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继宏  孙增涛 《北京中医》2007,26(9):623-625
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的现代化研究。我们检索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就其中支气管哮喘中医证件的现代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传统中医辨证1.1八纲辨证中医传统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治疗哮喘。吴银根[1,2]认为哮喘证型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证候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所有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寒哮,其次是虚哮和热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状况因证型不同存在差异;哮喘发作的诱因以外因为主;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风和气虚;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肠。结论: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寒热是辨证的关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表现出由实证向虚证及虚实夹杂证转化。气虚是哮喘的一种基本病理状态。外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发作期病位以肺、脾、肠为主,病性要素则以痰、风、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传统的辨证模式多是以患者的主证、舌苔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对“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客观化要求,这些方面已成为中医证型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研究领域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探讨,为证型的内在依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型现状 1.1 以八纲辨证分型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1]认为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应以阴阳为纲,分成2类4型为宜,其主要病机包括“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阴虚是其“本”,阳亢是其“标”。山西中医研究院[2]将本病分为阳亢、…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 ,属祖国医学的“哮病”范围。本病易于反复发作 ,迂延难愈。当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 ,可发生喘脱或内闭外脱 ,危及生命。近年来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较快 ,各界有关的报导不少 ,现就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标本兼治、重视脏腑辨证支气管哮喘其病因病机多与外感六淫 ,内伤脏腑气血有关。初病外感多实邪 ,久病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 ,肺脾肾功能失调多虚证。虚实夹杂 ,惟以标本同治始为两全。临床结合寒热虚实辨证及脏腑辨证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治疗不同证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方面探讨中医药疗法与使用西药的差别。[方法]支气管哮喘期发作期按冷哮、热哮、虚哮辨证论治,描述方法采用证候疗效率和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制图,并用疾病疗效结果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制表,运用SAS9.1.3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2×r表资料的CMH(Cochran-Mantel-Haensel)检验和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中西药治疗不同证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疾病疗效统计结果:冷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哮组和虚哮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统计结果:冷哮组和虚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哮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疾病疗效情况不同证型综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情况不同证型综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在治疗疾病疗效方面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方面中医药疗法治疗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太阳病内容最为丰富,所占的方剂也最多,在全书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研究好太阳病篇的内容对掌握《伤寒论》全书非常重要。笔者跟随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中医师研习伤寒多年,牟师认为《伤寒论》太阳病主要按照八纲辨证,分寒、热、虚、实四证,各有其代表方,四证之中又可进一步辨证,如寒热之证进而辨虚实,虚实之证又可分寒热。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频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拟以进行相关频数统计分析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候及相关规律性。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有关RA证候、辨证相关的文献共231篇,然后运用频数分析对证候进行统计。结果:近五年RA中医辨证大致分为24种证候,其中虚、寒、湿、热、瘀、痰证为常见证候。八纲辨证中,虚实夹杂证频数最高。脏腑辨证中,肾虚精亏频数最高,其次为肝肾亏、肝气郁结、脾气亏虚等证,其中肺气亏虚频数最低。气血津液辨证中,血瘀阻络证的频数最高。结论:频数统计分析提示虚实夹杂证是RA病因的实质,本病发病与肾、肝密切相关,可累及脾、胃、肺、心等多个脏腑。寒热辨证在尪痹(RA)证候分类中起纲领性的作用。同时,痹治疗过程中需勿忘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8.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4):22-22
1、八纲辨证的“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四对性质截然相反的证候。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上清下法等,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提出对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对临床指导意义的再认识。认为八纲理论是在阴阳理论指导下,以表里分析辨别病位,以寒热、虚实分析辨别病性,三者还共同包含对病势的分析;以阴阳作为总纲,统括其他六纲,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纲既着重于分析中医证候本质的共性即病位、病性、病势,同时更强调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因而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全面的、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总结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期为有机结合临床中医证候特征、哮喘临床表型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调研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及分析和预调查反馈信息修正的方法,设计并归纳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学观察表。收集204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填写观察表。借助SPSS22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基本的中医证型。结果: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中医哮病的辨证标准为依据,参阅哮病中医证候规律的文献,并组织呼吸科专家讨论,得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主要分为2个基本证候:虚寒证和虚热证。结论:探索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表型,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宏观寒热辨证与西医基因组学之间可能的关联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方玉甫主任医师认为,脂溢性皮炎皮损形态多样,常与其他损容性皮肤病合并发病,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多寒热并存、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可先辨皮损,以别干湿;再据证候,以辨寒热虚实。思路清晰,化繁为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当今社会人们由于生存压力的增高以及不良生活所致情绪压抑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致使发病率逐年增高。本病以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证型居多,且反复发作。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临床上往往呈现本虚标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证,故对其治疗“补之不可,攻之不可,欲得其平,须从缓治”。  相似文献   

14.
明辨虚实,治分急缓:一般而言。儿童以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而缓解期多属虚证,故其治疗无非虚实两端。正如古人所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姜先生认为:哮喘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治之先后方法各异,虚实中夹寒热,寒热中有虚实,治喘需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挫其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则以补虚治本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诊治疾病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虚实辨证作为八纲辨证之一,是八纲辨证最基本、最关键的方法。缺血性中风是目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首位原因,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经多次演变,从最早的“外风”致病,到后来的“内风”理论,再到现代新提出的“毒损脑络”等学说,虽立论不同,但均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由既往研究可知,中风病虽病机错综复杂,证候动态演变迅速,但核心病机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由实渐虚。该文分析了中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案的历史沿革,且立足于中风辨证分型版本众多,临床应用不易的实际情况,从中风病核心病机演变规律出发,提出了以虚实为纲分期序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新思路。此团队还对新思路进行了初步验证,以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以虚实为纲分期序贯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该文还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基础及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探讨了中风证候与部分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以期为精准掌握病机演变规律寻求可靠客观的科学依据。综上,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缺血性中风核心病机由实渐虚的演变规律,以虚实为纲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执简驭繁,可以更加精准地实现快速干预,提高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候分布规律,规范本病的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对209例PID反复发作患者及82例PID非反复发作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类证型的效果最好,分别是肝郁肾(气)虚血瘀夹湿热证、肾(阳)虚血瘀证、肝郁肾(阳)虚证、气虚、寒湿凝滞证,两组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肝郁、血瘀,由于感受“寒”、“热”、“湿”邪之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兼夹症,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及其中医辨证,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营卫失调,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劳损及外伤致病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60-1162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天津市成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具有完整发作期、缓解期资料的患者对其发作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哮喘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热哮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临床证候类型。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脏腑元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基础。缓解期脏腑虚损,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虚损的性质以气(阳)虚为主,缓解扶正治疗当以益气扶阳为主。此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全病程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磊  苗桂珍  缪绢  曹柏龙  任可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97-397,402
回顾性分析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情况,按照八纲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燥热、痰湿、瘀血等六个基本证型,统计分析辨证分型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具有本虚标实、虚实俱见、病情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抽样选天津市七家中医院两年内门诊和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SPSS13.0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机以气郁、痰阻为特征.2)哮喘缓解期体质特点与其发作期证候表现类型存在一定关系.[结论]1)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受缓解期体质特点的影响,其间也存在一定规律.2)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针对性较强,是对以综合判断为特征的传统辨证方法的有益补充.3)哮喘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末病理论的优势,提高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