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国产乙肝疫苗已在人群中推广使用,初免全程后免疫远期效果确切,但对是否需要加强接种以及什么时候加强免疫的问题仍待深入研究。我们曾观察了国产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某企业社区人群乙肝(血源)疫苗初克全程接种后5年,按初免时年龄分组[1],抽样297例。2.方法检测血清抗-HBs滴度后,用上海生物制品所生产的乙肝(血源)疫苗10μg于三角肌加强接种一次,加强接种后1个月再拍血检测抗-HBs滴度。检测用美国Abbott公司酶标分析仪和试剂药盒,抗-HBs满度≥10mIU/ml为阳性。二、结果1.加强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重点人群中进行免疫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验血查HBsAg和抗-HBs(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70%,抗-HBs阳性率32.78%;HBsAg(-)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71.60%,对全程接种疫苗的62名学生检测抗-HBs其阳转率为91.9%。结论对学生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等于预措施极为重要,在中小学应实施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衡阳县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免疫水平。方法 2009年6-8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县各预防接种门诊辖区人群中对1周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荧光免疫技术(TRFIA)检测乙肝免疫抗体(抗-HBs)。结果共完成血清学调查284人,均为县籍户口(汉族),抗-HBs阳性人数214人,阳性率为75.35%。结论衡阳县人群乙肝免疫水平较高,充分体现了该县从1986年开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以来所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继续提高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人群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北京部分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大学生,使用抗-HBs参比血清标准。结果:受检测大学生2246名中,抗-HBs阳转者1706人,阳转率为76.0%,阴性者(抗-HBs<104mIU/L)540人,占24.0%。免疫龄2年的低浓度抗-HBs为10.7%,免疫龄3年的低浓度抗-HBs为14.3%。结论:随着免疫时间延长,接种疫苗大学生的免疫反应和低浓度的抗-HBs比例明显增加。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何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后1~8岁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及阳性率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仅接受了国家3针免费乙肝疫苗接种的城乡儿童血清,采用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法)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符合条件的807名儿童,乙肝抗-HBs阳性率为61.7%.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在接种后3年内下降最快,4~6岁波动较大,6岁后回升到一定水平;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与性别、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已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儿童人群应每间隔3年进行1次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抗-HBs阴性或滴度≤10 mIU/ml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2—2008年乙肝疫苗(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韶关市2002—2008年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2002年开始韶关市对全市新生儿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2008年3—9月对全市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按照全程3针差几针补几针的原则开展HepB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对韶关市城乡在幼儿园(托几所)1~5岁按照0、1、6月程序完成5μg重组HepB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1485名,每名采集静脉血3mL进行HBsAg与抗.HBs测定;2010年5—7月,随机抽取母亲乙肝标示物阴性且按0、1、6月HepB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7~12月龄的55名婴儿进行HBsAg、HBsAb检测。评价指标:(1)HepB接种情况:儿童HepB免疫规划接种率、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HepB查漏补种率;(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HepB免疫成功率:新生儿HepB接种后抗-HBs阳转率。结果韶关市3区7县2002-2008年HepB常规免疫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99%,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5.49%,城市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52%,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95%,农村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9.21%,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3%;2008年HepB查漏补种率为96.40%;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8%,抗-HBs阳性率为65.84%。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3%,抗-HBs阳性率为65.42%;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为0.91%,抗-HBs阳性率为66.27%。HepB免疫成功率为90.91%。结论韶关市儿童HepB常规免疫接种率、新生儿及时接种率和查漏补种率高,HepB免疫成功率高,HepB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良好,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石狮市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体水平。[方法]对1898名HBsAg和抗-HBs阴性的学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结束6个月后检测抗体。[结果]抗-HBs阳转率92.1%(1749/1898),小学生与中学生的抗-HBs阳转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好,随年龄的增大,免疫效果有下降趋势。应加强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控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1304名18~50岁年龄组人群的血清样品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HBsAg、抗-HBs、抗-HBc,该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在注射疫苗后1年和3年时检测血清抗-HBs滴度,以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2.76%、70.77%,抗体滴度分别为55.91mIU/ml、35.41mIU/ml;接种10μg重组(CHO)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74%、72.22%,抗体滴度分别为56.89mIU/ml、30.29mIU/ml.5μg重组(酵母)和1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基本相同。两种疫苗抗-HBs阳性率和滴度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18~50岁年龄组人群接种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儿童用ELISA检测接种后HgsAg、抗-HBs、抗-HBc。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15岁儿童。保护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岁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2、624.00,P均〈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5,t=4.51;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 ,加强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应答的状况和特点。 方法 在乙肝疫苗试点区 ,选择新生儿乙肝血源疫苗免后 9~ 11年的儿童 170名 ,用 5 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结果 加强免疫后1年 ,抗 - HBs的 GMT水平迅速升高为原来的 6~ 18倍 ,抗 - 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 6 2 .5 %~ 6 7.5 %上升至 10 0 % ;后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 ,抗 - HBs的 GMT水平和阳性率逐渐下降 ,至免后 3年 ,1针加强组抗 - HBs阳性率降至 71.2 % ,2针加强组降至 79.2 % ,而 3针加强组仅降至 92 .5 %。 