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表露与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糖尿病痛苦量表对5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 SPSS 24.0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表露、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痛苦间的相关性,采用 AMOS 23.0分析社会支持在自我表露与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糖尿病痛苦总分分别为:(35.96±9.09)分、(38.11±7.67)分、(33.81±6.19)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表露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489,P<0.01)、与糖尿病痛苦总分呈负相关(r=-0.640,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糖尿病痛苦总分呈负相关(r=-0.559,P<0.01)。社会支持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表露与糖尿病痛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64,效应占比54.3%。结论 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表露及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47.7%的患者存在糖尿病痛苦,社会支持在自我表露与糖尿病痛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表露的渠道,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绪,从而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慢病管理App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9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糖尿病教育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中医慢病管理App进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糖脂代谢、心理痛苦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痛苦发生率、心理痛苦总分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医生相关痛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手机App的糖尿病中医综合护理管理方案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与口服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穴位选取耳穴肾、心、肝、神门、交感、内分泌和耳尖,两耳交替治疗,每3天更换1次;对照组口服西药艾司唑仑1mg,每日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雌激素(E2)、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E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5-H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E含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P0.05)。结论: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能够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其作用优于西药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自1981年美国首次使用血源性乙肝疫苗以来,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我国比美国晚几年应用,也有十余年的经验。自疫苗问世以来,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疫苗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不太清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乙肝疫苗的保护期限究竟有多长?是否需要加强接种?疫苗接种后无应答或弱应答的原因及如何处理?目前世界范围使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4种:(1)血源性疫苗:也是最早使用的疫苗,是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血浆中提取HBsAg颗粒,经“三步灭活法”制成,至今已应用了…  相似文献   
5.
6.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1908年Vogt将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列为本病的三大临床特征,并伴有脑组织结节样硬化。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常出现误诊、漏诊,笔者现将2002年以来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2例TSC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脑血管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癫病的最常见原因[1]。本文将我院1991年1月~1994年1月630例住院脑血管病中46例继发癫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4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排除了原发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癫痛。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ZO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6例。男36例,女Ic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34~SO岁,平均年龄58.5岁。1.2脑血管病至癫病发作时间2周内发生15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例;2周后发病31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8例。1.3脑血管…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部分食品中添加硼酸、硼砂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硼酸、硼砂早年曾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和膨松剂。由于硼酸、硼砂在体内蓄积,排泄很慢,影响消化酶作用,每日食用0.5g引起食欲减退,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以致体重下降。成人食用1~3g即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  相似文献   
9.
对3年前接种过3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应答和弱应答者以及52名应答良好者各复种1针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和弱应答者大部分抗-HBs阳转,其滴度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较短。52名良好应答者复种后多数出现良好的回忆反应。1μg疫苗皮内注射显示了同10μg肌肉注射相似的应答效果。复种后的抗体应答水平与初种后的抗体应答峰值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寻求其免疫预防办法是人们长期奋斗的目标。1986年4月~1987年5月,在西安市郊区,以5~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现场实验,对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效果进行评价。本文就疫苗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总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1986年4月,先对5~9岁学前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