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卒中类型、病程及病灶大小、部位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69例,脑出血90例)的血清Hcy水平,比较脑卒中不同类型、发病(首发与再发)、病程及病灶大小、部位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脑卒中首发组与再发组、不同病程及病灶大小、部位组之间的血清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类型、病程及病灶大小和部位对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1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243例非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高血压、吸烟及男性(均P<0.05);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吸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卒中共同的危险因素,三者均是动脉粥样硬化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卒中一样,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后续表现,而不是卒中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诊断及量表的使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抑郁症(depression)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或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1]。抑郁症可分为原发性抑郁症(primary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 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脑梗死容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卒中病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PSD发生率为37.0%(47例).PSD组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脑梗死容积、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与PSD独立相关(OR=5.084,95%CI:1.255~20.592,P=0.023;OR=4.846,95%CI:1.447~16.225,P=0.010;OR=0.966,95%CI:0.951~0.981,P<0.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我们检测222例曾患脑梗塞、脑出血受试者及同期体检的185例非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且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定性变量采用χ2检验,计数变量采用非参数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卒中亚组与非卒中亚组结果与其一致(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血液学标志,其水平的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最重要的致残病因之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除降脂效应外,他汀类药物还存在不依赖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其他许多作用机制。另外,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rhG-CSF(特尔津)以按白细胞下降程度逐级递增给药法对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以探讨其新的给药方法。方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根据骨髓毒性分度每日皮下注射特尔津,Ⅰ度75μg;Ⅱ度75~150μg;Ⅲ度150~225μg;Ⅳ度225~300μg。白细胞回升至≥4.0×109/L停药。结果共治疗66例,显效58例(87.9%),有效8例(12.1%),总有效率100%。治疗前白细胞平均2.53×109/L,治疗后平均9.08×109/L(P<0.01)。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平均1.55×109/L,治疗后平均7.15×109/L(P<0.01)。白细胞升至≥4.0×109/L所需剂量、天数分别平均为:Ⅰ度:95.45μg/例,1.18d;Ⅱ度:196.88μg/例,1.69d;Ⅲ度:693.75μg/例,5.25d;Ⅳ度:975.0μg/例,5.50d。结论国产rhG-CSF每日较适合的剂量为随白细胞减少程度的加重而逐级递增用量的给药方法,对癌症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均有较好疗效,副作用甚少;所需剂量不大,疗程较短,费用远较进口产品低,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