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视。方法选择住院的3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h内完成标准吞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观察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误吸发生率、1个月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按SSA分为吞咽障碍组和无吞咽障碍组。6个月后完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 397例卒中患者中196例吞有咽障碍(49.37%),其中误吸112例,6个月后45例仍存吞咽障碍,8例仍需胃管饮食。无吞咽障碍组BI评分、NIHSS评分分别高于、低于吞咽障碍组(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吞咽障碍组(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吞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远期预后。方法收集5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卒中后肺炎组年龄≥80岁、高血压、心房纤颤、既往卒中或TIA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早期鼻饲、早期应用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无肺炎组;早期康复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无肺炎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是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卒中后肺炎的保护因素。卒中后肺炎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低于无肺炎组(P0.05)。结论年龄≥80岁、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卧床时间≥7 d、吞咽障碍、基线空腹血糖≥7.0 mmol/L、低蛋白血症是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后肺炎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1-12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70例,无吞咽障碍组57例,分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5.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脑干梗死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吞咽障碍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21例(30.00%),无吞咽障碍组发生肺炎5例(8.77%)。吞咽障碍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P<0.01)。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炎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 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数据库,收集 建库至 2022 年 12 月发表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使用 RevMan 5.4.1 软件 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22 篇文献,4 24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 岁 (OR=1.53,95%CI:1.29~1.8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8 分(OR=2.36,95%CI: 1.53~3.63)、改 良 Rankin 量 表(mRS)评 分 > 0 分(OR=1.71,95%CI:1.40~2.09)、双 侧 卒 中(OR=4.85, 95%CI:2.62~8.97)、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3 mg/L(OR=3.70,95%CI:2.46~5.56)、认知障碍(OR=6.23, 95%CI:0.98~39.58)、误吸(OR=4.47,95%CI:3.28~6.11)、气管插管(OR=2.70,95%CI:1.58~4.63)是脑 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体重指数> 18.5 kg/m2 (OR=0.76,95%CI:0.67~0.86)、 Barthel 指数(BI)> 60 分(OR=0.37,95%CI:0.22~0.62)、功能独立性测评(FIM)评分> 20 分(OR=0.96, 95%CI:0.94~0.99)是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NIHSS评分、 双侧卒中、低体重指数、高 mRS 评分、低 BI、低 FIM 评分、高 LDL 水平、合并认知障碍、误吸、气管插管是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影响因素完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 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脑梗死容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卒中病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PSD发生率为37.0%(47例).PSD组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脑梗死容积、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与PSD独立相关(OR=5.084,95%CI:1.255~20.592,P=0.023;OR=4.846,95%CI:1.447~16.225,P=0.010;OR=0.966,95%CI:0.951~0.981,P<0.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型卒中患者90d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纳入超早期即可快速获得,并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13个因素,对所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者38例(26%),预后良好者108例(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入院收缩压等8个因素与轻型卒中90 d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轻型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卒中史、NIHSS评分及大血管病变.结论 脑卒中史、入院NIHSS评分>3分以及经TCD或颈部血管彩超证实存在相关大动脉病变是影响轻型卒中90 d不良转归的重要因素,应予此类患者更加积极的治疗,溶栓时间窗内者,必须考虑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反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应蛋白水反平测定。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据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反,;根反分组。A组:CRP1≤2.00m g/L,B组:2.00m g/L9.50m 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例患者(NIH SS1及BI1)和随访的58例患者(NIH 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发病时反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 g/L9.5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恢复期水平反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的血清C-应蛋白水平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入院时意识清醒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90 d时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6h内入院且适宜内科保守治疗的2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特征,以发病90 d时生存或死亡、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或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包括死亡或重残)为结局判断终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意识清醒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水平、NIHSS评分、再出血及呕血为发病90 d时影响患者生存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NIHSS评分、再出血、呕血则为影响发病90 d时预后良好或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高龄、高NIHSS评分、再出血、呕血为意识清醒脑出血患者发病90 d时死亡及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控制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防止再出血、预防应激性溃疡,是减少发病90 d时死亡及预后不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SDS总分<30分)和PSD组(SDS≥30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和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16分).结果 PSD的发生率为36.06%,其中轻度66.67%、中-重度33.33%;PSD的特点为以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3例。急诊入院时检测入院随机静脉血清血糖,高血糖定义为入院随机静脉血清血糖≥7.2mmol/L。入院时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确定缺血性卒中类型(TOAST分型)。发病30d时进行改良Rankin’s评分(mRS),作为评估早期预后的指标。结果 (1)本研究入选的14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5例(59.4%)出现高血糖,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感染、高血糖、NIHSS评分和TOAST分型对mRS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出现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病情较重的指标之一,高血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的亚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分析体外血浆脂蛋白过滤器(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基础治疗平行对照试验设计。90例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评估DELP治疗后第4、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90d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层分析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等对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开始治疗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DELP治疗组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但Barthel指数(BI)变化无显著差异;DELP治疗组第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4天各项指标间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治疗第14天则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收缩压≥140innqHg、舒张压〈90mnlHg(11TlnlHg=0.133kpa)、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第14天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T≤24h、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DELP治疗后第90天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ELP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少了严重残疾的发生。