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相似文献   

2.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射科护士参与PICC置管护理对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84例PICC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及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各42例.对照组置管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放射科人员参与PICC置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依从率、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依从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药物渗漏、穿刺点红肿、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穿刺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放射科护士参与PICC置管护理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置管依从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PICC置管后减少渗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98例肝衰竭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穿刺,加压固定,术后24 h换药;观察组穿刺方法为穿刺针进皮后,在皮下移行2.0~3.5 cm再入血管,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对Ⅱ度以下的渗血72 h后换药.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后24 h与48h渗血分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PICC置管穿刺时延长皮下移行长度、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不同加压固定方法、适时予以换药,能有效减轻肝衰竭患者术后渗血.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 3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诊断需要行PICC且血管条件符合盲穿的肿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盲穿法,观察组在CDFI的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率、置管操作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组织损伤率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DFI引导下行PICC可提高局部血管状况较差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及降低局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内外交叉固定棉球应用于PICC加压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PICC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7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置于穿刺针眼止血;观察组在穿刺后先用穿刺包内-约1 cm×1 cm棉球置于穿刺点针眼上,再用2根消毒胶带交叉将棉球固定,贴上敷贴,然后在敷贴的外面再次将棉球置于穿刺点上方,以2条胶布交叉固定棉球加压止血.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后2 d、5 d、7 d渗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穿刺后2~5 d更换敷贴,穿刺手臂不肿胀,活动自如,日常生活不受限.结论 内外交叉固定棉球应用于PICC加压止血效果佳,更换敷贴的次数减少,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且不易出现手臂肿胀,患者活动不受限.  相似文献   

8.
改良PICC置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 对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2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即套管针穿刺见回血,撤出针芯后,一手拇指"堵"在插管鞘外部端,阻断血液从插管鞘流出,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 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操作法可减少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疼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惠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对照组有9例胶布滑脱、3例自行拔针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穿刺成功后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惠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 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