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患者女,64岁,因全身红斑脓疱半月余于2017年10月20日至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于外院诊断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口服泼尼松片40 mg/d治疗。1个月前因四肢关节疼痛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d,治疗10 d后前胸、后背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斑疹,伴剧烈瘙痒……  相似文献   
2.
古曦  杨俭  杨小玲  覃莉  王叶 《西部医学》2020,32(7):1016-1019+1023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LH)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3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122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LH术治疗68例(LH组),行RFA术治疗54例(RFA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差异,并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3年无瘤生存曲线,使用Log rank法比较两组3年无瘤率。结果L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RFA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CD8+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LH组高于RFA组(P<005);两组部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较术前降低(P<005),且LH组低于RFA组(P<005)。术后3年时,LH组无瘤生存42例(6176%),RFA组无瘤生存19例(3519%),且LH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RFA组(P<005)。结论 RFA术与LH术治疗HCC各有优劣,RFA术在微创方面更具优势,但无瘤生存情况不及LH术,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为HCC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结果 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hMSH2 和(或)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MSH2 和 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大小、Dukes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或)hMLH1的缺失可能与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hMSH2和hMLH1缺失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提示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可能导致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取出生3 d雌性乳鼠皮下注射BrdU 50 μg/g体重,连续3 d.分别在注射后第1、2、3、4、6 和8周取子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BrdU的表达情况,并在高倍镜下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BrdU阳性细胞在第1周时在内膜上皮及基质部均广泛表达,但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逐渐下降,至第8周时则主要位于基质部血管周围以及基质与肌层交界处.结论 小鼠子宫内膜基质中存在成体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8种国产HBsAg试剂盒检测变异HBsAg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国内8种HBsAg诊断试剂检测体外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效果。方法:用8种ELISA试剂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结果:8种试剂盒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不同,漏检率为16.7%~44.4%。K122I、T123N、C124R和G145R变异的HBsAg漏检率最高。结论:8种HBsAg检测试剂盒都不能很好地检出部分变异HBsAg,应改进试剂性能,提高对变异HBsAg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麻疹婴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麻疹的认识,为制定麻疹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4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某病区住院的小于12月龄的麻疹患儿病历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129例调查病例中,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占56.59%(73/129),发病月龄多见于6~9月,占62.02%(80/129),89.15%(115/129)的婴儿在确诊前都有在非传染病医院的就诊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结膜充血、眼睛分泌物为主,伴有流涕、咳嗽、鼻塞等症状。结论对麻疹婴儿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及加强儿科医师对麻疹的甄别能力,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避免院内感染,是预防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覃莉  林阳  杨开祥  祝文涛 《骨科》2013,4(2):66-68,76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人肺癌抑癌基因-1(TSLC1)骨肉瘤细胞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CI-TSLC1稳定转染至MG63细胞系,经克隆化培养以及G418筛选,获得了1株稳定高表达TSLC1蛋白的细胞系.对其表达的蛋白性质进行了鉴定,对其分泌动态、细胞纯度、遗传稳定性、外源基因整合等生物学特性做了鉴定.结果 获得高表达TSLC1的稳定细胞系,命名为M8T.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 表明该转基因细胞系纯度好,遗传性状稳定,抽提细胞RNA进RT-PCR,扩增到与预期结果 大小一致的DNA片段,说明TSLC1基因成功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系无细菌和霉菌污染.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TSLC1的骨肉瘤细胞系M8T.该细胞系遗传性质稳定,为进一步研究抑癌基因TSLC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处于较高水平;良性结节的血流分级主要集中在0级和Ⅰ级,处于较低水平(Z=3.74,P<0.001)。恶性结节的PSV[(41.30±19.99)cm/s]大于良性结节[(32.38±11.00)cm/s,t=2.37,P=0.02];恶性结节的MVD[(59.03±12.85)条/200倍镜]高于良性结节[(46.97±10.16)条/200倍镜](t=4.47,P<0.001)。结论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血流分级及PSV。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科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传统产房分娩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和产科专科护理的孕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90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率为25.0%,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覃莉  黄海欣 《河北医学》2013,(6):869-87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而B组患者则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47%)明显高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药物毒副反应并未较A组患者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安全高效,毒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