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近15年来有关诃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叶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产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3为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β,15β,16β—三羟基—6β,17β—二乙酰氧基—7α,20-环氧—对映—贝壳衫烷(1)、16(S)—6β,11α,17β—三羟基-6,20-环氧—1α,7β—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5酮(2)和6α,11α—二海基—1α—乙酰氧基—7,20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3),依次命名为毛叶香茶菜丙素、丁素和戊素;化合物4和5为—对新化合物,其结构为3α,15α,1β6,17β,18β—五羟基。对映—松香—7(8)—烯的丙酮化物,其丙酮化缩合部分互为对映体,分别命名为毛叶香茶菜庚素(4)和辛素(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4种二萜化合物(冬凌草甲素、信阳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毛萼乙素,分别简称为SH-A、SX-A、SH-B、ER-B)在体外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线索。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迁移试验及小管形成试验研究了4种化合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种二萜化合物对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在1.47×10-5~3.76×10-5mol·L-1(抑制作用SX-A>SH-A>SH-B>ER-B)、8.01×10-7~5.41×10-6mol·L-1(抑制作用SH-B最强,而SH-A、SX-A和ER-B相仿)和4.25×10-7~2.80×10-6mol·L-1内(抑制作用SH-B>SH-A>SX-A>ER-B),抑制血管迁移、小管形成的IC50值均低于抑制增殖的IC50。结论4种二萜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血管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值得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候选物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香港特有止泻中药材红党参的基源植物和表面红色物质。方法将红党参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HPLC色谱指纹谱与正品党参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HPLC色谱指纹谱进行比较研究;将红党参表面红色物质的X-衍射光谱与中药赤石脂X-衍射光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红党参的HPLC色谱指纹谱和党参药材具有相同的特征色谱峰;红党参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党参正品之一的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r.modesta)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最为相似;红色物质的X-衍射光谱与中药赤石脂X-衍射光谱完全相同。结论红党参的基源是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r.modesta)的根,红党参表面的红色物质是传统中药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红党参是素花党参根用中药赤石脂炮制而成,科学名可定为Radix Codonopsis Praeparata Halloysita Rubra。  相似文献   
5.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 Ⅱ.鞣质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延泽  王彩芳  韩全斌  于丙午  丁冈 《中草药》2003,34(11):967-969
目的 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Scop.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arl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色谱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个鞣质类及其他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氧-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O—galloyl—D-glucose,I)、1,6-二-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Ⅱ)、1-氧-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O-galloyl-4,6-HHDP-β-D—glucopyra—nose,Ⅲ)、水杨梅丁素(gemin D,Ⅳ)、英国栎鞣花酸(pedunculagin,V)、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 I,Ⅵ)、虾子花素(woodfordin I,Ⅶ)、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Ⅷ)、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小花五味子中抗HIV活性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从小花五味子中发现具有抗HW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分离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通过对HIV-1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得到。结果:从小花五味子的茎藤部分分离得到了4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micrantherin A(1),gomisin K3(2),gomisin G(3)和vladinol F(4)。化舍物4具有显著的抗HIV-1活性,IC50=3.51μg/mL,选择指数为27、4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4的抗HIV-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15年来有关诃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Scop.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arl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色谱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个鞣质类及其他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氧-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O—galloyl—D-glucose,I)、1,6-二-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Ⅱ)、1-氧-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O-galloyl-4,6-HHDP-β-D—glucopyra—nose,Ⅲ)、水杨梅丁素(gemin D,Ⅳ)、英国栎鞣花酸(pedunculagin,V)、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 I,Ⅵ)、虾子花素(woodfordin I,Ⅶ)、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Ⅷ)、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I.柳兰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rari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层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3个黄酮苷、1个黄酮醇:分别鉴定为金丝桃苷(quercetin-3-O- D-galactoside,I)、扁蓄苷(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Ⅱ)、槲皮紊-3-O-(6'-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6'-O-galloy)-β-D-galactoside,Ⅱ]、槲皮素(quercetin,Ⅳ).结论化合物I、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Ⅰ.柳兰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rari HW-40 (C)、MIC gel CHP-20P(Mitsubishi)柱层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3个黄酮苷、1个黄酮醇:分别鉴定为金丝桃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I)、扁蓄苷(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Ⅱ)、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6′-O-galloyl)-β-D-galactoside,Ⅲ]、槲皮素(quercetin,Ⅳ)。结论 化合物I、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