尤其能促进收缩压≥14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或血糖〈7.0mmol/L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明显改善患者良好预后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连续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青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情,将同时期29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低分子肝素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大、小血管病变型,分为进展性卒中组70例,即研究组;完全性卒中患者70例,即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生物化学指标及头颅影像学的不同。结果高血压病史、嗜酒史、入院时所测收缩压、大血管病变、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浓度、hs-CRP浓度及LDL正相关。结论中青年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史、嗜酒史、大血管病变、LDL、发病时收缩压、血清hs-CRP和血清Hcy。血清Hcy浓度升高可能为中青年进展性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入院第2天测定hs-CRP,按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及高hs-CRP组(hs-CRP〉3mg/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s-CRP水平的因素;入选患者进行90d随访,比较2组患者90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为恢复不良),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共266例患者完成随访,hs-CRP中位数3.15mg/L(1.12~8.89mg/L)。高hs-CRP组(138例)年龄较大(P〈0.001),糖尿病发病率较高(P=0.001),房颤发病率较高(P=0.004),入院时脑梗死较严重(P=0.003);高龄、合并糖尿病及房颤、入院时脑梗死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高独立相关(P均〈0.05);高hs-CRP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比例高于低hs-CRP组(P〈0.001);hs-CRP升高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独立相关(OR1.213,P=0.001,Logistic分析)。结论 高龄、糖尿病史、房颤病史、脑梗死严重程度重可能是hs-CR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旨在优化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方法选取397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所有患者经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发病14天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根据SSA评分将患者分为有吞咽障碍组和无吞咽障碍组,比较两组抑郁症状检出率;根据HAMD-24评分将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抑郁组(总评分≥20分)和无抑郁组(总评分20分),发病6个月后完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3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196例,无吞咽障碍者201例;有吞咽障碍组中检出有抑郁症状者84例(42.86%),无吞咽障碍组中检出有抑郁症状者29例(14.43%),有吞咽障碍组抑郁检出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抑郁检出率高于无吞咽障碍患者,无抑郁的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优于有抑郁的吞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动态变化,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对不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登记自2008年1~10月入院的,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121例,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 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59例、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9例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ACI)44例。按脑血管狭窄程度,无狭窄组27例,轻中度狭窄组5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记录患者入院后14天内血压及半年内血压平均水平,分别于入院、住院14 d及恢复期(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Bathel指数(Ba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统计分析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完成6个月随访109例,失访12例。结果 ①脑梗死急性期,76.9%(93/121)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且血压有自动下降的趋势,以前3天下降最明显。②PACI患者59例,55例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4例。前3天收缩压120~150 mm Hg组(n=29)6个月时预后(BI 89.14±15.00,mRS 1.59±1.02)优于收缩压<120 mm Hg组(n=4)(BI 85.00±14.72,mRS 2.00±0.82,P值分别为0.024和0.032)和收缩压>150 mm Hg组(n=22)(BI 78.41±20.95,mRS2.27±1.20,P值分别为0.023和0.034)。③伴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37例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7例。前3天平均收缩压≤145 mm Hg组(n=15)预后优于收缩压>145 mm Hg组(n=22),6个月的BI评分为91.33±7.90分 vs 67.70±31.42分,P =0.002;mRs为1.40±0.99分 vs 2.68±1.29分,P =0.003。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PACI患者远期预后与急性期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在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前3天收缩压平均值低于145 mm Hg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收缩压>145 mm Hg者,提示伴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仍需适当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吞咽困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99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划分为4型,于入院24h之内行标准床旁吞咽功能评估(SSA),判断有无吞咽困难,比较其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99例患者中吞咽困难者占45.73%(91/199),TACI(完全前循环梗死)中为76%(19/25);PACI(部分前循环梗死)中为42.25%(50/113);POCI(后循环梗死)中为35%(14/40);LACI(腔隙性梗死)中为38.10%(8/21)。各型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679,P〈0.05),两两比较只有TAcI和其他3型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困难是脑梗死后的常见症状,OCSP各型吞咽困难发生率的不同与缺血损伤不同区域的吞咽中枢以及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SUB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特点,评价卒中并发SUB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急性卒中病例,调查其发病14天内SUB情况,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合并SUB和无SUB患者的90 d预后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 共入选216例急性卒中患者,诊断并发SUB患者40例,发生率18.5%;入住神经科加强医疗病房(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NICU)(OR =23.582,95%CI :6.287~88.458)和丘脑部位卒中(OR =11.389,95%CI:4.5~28.828)是急性卒中并发SUB的独立危险因素;SUB多发生在卒中后7天内(92.5%);住院期间,40例并发SUB的卒中患者死亡20例(50.0%),未并发SUB的176例卒中患者死亡12例(6.8%),二者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7,P <0.01)。90 d随访,并发SUB组预后不良(mRS4~6分)者29例(72.5%),对照组176例患者中预后不良51例(28.9%),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5,P <0.01)。结论 急性卒中的病变部位位于丘脑及入住NICU可作为急性卒中并发SUB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卒中并发SUB,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关键词】 目的 探讨急性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SUB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特点,评价卒中并发SUB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急性卒中病例,调查其发病14天内SUB情况,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合并SUB和无SUB患者的90 d预后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 共入选216例急性卒中患者,诊断并发SUB患者40例,发生率18.5%;入住神经科加强医疗病房(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NICU)(OR =23.582,95%CI :6.287~88.458)和丘脑部位卒中(OR =11.389,95%CI:4.5~28.828)是急性卒中并发SUB的独立危险因素;SUB多发生在卒中后7天内(92.5%);住院期间,40例并发SUB的卒中患者死亡20例(50.0%),未并发SUB的176例卒中患者死亡12例(6.8%),二者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7,P <0.01)。90 d随访,并发SUB组预后不良(mRS4~6分)者29例(72.5%),对照组176例患者中预后不良51例(28.9%),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5,P <0.01)。结论 急性卒中的病变部位位于丘脑及入住NICU可作为急性卒中并发SUB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卒中并发SUB,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