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河南省18个地区36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比较2013年前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发展情况。结果36所基层医疗机构中,31所(86.11%)具备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13所(36.11%)执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31所(86.11%)定期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全员培训,6所(16.67%)配备抗菌药物专职人员。2013年之前全省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手卫生制度、员工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管理部门方面开展率低于2013年后(41.67% VS 75.00%;2.78% VS 30.56%;22.22% VS 69.44%;5.56% VS 33.33%;25.00% VS 66.6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较前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基于县域医共体模式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8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征询改进院感管控工作的建议。结果:设置独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占50.00%,制定医院感染管理SOP的占57.14%,医院感染相关监测落实不规范,均未使用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感控队伍不稳定,感控能力不强。亟需改进的建议是加强感控同质化管理和强化感控队伍建设(占78.57%)。结论:在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卫生资源和技术优势进行感控精准帮扶,通过完善感控组织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感控人才队伍建设及同质化管理等多元化手段,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方法通过2013年发放问卷调查和2016年网络问卷调查,利用两次调查中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数据,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除未按时回复表格省份、剔除不合格数据,进入到本次分析范围的基层医疗机构2013年为224所(不含西藏、陕西),2016年为479所(不含西藏);2013和2016年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分别为9.38%和26.30%(P<0.001);基层医疗机构内设置的四项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中,职业防护制度(P=0.009)、手卫生制度(P=0.0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P<0.001),三项制度制定的构成比两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报告制度(P=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层医疗机构参加培训比例不高。结论近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仍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采用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的现状。方法对全国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调查。结果95所基层医疗机构中,设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82所(86.32%),设有抗菌药物管理部门的65所(68.42%),配备抗菌药物专兼职人员的87所(91.58%);2010年以前设有抗菌药物管理部门的仅26所,2015年已增至65所(68.42%)。医院感染规章制度配备情况: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93所(97.89%),有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各87所(91.58%),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制度的79所(83.16%),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76所(80.00%),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的73所(76.84%),有手卫生管理制度的69所(72.63%),有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56所(58.9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现状有待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方法通过2013年发放问卷调查和2016年网络问卷调查,利用两次调查中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数据,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除未按时回复表格省份、剔除不合格数据,进入到本次分析范围的基层医疗机构2013年为224所(不含西藏、陕西),2016年为479所(不含西藏);2013和2016年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分别为9.38%和26.30%(P<0.001);基层医疗机构内设置的四项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中,职业防护制度(P=0.009)、手卫生制度(P=0.0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P<0.001),三项制度制定的构成比两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报告制度(P=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层医疗机构参加培训比例不高。结论近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仍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采用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邹城市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为制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7月,对全市15所镇卫生院和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18家基层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院内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的18家,对全院开展过消毒和控制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的2家;建有实验室的18家,但均欠规范。对全院开展过消毒和控制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的2家;18家均能做到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用黄色塑料袋将医疗垃圾单独分离开的16所;有垃圾焚烧炉的12所。调查36人,6项医院感染知识全部正确回答的26人,知晓率为72.22%。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地区辖区内县级以下的18所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现场查看与考核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18所医院中有10所公立医院、6所私立医院、2所合资医院。18所基层医院中仅2所(11.11%)医院提供了培训资料,仅2所(11.11%)医院工作人员知晓无菌物品采购流程,仅1所(占5.56%)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较规范。18所医院均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均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医院建筑布局不明,均未开展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相关工作,消毒隔离技术未开展,均无无菌物品管理相关制度及管理,均无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的相关管理制度。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14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本区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统一检查评分标准,对1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4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发病率高(15.7%),漏报率高(67.7%),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高(71.2%),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低(12.9%),无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反馈,病区和诊室洗手设备不规范。结论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网络、培养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干预对策,为集中整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卫生局检查及规范化诊所验收活动,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517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城区基层门诊及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到位、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建设布局及区域划分不合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分布率分别为68.86%、55.32%、42.30%、22.63%、21.47%;其中,城区基层门诊及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除手卫生执行项之外,其他4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尤以城区基层门诊及村卫生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将成为医疗安全的隐患,需要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现状。方法天津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人员设计调查表,发放至各医疗机构自行填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配备人数、专兼职情况、学历、专业、年龄、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参加培训交流情况等。结果共调查90所医院,其中81所床位数100张的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61所(75.31%);专职人员配备方面,90所医院中达标的68所(75.56%);22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52.49%),专业以护理为主(57.92%),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41.63%),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时间集中分布在1~10年(71.04%),近3年参加过全国性培训或天津市级培训的分别达131名(59.28%)、207名(93.67%)。