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卫东  张平安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51-52,54,81
目的:探讨一种非流式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特异性免疫玻片法对120份全血CD3+、CD4+和CD8+T细胞进行检测,并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CD3+、CD4+和CD8+T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0.98和0.94,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1个细胞/μl、3个细胞/μl和26个细胞/μl。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种方法检测CD3+、CD4+和CD8+T细胞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玻片法可准确进行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并具有试剂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基层和卫生资源缺乏地区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
光氧化反应增加去细胞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去细胞及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对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将新鲜牛颈静脉纵形剪开成血管片,横行切取牛颈静脉血管片成6根血管条,随机分为6组,新鲜组,去细胞组,及根据不同的光氧化处理时间将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组分为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24,36和48h组。②通过测定处理前后的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抗张强度及组织蛋白提取分析来比较组织稳定性。 结果:①各组在处理前后的厚度:去细胞处理后血管片比处理前变薄[(0.36&;#177;0.85),(0.43&;#177;0.94)mm,P〈0.05],而去细胞再光氧化处理后的血管片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②各组血管片组织稳定性评价:去细胞组热皱缩温度及抗张强度比新鲜组、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h组、24h组、36h组、48h组明显降低[热皱缩温度:(69.75&;#177;0.54),(72.50&;#177;0.53),(73.80&;#177;0.59),(74.40&;#177;0.46),(75.10&;#177;0.21),(75.20&;#177;0.26)℃,P〈0.05;抗张强度:(3.13&;#177;0.94),(5.19&;#177;0.65),(4.54&;#177;0.88),(4.67&;#177;0.60),(5.55&;#177;0.43),(5.80&;#177;0.82)MPa,P〈0.05];经光氧化处理后热皱缩温度上升且高于新鲜组(P〈0.05);而最大应力与新鲜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组的组织蛋白提取量明显少于新鲜组及去细胞组。且随光氧化反应时间延长,组织蛋白提取量逐步减少。结论:去细胞处理降低了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而经光氧化进一步处理后组织稳定性增强,且随光氧化时间延长组织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260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 260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0.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5.0%。结论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践,分别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介绍了医学书籍插图绘制的原则及技巧,它既源于绘画又别于绘画。指出一幅完美的医学插图必须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2例PP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病灶内及周边情况、增强表现及有无转移等征象。结果:32例PPMA均为单发病灶,中央型7例,周围型25例;其中位于两肺下叶20例,右肺中上叶6例,左肺上叶6例。CT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7例,肺炎型5例;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中度强化2例;9例发生转移,其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肝转移1例,肺内转移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结节肿块型PPMA可见分叶征11例、毛刺征5例、晕征9例、胸膜凹陷征4例、空洞或空泡征6例;32例肺黏液腺癌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血管造影征18例,此两种征象均出现在5例肺炎型PPMA中。结论:PPMA临床症状不典型,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各CT征像具有相应的病理基础,CT检查可以提高肺黏液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粒子植入术在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0年9月~2018年5月之间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80例患者,全组均在剖胸直视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中术中补救或剖胸探查粒子植入21例,术中预防性粒子植入59例,粒子选用活度为0.7mCi,并术后立即行术后验证。视病情及患者身体条件在2周或1月内进行同期的化疗(方案选用:NP、TP、GP),1~6周期不等。每2月复查CT 1次,评估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80例患者植入粒子2~6月后疗效:59例预防性粒子植入患者,有3例粒子移位患者局部可见复发;其余病例患者病灶均控制稳定良好,CR+PR可达90.3%,NC 9.7%,总有效率90.3%。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疼痛的控制率可达85%,6个月的生存率为90.3%,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38.9%,4例(5.56%)生存3.5年以上。结论术中粒子植入是一种对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患者进行有效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同时术中在肿瘤易复发部位预防性的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的预防其复发,结合同期化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RT-PCR法检测STMN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紫杉醇治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MN1 mRNA的表达,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通过随访STMN1 mRNA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TMN1 mRNA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21)。STMN1 mRN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0个月,而高表达者为8.0个月(P=0.037)。紫杉醇类化疗方案在STMN1 mRNA 高表达组中的疗效显著低于 STMN 1 mRNA 低表达组(P=0.028),而在无紫杉醇类化疗患者中,两组之间疗效评价差异没有显著性(P=0.912)。结论:STMN1 mR-N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STMN1 mRNA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有关。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提示STMN1 mRNA高表达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8.
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为确立构建组织工程化的人工血管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颈静脉,筛选瓣膜功能良好的血管,采用曲那通X-100、胰蛋白酶/EDTA和DNase-I/RNase-A三步法去细胞处理,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变化.对新鲜和去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壁(n=10)分别进行弹力蛋白(Fastin弹性蛋白法)和羟脯氨酸(碱水解、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并测定处理前后的热皱缩温度和抗张强度以比较组织稳定性.结果:去细胞处理牛颈静脉血管壁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及其成分完全去除,组织间隙增宽,但胶原成分较好保留,弹力蛋白部分减少及断裂.与新鲜组织比较,去细胞组羟脯氨酸含量相对增加[(25.73±2.97)mg/g vs.(29.25±2.99)mg/g,P<0.05],弹力蛋白含量相对减少[(159.71±21.06)ng/g vs.(134.91±35.40)mg/g,P<0.05],热皱缩温度降低[(72.50±0.53)℃ vs.(69.75±0.54)℃,P<0.05],抗张强度也下降明显[(5.19±0.65)MPa vs.(3.13±0.94)MPa,P<0.05].结论: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细胞外基质骨架有一定损害,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有所下降,得到的细胞外基质基本成分需经进一步交联处理才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选择性扩大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选择性C-N3淋巴结清扫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10例,心血管成形术64例,C-N3 (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18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2.7%),并发症18例(11.5%),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0.0%、39.7%.接受C-N3淋巴结清扫的1年生存率88.9%.结论选择性地实施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C-N3淋巴结的清扫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5267例普胸手术中109例致命性大出血的外科处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总结普胸外科手术中致命性大出血处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表明,大血管损伤78例,占71.6%,心脏损伤31例,占28.4%围手术期死亡5例,死亡率4.7%;出院104例,占95.3%。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