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分别记录PCI时间,PCI成功率,住院时间及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桡动脉均穿刺成功,PCI时间为(48±3.6)分钟,PCI成功率为98.7%,住院时间为(3.2±1.6)天;股动脉组PCI时间为(45±10.2)分钟,PCI成功率为99.9%,住院时间为(5.4±1.8)天.两组相比较,PCI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复杂病变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KCNQ1和KCNH2基因新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包括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和编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KCNQ1, KCNH2, KCNE1, KCNE2,和 KCNJ2.目前,中国人LQTS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找到中国LQTS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对来自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最常见的2个LQTS致病基因KCNQ1 和 KCNH2.结果:发现了2个KCNQ1 新突变:S5跨膜片段的S277L 和孔区的G306V ;3个KCNH2 新突变:跨膜片段S1的L413P、跨膜片段S5的L559H和发生于跨膜片段S3的L520V.KCNH2 L413P 和L559H突变患者的ECG T波为双峰;KCNQ1 S277L和G306V 突变患者的ECG T 波高尖.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本研究的中国LQTS患者的突变率KCNQ1 (6.5%) 和KCNH2 (10%)低于北美和欧洲患者.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组调查到长QT综合征 (LQTS)家系 37个 ,共 2 5 9例家庭成员 ,其中发病 5 2例 ,死亡 12例。现将 37例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LQTS的诊断按照 1993年Schwartz等提出的标准确诊。 37个家系分别来自我国东部的 14个省区 ,其中 16个家系由全国LQTS注册小组提供 ,其余为到本院就诊的患者。对先证者同步记录 6导联或 12导联心电图。2 .结果 :先证者首次发病年龄 0 5~ 6 2 (2 3 3± 16 2 )岁。性别以女性居多 ,男∶女比例 9∶2 8。发病症状有晕厥 (6 1 3% )、黑 (16 1% )、心悸 (19 4 % )、胸闷 (2 2 6 % …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中毒剂量奎尼丁建立QTU间期延长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接触电极导管记录犬左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M),以研究早期后除极(EAD)与U波的关系。用药后11条犬体表心电图上均出现异常U波,同步记录的MAP3相上可见高振幅EAD,二者振幅高度相关(r=0.98),峰值时间基本一致。U波与EAD均具有间歇依赖特性。用药后QTU间期由对照的240±19ms延长至415±74ms,MAP复极至90%的时间(MAPD_(90))由对照的223±18ms延长至348±82ms,二者相关良好(r=0.98).用药后,1条犬发生频发成对室性早搏,呈“RonTU”现象。MAP记录显示提前除极起源于EAD峰值近处。无自发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研究结果表明:MAP技术是研究在体心脏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的可靠方法;体表心电图上异常U波可能来源于MAP上的EAD;MAPD90是较QTU间期更为精确的指标;奎尼丁诱发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为触发活动。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严重器质性。已脏病:如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肝脏病或心力衰竭者。然而皇速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由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特别是左室特发性室速(ILV)预后良好.而且临床处理有别于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故准确地识别ILVT很有临床意义[1]。1  相似文献   
6.
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是导致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 )出现临床症状的决定性因素[1 ] 。因此 ,降低LVOT压差的各种方法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HOCM患者的治疗手段。外科心肌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LVOT梗阻 ,有效缓解患者症状[2 ] 。但是 ,外科手术需要行体外循环 ,而且有较高的死亡率[3~ 6 ] 。近几年来 ,非手术室间隔消融术 (NSRT)已成为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7~ 1 1 ] 。本文将就有关NSRT治疗HOCM的观点作一综述 ,并为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 目前明确的适应证现已有多篇文章报道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 ,于NSRT…  相似文献   
7.
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特点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冠状)造影特点及其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比较青年ACS与老年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并进行心脏事件随访。结果:78例青年ACS患者有冠脉病变74例(94.9%),单支病变46例(58.9%);171例老年ACS患者有冠脉病变166例(97.1%),单支病变41例(23.9%)。平均随访9个月,青年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者10例(12.8%),其中心绞痛再入院6例(7.7%);老年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者47例(27.5%),其中心绞痛再入院30例(1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时期之前已经发生,ACS预后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年临床疗效。方法:在96例AMI患者中,73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2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直接PTCA组血管开通率98.6%(72/73),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Ⅲ级97.3%(71/73);静脉溶栓组分别是73.9%(17/23)和56.5%(13/23)。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直接PTCA组(63.4±8.8),静脉溶栓组(51.3±6.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1年心脏事件直接PTCA组少于静脉溶栓组,其中再发心肌梗死和PTCA显著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相比,直接PTCA治疗AMI患者可使IRA充分有效的开通,更显著地改善1年预后。  相似文献   
9.
长QT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长 QT综合征 (L QTS)的治疗主要依赖抗肾上腺素能的干预 :即药物或手术治疗。这是反应了大多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增加所触发的正确概念 (Schwartz,1985)。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对 LQTS各种基因亚型的分子缺陷的不断深入了解 ,使用新的标准对 L QTS的治疗方法进行再评价。对无症状的 L QTS病人是否需要治疗 ,主要取决于首次发作时他或她死亡的危险 ,以及是否变得有症状。一段时期内 ,这种危险似乎是相当低的 ,儿童期似乎不必要终生治疗 ,所造成的潜在的负性心理作用 ,构成了对一个始终是无针对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CTO)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狭窄病变的终末阶段 ,由此诱发的心肌缺血是除了急性闭塞之外的最严重情况。与常见的严重狭窄病变相比 ,CTO病变有时难以进行血运重建。许多单支血管的CTO病变几乎不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 ,但可发展成稳定性心绞痛 ,而单独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此情况下 ,对于是否有必要行血运重建 ,意见尚不统一。通过侧支血管的形成能逐渐增加心肌灌注、提高运动耐量 ,有价值的侧支循环所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