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35例患者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2D及3D重建图象以显示门脉情况。结果:无癌栓10例占30%,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主干、左、右支及肿瘤周围小分支。门静脉主干占7例,约25%,门静脉分支癌栓占17例,其中3例可见病灶区小分支癌栓,40%,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1例,占5%。结论:MSCT成像,可较好的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其类型,对门静脉癌栓检出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纵隔脂肪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下部钝痛,可自行缓解,无胸闷气短、发热盗汗,偶有咳嗽,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不佳,1月前右胸下部疼痛较前加重。体检: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均等,右侧下部叩诊呈浊音,余无异常。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残气异常;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阻塞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2例PP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病灶内及周边情况、增强表现及有无转移等征象。结果:32例PPMA均为单发病灶,中央型7例,周围型25例;其中位于两肺下叶20例,右肺中上叶6例,左肺上叶6例。CT表现为结节肿块型27例,肺炎型5例;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中度强化2例;9例发生转移,其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肝转移1例,肺内转移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结节肿块型PPMA可见分叶征11例、毛刺征5例、晕征9例、胸膜凹陷征4例、空洞或空泡征6例;32例肺黏液腺癌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血管造影征18例,此两种征象均出现在5例肺炎型PPMA中。结论:PPMA临床症状不典型,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各CT征像具有相应的病理基础,CT检查可以提高肺黏液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穿刺孤立性肺结节应用价值.方法:经MSCT检查56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分析MS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56例中肺癌38例,假阴性4例,肺部良性结节14例无假阳性;对恶性结节敏感性90%、准确性92%、特异性100%,良性结节阴性预测值78%.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气胸发生率16%.结论:MSCT引导下穿刺孤立性肺结节准确性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鉴别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之一,对确定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诊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1例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发生CIP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21例CIP患者男15例,女6例,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0.6-13个月),CT表现:3例累及一侧肺叶,18例病变累及双侧肺叶,对称分布者15例,非对称肺分布5例。影像学分型:机化性肺炎10例,非间质性肺炎模式6例,过敏性肺炎模式4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模式2例;21例CIP的临床分级及影像分级存在中度相关r=0.557,P=0.009<0.05。结论 CIP临床症状及CT表现不典型,CT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史有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鉴别.结果:16例颈神经鞘瘤,颈动脉间隙14例,其中来源于迷走神经6例,颈交感神经干4例,颈丛神经1例,臂丛神经1例,不明确4例.平扫肿瘤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者13例.16例均有颈动静脉受压向前或前外侧移位.6例起源于迷走神经者颈动静脉受压分离移位.肿瘤沿神经干方向生长7例.14例增强扫描瘤体实性部分CT值增加21HU-31HU,坏死囊变部分无强化.7例有部分囊变,1例完全囊变壁有钙化.结论: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颈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肿瘤的位置、形态、与邻近结构关系、生长方式、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是颈神经鞘瘤与颈动脉间隙肿块CT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测量技术对评估125I粒子治疗肺癌疗效的一致性.方法 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125I植入治疗,于粒子植入前及植入3个月后进行CT扫描.分别用三维体积测量与一维直径、二维面积测量法在不同的时间2次测量肿瘤的尺寸,记录其平均值,计算治疗后的测量差异.根据WHO标准(二维)、RECIST标准(一维)及三维标准将肿瘤反应分为4类.用Kappa分析法分析3种测量方法评估肿瘤治疗反应的一致性.结果 一维及二维测量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62,P=0.000),一维和三维(k=0.395,P=0.030)、二维和三维(k=0.389,P=0.029)测量方法之间一致性均较差.结论 利用现有的疗效分类标准,三维体积测量同一维测量及二维测量在评估肺肿瘤治疗反应时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85例甲状腺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资料。结果:甲状腺癌25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甲状腺囊肿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Graves病3例。CT诊断符合率为89.4%(78/85),CT报告病变检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甲状腺病变的显示、定性、以及病灶同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椎体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6例单椎体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原发肿瘤93例,转移瘤23例。男62例,女54例,年龄8~75岁,平均(48.6±8.3)岁。良性骨肿瘤23例,占19.83%;中间型骨肿瘤21例,占18.10%;恶性骨肿瘤72例,占62.07%。良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2(11~60)岁,常见病种有骨软骨瘤、纤维结构不良;中间型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6(20~64)岁,常见病种有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血管瘤;恶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9(37~76)岁,常见病种有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CT和MRI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体骨肿瘤恶性多见,以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为主。CT和MRI单椎体骨肿瘤诊断价值优于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