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目的: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化学成分含量,建立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为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5%冰乙酸(B),流速为1.0m L/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并建立了指纹图谱,标定12个共有峰,以9号峰(即黄芩苷)为参照。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RSD均小于3.0%。结论:建立了以黄芩苷、连翘苷和绿原酸为参照物,测定不同厂家的双黄连口服液的含量及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制剂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性,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以为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绿原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芩甙在0.65~2.6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绿原酸在0.105~0.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经测定,3批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甙、绿原酸的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双黄连质量标准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碳糊电极(CPE)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中成药及保健品中槲皮素的方法.方法:用石墨粉-液体石蜡(4∶1)制备CPE,在HAc-NaAc(pH 3.6)缓冲液中,槲皮素在0.401 V(vs.Ag-AgCl)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氧化峰.结果:槲皮素浓度在3.13×10-7~1.0×10-5mol·L-1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0),检出限为2.1×10-8mol·L-1,应用该法测定中成药及保健品中的槲皮素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论:该法准确可靠、经济实用,可用于槲皮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刘安龙  高研力  王梅 《中医研究》2006,19(10):22-23
目的:建立热毒清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热毒清口服液成分中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绿原酸在20.56~123.36μg/mL,黄芩苷在49.12~294.72μg/mL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8%(RSD=1.81)和96.85(RSD=1.11)。结论:此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热毒清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了解双黄连口服液中药物配伍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比较双黄连口服液与其4种有效成分在体肠循环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的差异.结果: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40~160,6~24,3~12,2.6~10.4 mg·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转化速率常数Ka,单位时间百分吸收转化率A基本保持不变;除黄芩苷、绿原酸、连翘酯苷A外,在pH 5.0~7.43,连翘苷的吸收不受pH影响;4种成分在各肠段的Ka,A均无明显差异.黄芩提取液中的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中的绿原酸、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苷的Ka,A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酯苷A的Ka,A显著大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结论: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且无特殊的吸收窗;双黄连口服液组方配伍显著改变了连翘酯苷A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 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绿原酸在0.44~6.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0%;黄芩苷在0.52~6.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8%;连翘苷在0.20~2.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3.55%;汉黄芩素在0.13~1.7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49%.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快速,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栀花口服液(金银花、栀子、黄芩等)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黄芩素与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的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0~13 min,327 nm;13~15 min,238 nm;15~45 min,280nm)。结果:根据回归方程,5种成分线性范围分别为绿原酸4.096×10-3~1.228 8×10-1μg(r=0.999 3);栀子苷4.204×10-3~1.261 2×10-1μg(r=0.999 9);黄芩苷0.117 5~3.525μg(r=0.999 9);黄芩素4.152×10-3~1.245 6×10-1μg(r=0.999 9);汉黄芩素4.256×10-4~1.276 8×10-2μg(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99.31%,RSD 0.8%,栀子苷99.62%,RSD 0.5%,黄芩苷99.94%,RSD1.3%,黄芩素99.64%,RSD 0.8%,汉黄芩素100.1%,RSD 1.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栀花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 )中黄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Nucleosilc18色谱柱 ,甲醇 -冰醋酸 -水为流动相 (4 5∶0 .2∶5 5 ) ,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 0 .8ml/min ,检测波长为 2 74nm。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为 0 .0 2 4 5~ 0 .2 4 5 μg ,平均回收率黄芩苷 =97.97% ,RSD =0 .9%。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 ,可作为双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HPLC同时测定一清胶囊中黄芩苷、大黄酸和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奕  许旭 《中成药》2005,27(2):155-157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一清胶囊(大黄、黄芩、黄连)中黄芩苷、大黄酸和小檗碱3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选用Kroma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2 mol·L-1H3PO4(三乙胺调pH=6.82)-乙腈(40:11),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黄芩苷在3.666~73.32 mg·L-1内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关系(R=0.9998),大黄酸在0.3112~15.56 mg·L-1内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关系(R=0.9998),小檗碱在1.221~50.∞mg·L-1内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关系(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黄芩苷102.3%(RSD=2.5%)、小檗碱101.8%(RSD=1.8%)、大黄酸98.3%(RSD=2.9%).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一清胶囊质量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热毒清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绿原酸在12.7~63.96ng/mL,黄芩苷在19.8~99.46ng/mL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8%(RSD=1.81)和96.85(RSD=1.11)。结论:此法快速,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1.
