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类埃立克体感染的发现及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张健之,范明远自1987年美国首次发现人类埃立克体感染以来,世界各地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人类埃立克体感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目前已有2种人类埃立克体病被发...  相似文献   

2.
埃立克体是一类白细胞内寄生的立克次体.近年来除已知腺热埃立克体可引起人腺热外,又发现犬埃立克体能使人致病,以及其它几种埃立克体可引起马、羊和犬等家畜发病.目前已知,埃立克体病为全球性分布,埃立克体感染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对近年来国外有关埃立克体和埃立克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在鼠中检测到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鼠中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鼠中埃立克体属及嗜粒细胞无形体属16S rDNA的5′末端片段,对阳性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捕到鼠128只。在黄毛鼠中检到阳性4份,阳性率为3.125%,并对其进行克隆后测序。与Genbank上比对分析,三份与牛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一份与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埃立克体属。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初步认为浙江省存在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病原。黄毛鼠可能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宿主,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4.
PCR检测东北地区部分蜱种中埃立克体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立克体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感染人和动物。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严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和肾衰 ,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埃立克体病主要由蜱传播。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类似于传播埃立克体病的潜在蜱种 ,且人蜱接触机会多。这些地区 ,经常出现发热待查病人或不明原因的热病暴发。我们应用特异性引物对东北地区部分蜱体进行了埃立克体DNA的PCR扩增 ,以寻找埃立克体在东北地区存在的证据 ,弄清受感染的蜱种和埃立克体感染的潜在传播媒介。1 材料与方法  ( …  相似文献   

5.
暂定新埃立克体属(candidatus neoehrlichia)是新发现的一类蜱媒病原体,隶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目前主要包括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CNM),浣熊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lotoris,CNL)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类病原体分布广泛,潜在威胁性大。随着CNM相关报道,新埃立克体属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主要从CNM,CNL的发现历程、病原特征、传播媒介、动物宿主、临床病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埃立克体属(Ehrlichia)细菌属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的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埃立克体在自然界中借助节肢动物媒介和脊椎动物宿主而存在,能引起人或动物埃立克体病.1925年世界首次发现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水胸病(heartwater disease)的病原体为立克次体类病原体,并命名为反刍动物立克次体(Rickettsia ruminantium)[1].1991年首次报道埃立克体能对人致病[2].在过去的30多年中,随着PCR检测方法的完善与测序技术的发展,新的埃立克体在世界各地不断被发现,更多的国家与地区证实了埃立克体及埃立克体病的存在.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与节肢动物及野生动物的接触增加,由新埃立克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时有报道[3].为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埃立克体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区人群埃立克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了解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可疑人群是否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方法:用16SrRN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些人血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EC)和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出的序列与C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结果:从蜱咬后出现发热等疾病的35例病人和近一年内有蜱咬史的林场工人血中检测到这两种埃立克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对1份可疑埃立克体病人血标本进行了人粒细胞埃立克体16SrRNA全基因扩增,测出的序列与美国1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的该基因仅差1个碱基。结论:初步认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8.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埃立克体病     
作为立克次氏体的一个属,埃立克体感染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是由埃立克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新发现传染病,通过蜱叮咬传播.  相似文献   

10.
埃立克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属无形体科(richettsiaceae),埃立克体属[1].主要寄生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引起人或动物感染埃立克体病[2],蜱是其传播媒介[1].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林区人埃立克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埃立克体病是新发现的由蜱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病原体是革兰阴性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菌 ,属立克次体科 (Rickettsiaceae)埃里希体族 (Ehrlichiae)。近年来 ,在美国新发现了 3种引起人类疾病的埃立克体 :查菲埃立克体(E .chaffeemsis) ,主要侵犯人单核细胞 ,所致疾病称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 ;嗜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a) ,引起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尤氏埃里希体 (E .ewingii) ,为犬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的病原体 ,最新研究证实也可感染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广德县鼠、狗、羊中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鼠、狗、羊血块中埃立克体属及无形体属16SrRNA5’末端片段,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种特异引物扩增阳性产物做测序分析。结果在安徽省广德县捕捉的5只鼠、11只狗、10只羊,用标本血块做核酸检测,其中鼠阳性0份,狗阳性0份,羊阳性4份,阳性率40%,将属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做测序分析。于Genbank上做比对分析,4份均与牛株无形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结论安徽省广德县存在无形体病原,羊可能为无形体宿主,其他宿主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广德县鼠、狗、羊中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鼠、狗、羊血块中埃立克体属及无形体属16SrRNA5’末端片段,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种特异引物扩增阳性产物做测序分析。结果在安徽省广德县捕捉的5只鼠、11只狗、10只羊,用标本血块做核酸检测,其中鼠阳性0份,狗阳性0份,羊阳性4份,阳性率40%,将属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做测序分析。于Genbank上做比对分析,4份均与牛株无形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结论安徽省广德县存在无形体病原,羊可能为无形体宿主,其他宿主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1例发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诊断。[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暴露史,通过实验室检测病例血象、特异性抗体和媒介病原。[结果]病例有高度的埃立克体的职业暴露史,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液人粒细胞埃立克体IgG抗体阳性,滴度为1∶60;从患者养殖耕牛身体捕获的蜱体检出埃立克体核酸。[结论]病例诊断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辽吉两省东部山区啮齿动物的几种重要蜱媒病原体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从辽宁省宽甸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病原体DNA检测和血清抗体调查。结果捕获鼠132只,黑线姬鼠为该地区优势鼠种。PCR检测鼠脾标本132份,无形体、埃立克体及新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6.06%、14.39%和3.79%,埃立克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形体和新埃立克体(χ~2=11.083 1,P=0.003 9)。IFA检测鼠血清75份,无形体及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8.00%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9 2,P=0.427 5)。鼠中存在几种蜱媒病原体的复合感染(1.52%~5.33%)。结论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区啮齿动物中3种立克次体感染普遍,埃立克体感染较严重,提示可能存在多种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福建省部分地区动物携带埃立克体(Ehrlichia)的状况,分析16SrRNA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永春县和上杭县牛、羊和狗的全血样本,用巢式PCR扩增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纯化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永春县牛、羊和狗全血标本中埃立克体感染率分别为56.9%、38.8%和10.7%,上杭县羊全血样本中埃立克体感染率为65.3%。福建省部分地区牛、羊、狗的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达98%~100%。结论福建省部分地区的动物存在埃立克体感染。  相似文献   

18.
浙江发现2例疑似蜱传埃立克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金华市金东区2例疑似蜱传埃立克体病进行病原学诊断。方法 采用临床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检测菲埃立克体lgG荧光抗体。结果 2例临床表现符合HME及HGA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该地区鼠类存在埃立克体感染,血清菲埃立克体lgG荧光抗体试验结果为1:128阳性(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1:64)。结论 金华市金东区发现2例疑似蜱传埃立克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染带关系和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蜱媒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宿主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蜱,用鼠笼捕捉鼠形动物,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蜱媒传染病感染情况。结果 建德地区主要蜱种有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和镰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布旗法6月蜱密度最高,体表检蜱法6月带蜱率最高。在蜱及宿主动物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原虫、查菲埃立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6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并存在病原体复合感染。结论 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广泛分布,而且携带多种病原体,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南商城地区可能存在的蜱媒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病例、媒介蜱和宿主动物进行了调查.对43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媒介蜱和啮齿类宿主动物样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无形体、Q热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