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近年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再次成为研究热点,与其作为骨科植入物的先天优势有关.近年开发出不合机体有害元素的镁合金,并经表面改性技术提升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预示新型镁合金材料在未来骨科临床的巨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该文就近年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材料作为骨科植入物的研究作一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也在不断升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要输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更需要输出的是文化和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医药也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从文化、属性、发展进程的角度探讨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对中医传承的优劣决定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出中医理论的人文属性使其超出了现代医学范畴;文中还论述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地缘性特点,并且阐明了传承与发展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假体松动是造成人工关节置换失败和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表面处理能够促进假体和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提高假体的稳定性。 目的:研究纳米化表面钛合金(Ti6A14V)內植物在动物体内的骨整合情况。 方法:基于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在比格犬股骨髁间植入普通表面、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内植物,置入后3个月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处死后取带有内植物的股骨髁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行Van Gieson苦味酸一品红染色,观察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组织学情况,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行推出实验,比较不同表面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生物力学情况。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见内植物和骨组织结合良好;界面组织学可见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与骨界面有大量成熟骨小梁直接结合,两者界面骨结合率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1);推出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內植物和骨组织的结合力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01)。提示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的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表面钛合金一样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表面纳米结构在兔体内对骨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钛合金(Ti6Al4V)的表面纳米结构在体内对植入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的影响.方法 基于严重塑性变形(SPD)原理制备表面纳米晶体结构的钛合金.在SD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粗隆植入普通钛合金(Ti组),表面纳米钛合金(nano-Ti组)和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HA组),术后4、8和12周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并肌内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行荧光标记;取有植入体的股骨进行Van Gieson苦味酸.品红染色以及荧光染色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对植入体和骨界面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表面植入体-骨界面结合情况.结果 影像学检查,可见nano-Ti组界面骨质修复早于Ti组;界面组织学可见nano-Ti组骨结合率优于Ti组,显示纳米表面骨结合良好;同时,nano-Ti组界面比起Ti组有更强的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荧光标记,显示界面成骨活跃,其周围骨矿化沉积率也明显高于Ti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8周后HA组材料表面出现明显降解,界面骨组织细胞内可见大量吞噬颗粒,而nano-Ti组界面骨组织中未见脱落颗粒和吞噬现象.结论 钛合表面纳米结构金能够促进体内骨整合,且界面骨组织中无明显降解颗粒,有望成为可供临床使用的新型骨人工关节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接骨板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尤其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目的:评价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87例,确诊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29例行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掌侧入路固定。男11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3岁;骨折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6例,B1型1例,B3型2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12d,平均5d。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29例中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1°~68°,平均52°;掌屈45°~78°,平均57°;旋前63°~86°,平均77°;旋后57°~80°,平均74°。末次随访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方法: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腕关节VAS评分:腕关节完全无痛18例,轻度疼痛2例(评分为2分和2.5分),中度疼痛1例(评分为4分)。无一例出现肌腱激惹;正中神经卡压1例,骨折愈合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并行松解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骨折背侧骨片移位1例,未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遂未予以处理。在背伸、掌屈、旋前、旋后4个方向的活动度比较,A型与B型骨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型与C型,B型与C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转归,C型骨折较A、B型骨折对腕关节活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温敏型凝胶及离子敏感型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机制及在家兔房水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的体外溶蚀及药物释放;局部滴入加替沙星凝胶剂或滴眼液,以HPLC法测定兔眼房水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速率均随着振荡频率和释放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给药后8 h内,温敏、离子敏感凝胶组与滴眼液组房水中药物峰浓度分别为(1.38±0.11)μg·mL-1、(1.19±0.20)μg·mL-1及(0.50±0.06)μg·mL-1,达峰时间分别为2.0 h、1.0 h和1.0 h,AUC0-8h分别为(5.61±0.25)μg·h·mL-1、(4.50±0.19)μg·h·mL-1和(1.29±0.22)μg·h·mL-1。结论: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药物的释放主要由凝胶溶蚀决定。加替沙星凝胶剂较滴眼液可显著提高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及生物利用度并延长了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离辐射或细胞中发生氧化反应过程,细胞中能产生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急诊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转移皮瓣结合内固定技术,急诊修复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期间,对我院19例伴有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跖跗关节损伤病人急诊行清创复位内固定,同时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转移皮瓣,对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均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结合内固定是急诊修复治疗伴有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跖跗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对5例前臂骨(尺骨和/或桡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对侧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同时应用Smith-Nephew交锁髓内钉对游离腓骨进行固定.供区植皮.结果 5例皮瓣全部存活.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例,良3例,可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17周,平均14.6周,术后无骨不连与感染发生.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结合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前臂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