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50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在中医界已发布的冠心病痰湿证辨证标准是以主症、次症形式定性地给出,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本文引入约束隐结构分析,该方法将主症、次症的语义作为约束条件加入隐结构分析过程,得到含有主症、次症语义约束的定量化中医证候辨证规则。使用该方法对冠心病痰湿证患者556条无标签数据的分析,得到其约束隐结构模型,最后建立定量化痰湿证辨证规则,舌胖边有齿痕(3.16)、苔腻(3.12)、苔白滑(4.72)、胸闷(1.73)、脉濡或滑(6.04);次症:肢体困重(0.48)、口黏(0.63)、体胖(0.49)、大便粘滞(1.38)、脘腹痞满(0.97)、面色晦浊(0.79)、嗜睡(1.18)、纳差(1.07)。与经典隐结构模型得到规则和中医界已发布的定性化辨证规则相比,约束隐结构得到的规则客观性强,具有可重复性。在证候类大小、规则的量化合理度上较好地反映了主症、次症的特点,得到的规则切合中医实际,为冠心病痰湿证辨证标准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sAustralian football is associated with a risk of concussion. However, despite the extensive and varied nature of literature devoted to this issue, concussion incidenc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o address this, we aimed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f concussion incidence in Australian football.DesignSystematic review. Prospero registration number: CRD42017064290.MethodsA systematic search of 14 databases using the terms ‘concussion’, and ‘Australian football’ (and variations) was used to obtain records that reported concussion incidence per 1000 players hours across age, sex, and level-of-play. Data were grouped based on how time-loss was applied to the concussion definition.ResultsForty-two studie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Incidence rates based on a possible time-loss definition per 1000 player hours, ranged from 2.24 to 17.63 at the elite level, and 0.35 to 14.77 at the community/amateur level. Return-to-play details were reported by six studies and only two studies measured head-impacts in real-time. Several limitation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is literature. First, insufficient return-to-play details precluded a meta-analysis of incidence rates. Second, no longitudinal studies across levels-of-play were found. Third, concussion incidence data for junior and female players were notably scarce.ConclusionsThere was limited scope to determine concussion burden (i.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and only preliminary data for player exposure to head-impacts.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injury surveillance should captur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permit comparisons within and across levels-of-play. This will also help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concussive-injuries.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研究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方法 查阅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79部清代方剂专著,选择其中10部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专著,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等功能,对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93首泄泻处方,含药物119味,挖掘出高频(频次 ≥ 5)药物20味,高频(频次 ≥ 13)药物组合12组,演化得到19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 清代方剂专著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用利水消肿药、补益药,切合本病脾虚湿盛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可实现对于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辅助中医药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及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收录的授权专利为资料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8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次与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1.0和SPSS Modeler 15.0对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性味归经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度与网络分析。结果纳入专利100项,涉及中药186味,以葛根最为常见;高频中药15味,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多归脾、肝经;聚类分析得到7组中药组合;二项、三项和四项关联规则分别为6、24、2项,各项组合分别为6、16、2项;核心药物为葛根、五味子、丹参、甘草、山楂、枸杞子、黄芪、柴胡、姜黄和枳椇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化学性肝损伤常用补虚、解表、化瘀、活血、渗湿及利水药;临证多采用疏肝理气之剂,适当伍以柔润之品。  相似文献   
8.
叶芳旭  沈维  孙灵钰  张烁 《新中医》2020,52(3):191-194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的用药规律,总结其相关学术思想。方法:利用Excel收集整理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的处方数据,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29个处方,包含216味中药,用药频次总计5 299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是陈皮、广木香、枳壳、生白芍、厚朴等,主要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消食药等,挖掘出药对或药物组合8组。结论: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有立足脾胃,调畅气机;培补正气,标本同治;用药轻灵,思辨加减的特点,值得医者学习并传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和分析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黄有荣教授首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使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2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中药的频数、聚类规则进行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对药物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有263份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共使用中药210味,总计出现频次3582次,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药物有当归、牛膝、甘草、杜仲等33味中药;高频次药物组合主要包含当归与赤芍、当归与桃仁、牛膝与党参、当归与川芎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类药物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肝、肾、脾经。结论黄有荣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风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独活寄生汤是其治疗的基础方剂,数据挖掘客观反映了黄有荣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