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74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75篇
  1篇
中国医学   81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球蛋白IgE在Ⅰ型变态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诊断方法为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的检测,都依赖于使用过敏原粗提取物。但是,粗提物中不仅含有致敏组分还含有非致敏组分,往往会干扰诊断从而影响后续免疫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为准确和稳定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组分解析诊断是一种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它使用纯化的天然或重组过敏原来检测每个过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水平,避免了粗提物中非致敏组分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外,此方法还能同时检测多种致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梳理了组分解析诊断在常见过敏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纽约长老会医院神经学研究所的Sacco等联合应用预先规定的亚组分析和探索性亚组分析,对华法林-阿司匹林复发性卒中研究(Warfarin-Aspirin Recurrent Stroke Study,WARSS)队列中不同基线亚组的任何治疗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人胃癌细胞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片段并构建其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反义端粒酶RNA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H方法从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扩增出人hTR部分cDNA序列,将该片段分别正向和反向插入PEF6/V5-His-TOPO载体后构建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随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正、反义载体转染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用TRAP法观察后者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所克隆的基因片段其碱基序列与文献报导完全一致,且插入载体的方向完全正确。与正常对照、转染正义载体、空载体者比较,转染反义载体者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本实验已成功克隆了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的部分序列并成功构建hTR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而且反义端粒酶RNA能有效降低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藻酸双脂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 0例和对照组4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藻酸双脂钠2 0 0 mg加入生理盐水2 5 0 ml静脉滴注,疗程为2 1天。结果:入院后7、14、2 1天用欧州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 .0 5 )。结论:采用藻酸双脂钠治疗脑梗死,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前期对通脉复方有效组分活性筛选基础上,对通脉复方有效组分"新复方"防治系膜增生性肾炎进行药效学评价,为开发"新复方"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抗胸腺抗血清(AST)制备大鼠MsPGN肾炎模型及行疲劳游泳致"气虚血瘀"证模型,灌胃给药高、中、低剂量通脉"新复方"4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观察对其大鼠尿蛋白、血尿、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CSCr)和血尿素氮(CBUN)等的影响.结果:通脉新复方高、中、低剂量均能减轻肾炎模型大鼠的24 h蛋白尿,缓解血尿和降低红细胞计数,提高血清TP、ALB水平(低剂量除外),降低BUN水平,而对SCr影响不明显.结论:通脉有效组分"新复方"能有效防治系膜增生性肾炎.  相似文献   
6.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丰富的中医药文献数据,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化学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出发,以证候、方剂、中药、化学组分和药理作用为要素,筛选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的以某一核心方为中心的一类方剂的化学组分,再结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最后从文献报道的化学组分组合中提出组分配伍方案。结果:根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的除弊汤为核心的一组方剂,提出了6个组分配伍方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文献的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分离纯化的江浙蝮蛇镇痛组分进行小鼠镇痛实验,研究其毒性及其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对分离的江浙蝮蛇毒各组分进行实验,经B1iss法计算LD50和ED50,测定治疗指数筛选最佳镇痛组分。结果:筛选出3、6号组分,其治疗指数分镇痛为55.32、17.35。结论:3号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江浙蝮蛇毒最佳镇痛组分。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6~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且符合中国人MS诊断标准(CDS)的94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人679例,中年人268例.分析中、老年患者MS各组分的差异,以及各组分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947例患者中,男性582例(老年423例,中年159例),女性365例(老年256例,中年109例).老年男性患者的年龄大于老年女性(81.5±6.5 vs 74.5±8.8岁,P<0.01),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高于中年男性(27.14±2.51 vs 25.98±2.38,P<0.01).老年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的中年患者,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中年男性的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患者空腹血糖均与餐后2h血糖有相关性(男性R2=0.463,P<0.05;女性R2=0.613,P<0.05).餐后2h血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男性,R2=0.522,P<0.01;女性R2=0.716,P<0.05).收缩压与多种指标均有相关性,男性患者收缩压与年龄(R2=0.396,P<0.01)和舒张压(R2=0.535,P<0.05)均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的收缩压与BMI(R2=0.557,P<0.05)、舒张压(R2=0.434,P<0.05)、餐后2h血糖(R2=0.434,P<0.01)及空腹血糖(R2=0.473,P<0.05)均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2.1,95%CI:1.3~2.7)、空腹血糖(OR=1.7,95%CI:1.2~3.1)和收缩压(OR=1.4,95%CI:1.2~2.9)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标有差异,年龄、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 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劲  冯丽群  何伟  冯军 《护理学杂志》2007,22(17):12-13
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