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3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类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10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其中DNMT3A/FLT3-ITD/NPM1+AML患者共25例,单独FLT3-ITD+ AML患者共32例,单独NPM1+AML患者24例,单独DNMT3A+ AML患者28例.结果 25例DNMT3A/FLT3-ITD/NPM1+ AML患者平均年龄46岁,伴有高白细胞(81.7×109/L)及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66.3%).其中,17例选择大剂量化疗,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例DNMT3A/FLT3-ITD/NPM1+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17.65%,3年无病生存率为13.88%,与DNMT3A+、FLT3-ITD+、NPM1+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 9、0.036 1、0.013 4),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NMT3A、FLT3-ITD合并NPM1基因突变的正常AML患者往往合并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选用了可操作性强且较氮平衡更准确的体重指数(BMI)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作为营养评价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移植前后的变化及其与造血重建时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法。方法:以CAG预激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复发/难治性Ph ALL病例1例。结果:该复发/难治Ph ALL患者经CAG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后达缓解。结论:对于复发/难治性Ph ALL,CAG联合伊马替尼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 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 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 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 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 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  相似文献   
5.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6.
7.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8.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通过手术病理及骨髓相关检查确诊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联合化疗后行母供子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年患者出现复发趋势,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本病再次处于缓解状态,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结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是高度恶性淋巴瘤,一旦进展为白血病阶段,预后恶劣,生存期短,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是治疗本病延长生存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I)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3个阶段[1].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发展,CMI.病人生存期越来越长,但由于病程长,治疗费用昂贵,导致部分病人不能坚持治疗,影响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