芩夏止喘颗粒中黄芩苷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芩夏止喘颗粒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HPLC,并以此确定黄芩苷的热稳定性,为确定芩夏止喘颗粒的保质期提供参考。方法 甲醇超声提取样品,流动相:乙腈-水(0.05% H3PO4)=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采用加速实验法对黄芩苷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HPLC在6.05~291 μmol·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n=8),回收率为98.1%(n=3);3个批号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14.69,14.70,14.67 mg·g-1;复方中黄芩苷的变化为一级反应;测得100,90℃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45×10-3,2.99×10-3h-1。由Arrhenius公式得出常温下(20℃)的反应速率常数为3.21×10-6h-1。进而得出常温下复方药品以黄芩苷为指标的保质期为3.74年。结论 本方法的建立为快速确定药品的保质期,缩短新药的开发周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 L-1)和氯化钾(KCl,6×10-2 mol·L-1)预收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BAI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作用,记录NE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采用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10-4mol·L-1)、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1×10-5mol· L-1)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1×10-5mol· L-1)和不同的钾通道阻滞剂预孵后观察BAI对血管环张力改变的影响,并观察对NE诱发的内钙释放和CaCl2引起的外钙内流的影响.结果:BAI对NE或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均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先用L-NAME,MB,KV通道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P,1×10-4mol· L-1),KC.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3mol· L-1),Kir通道阻断剂氯化钡(BaCl2,1×10-4mol·L-1)孵育后,BAI对预收缩的血管张力的改变与无阻断药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先用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1×10-5mol·L-1)和INDO孵育后,BAI的舒张血管作用减弱,与无阻断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AI对NE外钙内流引起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素可明显降低由NE诱发的血管环张力的升高,且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此作用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特点.内皮依赖性收缩可能与前列环素(PGI2)途径有关,非内皮依赖机制与KATP通道和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记录去甲肾上腺素(NE)和KCl预收缩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天麻素的舒血管作用及不同工具药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1)和KCl(6×10-2mol.L-1)引起的去内皮和内皮完整胸主动脉环的收缩均有舒张作用,二者没有显著差别;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10-4mol.L-1)、亚甲蓝(MB,1×10-5mol.L-1)、吲哚美辛(INDO,1×10-5mol.L-1)并不能抑制天麻素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1×10-4mol.L-1)、四乙基胺(TEA,1×10-3 mol.L-1)、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1×10-5mol.L-1)、BaCl2(1×10-4mol.L-1)均能抑制天麻素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在无钙环境下,预孵育天麻素对去甲肾上腺素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天麻素有浓度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此作用不依赖血管内皮,与钾离子通道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储存钙的释放和外钙内流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芩素与黄芩苷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芩素与黄芩苷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色谱法,对等摩尔剂量灌胃给药黄芩素和黄芩苷后,大鼠体内黄芩苷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灌胃给药黄芩素740μmol·kg-1时,原型药完全被代谢,血浆中主要检测到代谢产物黄芩苷;分别灌胃给药等摩尔剂量的黄芩素和黄芩苷740μmol·kg-1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药-时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ρmax分别为14.63,10.92mg·L-1和8.51,4.87mg·L-1,AUC0~24h分别为149.63和63.68mg·h·L-1;黄芩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5.9%。结论等摩尔剂量下黄芩素与黄芩苷的药动学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口服黄芩素比黄芩苷的达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阿夫唑嗪(alfuzosin,简称AFZ)的电化学行为和电极反应机制,拟定测定AFZ的单扫示波极谱法。方法 采用单扫示波极谱3法、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结果 在0.01 mol·L-1 KH2PO4K2HPO4(pH7.05)底液中,AFZ在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峰电位Ep=-1.60V(vs.SCE),峰高与AFZ的浓度在1.0×10-7~9.0×10-6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 9),检出限为3.0×10-8 mol·L-1。该法应用于片剂中AFZ含量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该体系属两电子还原的不可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大鼠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丹皮酚组:建立模型,每个再灌时间点均经0.2×10-6,1×10-6,5×10-6mol·L-1 3个浓度药物处理;MK-801阳性对照药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通过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结合力,采用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及应用试剂盒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丹皮酚可显著降低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时细胞死亡率,减弱NMDA受体结合力,降低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NO含量、NOS活性的升高。结论丹皮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减弱NMDA受体结合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魏酸硝酸酯类药物阿魏硝胺(FLNT)的血管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管环(腔静脉、胸主动脉)张力,比较FLNT、硝酸甘油(NG)和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观察鸟苷酸环化酶阻断剂亚甲蓝对FLNT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以及FLNT对钾通道阻断剂(氯化钡、四乙胺、4-氨基吡啶和格列苯脲)血管张力的影响,研究FLNT对鸟苷酸环化酶和钾通道的作用。结果在大鼠内皮完整腔静脉,FLNT有浓度依赖性(1×10-7~1×10-4mol·L-1)舒张作用。在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胸主动脉血管上,FLNT均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或高钾预收缩血管的张力,对内皮没有依赖性;FLNT使NE或高钾收缩曲线非平行右移,且使最大张力减小;FLNT对胸主动脉的舒张程度类似于ISDN。FLNT可以显著地对抗无钙环境下由NE引起的血管收缩。亚甲蓝能显著减弱FLNT的胸主动脉血管舒张作用,FLNT可显著地降低氯化钡和四乙胺的血管张力。结论FLNT对大鼠胸主动脉和腔静脉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其中胸主动脉产生舒张作用类似于硝酸异山梨酯,且为非内皮依赖性的。FLNT作用机制可能其与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开放钾通道,抑制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4种二萜化合物(冬凌草甲素、信阳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毛萼乙素,分别简称为SH-A、SX-A、SH-B、ER-B)在体外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线索。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迁移试验及小管形成试验研究了4种化合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种二萜化合物对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在1.47×10-5~3.76×10-5mol·L-1(抑制作用SX-A>SH-A>SH-B>ER-B)、8.01×10-7~5.41×10-6mol·L-1(抑制作用SH-B最强,而SH-A、SX-A和ER-B相仿)和4.25×10-7~2.80×10-6mol·L-1内(抑制作用SH-B>SH-A>SX-A>ER-B),抑制血管迁移、小管形成的IC50值均低于抑制增殖的IC50。结论4种二萜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血管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值得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候选物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