结论该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构成需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需年轻化、稳定化,培训教育应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护士,明确其职责与工作内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及督导,观察其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结果全院临床科室共设立67名感染管理护士,26个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有明显提升,4月份与12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3,单侧P=0.014)。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月份的83.35%(1 817/2 180),上升至12月份的89.53%(2 002/2 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P0.01)。2015年4—12月共监测56 670例入院患者,总住院日数为411 164 d,三管使用率为27.18%,三管相关感染率为0.7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督导评分的中位数从5月份的95.30分上升至9月份的97.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感染管理护士,对夯实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现状。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该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省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医疗机构共117所,参加调查的中医医疗机构85所,共128名专职人员,其中二级中医医院65所,专职人员82名;三级中医医院20所,专职人员46名。共83所(97.65%)中医医院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77所(90.59%)中医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55所(64.71%)中医医院专职人数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人员要求,27所(31.76%)中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管医院感染管理,58所(68.24%)中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兼管其他管理。专职人员专业主要以护理为主(91.41%),学历主要以大专为主(55.47%),职称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54.69%),年龄主要集中在41~50岁(61.72%),从事医院感染工作时间主要在1~3年(45.31%)。115名专职人员具有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证书。结论该省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单一、专业综合素质偏低,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领导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加强专业素质建设,尽快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143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43所医院中三级医院43所(30.07%),二级医院100所(69.93%)。所有医院均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88.81%(127所)的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仅10所(6.99%)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了实验室,7所(4.90%)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担任科研课题负责人,26所(18.18%)医院的工作人员参与科研课题。117所(81.82%)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128所(89.51%)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89所(62.24%)医院开展了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 90所(62.94%)医院开展了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63所(44.06%)医院建立了全院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三级医院参与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比率高于二级医院,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设施配备、科研方面仍需加强,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各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任职条件的认识程度。方法应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内蒙古自治区173所医院的医院管理者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任职条件进行调查。结果445名医院管理者中,认为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具备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背景的比率最高,分别占20.09%、19.89%、18.05%。对于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认为其应具备高级职称者占58.20%,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9.44%,应在医院工作2~5年者占43.37%。认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为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分别占34.92%和30.93%。结论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倾向于业务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执行力文化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某院所有科室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1日开始将医院执行力文化的理念与培育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比较培育前后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控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相关指标。结果2013、2014年均分别调查全院科室53个。工作积极性指标:参加院级培训的科室数由24个(45.28%)增加至49个(92.45%),开展二次培训的科室数由21个(39.62%)增加为48个(90.57%),而主动开展感控自查的科室也由10个(18.87%)增加为43个(8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作能力指标: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知识知晓率由49.05% (103/210)、37.14% (78/210),分别提高至96.30% (208/216)、97.22% (210/216);2013年仅2个(3.77%)科室对日常工作进行定期整改,执行力培育后增加至19个(3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作绩效指标: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合格率由8.57% (18/210)提高至87.04% (188/216);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率由50.00%提高至80.08%,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28.85%提高至5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医院执行力文化的培育,提高了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医疗机构2011年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建立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参照体系。方法2011年9月1-30日,四川省248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参与调查的各医院自行确定调查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48所医院调查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48所医院应查人数75 822例,实查74 457例,实查率98.20%。发生医院感染1 966例,2 00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4%,例次现患率为2.69%。不同规模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1),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医院感染现患率升高。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者依次为呼吸道(55.77%)、泌尿道(12.79%)和手术切口(11.99%);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肿瘤科(4.52%)、外科(3.28%)和内科(3.02%);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2.13%(843/2 001);调查当日共39 44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97%,其中11 209例(15.05%)患者预防用药,28 231例(37.92%)患者治疗用药。医院治疗用抗菌药物者送细菌培养率为21.63%(6 105/28 231)。结论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四川省各医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建立各指标的参照体系,供各医院参考比对,可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展状况。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军队医院16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各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情况。结果166所医院中,2005年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组织建设的医院68所(40.96%),2010年增至119所(71.69%),2015年为160所(96.39%),经趋势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1.143, P<0.001) 。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比率也呈上升趋势(χ2 =22.172, 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及药品分级目录的制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细菌耐药性监测、清洁切口预防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临床会诊工作、处方点评工作的比率:2005年为10.87%~30.72%,2010年为25.90%~65.06%,2015年为 36.14%~95.18%,各项工作3年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DDD/100人天)由2005年的69.16下降至 2015年的41.4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5年的46.98%,下降至2015年的36.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送检率由2005年的20.58%提高至2015年的49.39%。结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