结论 国产乙肝备源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 ,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al vaccination against viral hepatitis B in South Africa among 18-month-old rural children. METHODS: Children were immunized with a course of low-dose (1.5 microg),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at 6, 10 and 14 weeks of age, and blood samples from the children were tested for three hepatitis B marker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ti-HBs and anti-HBc. FINDINGS: One year after vaccination, a protective anti-HBs antibody titre of at least 10 IU/l was present in 669/769 (87.0%) of blood serum samples tested. Only 3/756 children (0.4%) were HBsAg positive and a fourth child was anti-HBc positive (HBsAg negative). This is a marked decrease compared to the hepatitis B prevalences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Among rural migrant mine-workers, for example, HBsAg prevalence was 9.9%, and was 10.1% among children 0-6 years of age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CONCLUSION: The low-dose,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which is affordable to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 very successful in controlling endem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where the virus is predominantly spread by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 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后的远期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层抽样方法,从上海市2个区1986-1996年出生的有全程血源性乙肝疫苗接种史的人群中抽取2692人作为调查对象,按免疫后不同时间分11个组,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定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5%,未见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anti—HBc阳性率平均为3.64%,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anti—HBs阳性率平均为40.16%;18岁以下青少年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以上者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5~19岁组人群anti-HBs阴性率最高(66.80%)。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家庭成员HBsAg阳性、男性、年龄增大是青少年感染乙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源性乙肝疫苗具有较持久的保护效果。建议开展15岁以上人群的定期随访,对anti—HBs阴性者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Three dose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ere given at 2, 4 and 9 months of age to 220 Senegalese infants living in the Dakar area of Senegal. Half of the infants received 5 micrograms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Hevac B) and the remainder 20 micrograms mammalian cell-derived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GenHevac B). Both vaccines contain S and pre-S2 encoded proteins; however, the recombinant vaccine had a much higher pre-S2 content than the plasma-derived vaccine. Adverse reactions to both vaccines were limited to mild and transient soreness at the injection site. Fever was reported in 14-21% of the infants and wa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DTP-polio vaccine which was given simultaneously. After the two first doses, seroconversion rates and geometric mean titres of anti-HBs were higher in infants receiving the recombinant vaccine than in infants receiving the plasma-derived vaccine. After completion of vaccination, all infants in both groups had protective levels of anti-HBs antibodies. The recombinant vaccine induced more rapidly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S and pre-S2 epitopes. Anti-pre-S2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of GenHevac B and only after the third injection of Hevac B. From the data, GenHevac B vaccine is expected to be as effective as Hevac B vaccine for controlling hepatitis B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对 HBs Ag阳性母亲及伴有 HBe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效果及持久性。 方法 对母亲仅 HBs Ag阳性组和伴有 HBe Ag阳性组的 198名新生儿在乙肝疫苗免疫后 ,每年定期进行随访一次 ,采血检测抗 -HBs和 HBs Ag。 结果 母亲仅 HBs Ag阳性的新生儿经全程免疫后 ,第 1年抗 - HBs阳性率达 97.8% ,到第 6年抗 -HBs阳性率仍达 92 .2 %。而母亲伴有 HBe Ag阳性的新生儿经 HBIG保护后 ,再经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第 1年抗 - HBs阳性率为 74 .4 % ,到第 6年抗 - HBs阳性率为 6 6 .0 %。抗 - HBs的 GMP,免疫后 1年达到水平最高 ,1~ 3岁间有所下降 ,3岁后相对稳定 ,两组基本相似。 结论 仅 HBs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能获得较强免疫力 ,伴有 HBe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 ,大部分能获得免疫力 ,两组获得免疫力者 ,6年效果仍是完好 ,无需加强免疫 ,何时加强 ,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隔年随访, 采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与本底对照(1984-1985年HBV横断面调查结果)以及外对照(1991年开展的相邻区域同年出生但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调查的结果)相比计算保护效果。结果 随访队列23年间共计采集血液标本5993份, 抗-HBs阳性率随免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从89.01%下降至18.77%), 平均为40.39%;抗-HBc各年阳性率平均值在1.87%上下波动;HBsAg阳性率波动保持在1.00%(0.46%~0.98%)以下, 平均为0.62%(37/5993), 与本底对照相比, 各年龄组疫苗的保护效果在81.37%~95.78%;与外对照相比, 疫苗保护效果为72.76%。结论 血源乙肝疫苗中长期保护效果良好, 免疫后23年无加强免疫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的远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4月至1990年5月用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严格实验设计,在西安市郊区对265名5~9岁儿童进行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远期效果评价。疫苗组抗体峰值在T12,随后则下降。抗-HBs阳性率下降缓慢,抗-HBs几何均值下降急骤,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抗-HBs峰值高低及应答时间早晚与随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四年观察结果显示疫苗对HBV感染的保护率为80%,如针对HBsAg而言,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接种23年后的免疫原性和预防感染的保护效果。方法 1986年在西安市两所乡村小学筛检了261名5~9岁学生,按照分层随机分为疫苗组(126名)和对照组(135名)。2009年进行随访,剔除自行接种者后,疫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1名和75名。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10 mIU/ml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HBV) DNA阴性者复种1针5μg国产重组疫苗,复种后1个月再次采血检测抗-HBs。结果 消除早期复种和自行接种的影响后,在第23年时,疫苗组48.1%(39/81)的研究对象抗-HBs仍保持在10 mIU/ml以上,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34.7%(26/75)]。疫苗组中84.0% (21/25)的抗-HBs和抗-HBc均阴性的研究对象复种后产生了较强的回忆应答,而对照组中相似的抗-HBs阳性率为7.5% (3/40)。本次随访未发现乙肝临床病例,但疫苗组和对照组的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6.0%( 13/81)和30.7% (23/75)(x2=4.687,P<0.05)。结论 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在健康儿童中全程接种后23年,免疫效果仍维持良好或有免疫记忆;疫苗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