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36篇
  免费   3019篇
  国内免费   2215篇
耳鼻咽喉   439篇
儿科学   324篇
妇产科学   368篇
基础医学   2626篇
口腔科学   259篇
临床医学   8943篇
内科学   4327篇
皮肤病学   255篇
神经病学   2116篇
特种医学   11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582篇
综合类   15961篇
预防医学   3997篇
眼科学   452篇
药学   9063篇
  65篇
中国医学   5459篇
肿瘤学   540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1050篇
  2022年   1120篇
  2021年   1282篇
  2020年   1445篇
  2019年   1605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1416篇
  2016年   1495篇
  2015年   1777篇
  2014年   2832篇
  2013年   2777篇
  2012年   3558篇
  2011年   4078篇
  2010年   3580篇
  2009年   3383篇
  2008年   3601篇
  2007年   3328篇
  2006年   2918篇
  2005年   2756篇
  2004年   2522篇
  2003年   2255篇
  2002年   1737篇
  2001年   1422篇
  2000年   1104篇
  1999年   880篇
  1998年   756篇
  1997年   696篇
  1996年   654篇
  1995年   615篇
  1994年   496篇
  1993年   362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保卿 《当代医学》2022,28(6):123-125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失眠、下腹隐痛等不良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IP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并应用于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 2.1 mm,1.8 μm);流动相为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乙腈;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35 ℃;进样量为 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 ),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结果: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检测值与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5),三成分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值均小于 7.4%,准确度为 94.7%~106.7%,基质效应均在 92.3%~109.7%可接受范围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87.4%~ 103.6%,满足测定的要求。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来那度胺、伏立诺他和地塞米松的血药浓度,快速、经济, 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对老年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78例老年STBI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电刺激,观察组给予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GCS和D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STBI昏迷患者给予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状态和功能障碍,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以分子测序为参考 ,评估形态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毛霉目真菌的鉴定能力,分析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的体外药敏特点。方法收集 2018年1月-2022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5例毛霉病住院患者标 本,进行镜检并对培养的茵落行形态学鉴定、质谱鉴定、分子测序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KOH 湿片法阳性率(76%)高于革兰染色法(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鉴定可将68%的菌株鉴定到属水平,3株鉴定错误,2株无法鉴定;将所 有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单用IVD和RUO数据库鉴定率分别为56%和44%,两库联合可将鉴定率提高为64%。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抑制50%菌株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3o)为1μg/mL,根霉属相比其他属对两性霉素B表现出较高的MIC 值,其中2株MIC>32 μg/mL,另2株MIC为8 μg/mL;根霉属对泊沙康唑的MICso为0.5 μg/mL,横梗霉属MICgo为4 μg/ mL,小克银汉霉属MICg0为2 μg/mL,有部分菌株表现出较低MIC值,同样亦有部分菌株对泊沙康唑表现出较高的MIC 值。结论 将传统镜检、培养与质谱技术和分子技术相结合,尽量将毛霉目真菌准确鉴定到种,并积极开展毛霉体外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