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动脉内膜斑块的破裂是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些破裂是由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巨噬细胞或内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蛋白降解所致。这些蛋白酶中的一些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丝氨酸蛋白酶等已被广泛研究。最近发现,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及其内源性抑制剂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在斑块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cystatinC作为一种预测肾功能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更是受到了许多的关注。该文就cystatinc和组织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中斑块内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1(TFPI-1)、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2(TFPI-2)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雄兔通过高脂饲养合并股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建模8周、10周和12周,分别截取球囊损伤处股动脉标本,检测斑块组织内TF、TFPI-1和TFPI-2的蛋白表达;并测定斑块内TF、TFPI-1和TFPI-2的mRNA水平。结果: 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TFPI-1和TFPI-2的观测区域内阳性染色面积均逐渐增加。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的mRNA水平和TFPI-1的mRNA水平均逐渐增加;TFPI-2mRNA表现为前期无明显变化,12周时显著下调。结论: 在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随着斑块内T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增加,TFPI-1和TFPI-2反应性表达增加,但其表达水平未能完全抑制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不稳定斑块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血栓形成。已知组织因子是血栓形成的起始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是组织因子的生理抑制剂,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能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通过分子改造,研制出重组人源性长效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hlTFPI),其不仅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的血栓形成,而且能抑制内膜的增生。探讨rhlTFPI与斑块的稳定性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助于今后应用rhlTFPI和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维持斑块稳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4.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与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种药物通过对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的调节,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等的凋亡程序,稳定斑块,减缓斑块进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红景天(Rhodiola L.)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选用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高脂组、红景天组,每组10只。高脂组和红景天组给予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养。其中红景天组给予红景天1 mL/(kg·d),其余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9周。实验终点测定血脂,比较各组间血脂变化。实验终点各组选取主动脉标本,行HE染色、苏丹红染色,免疫组化测定CD34阳性反应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 结果 红景天组血脂水平TC为(42.01±1.99 )mmol/L, TG为( 4.83±0.75 ) mmol/L, LDL C为(38.40±0.74 ) mmol/L, 高脂组分别依次为( 70.74±2.66) mmol/L、(8.75±0.78) mmol/L、 (51.05±0.3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红景天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0.35±0.03)明显小于高脂组(0.43±0.03,P<0.05);红景天组斑块阳性面积〔(29.12±2.56)%〕较高脂组〔(39.28±3.48)%〕明显减少 (P<0.05);红景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VEGF的表达低于高脂组。 结论 红景天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斑块内VEGF表达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稿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改良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并与传统造模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西兰兔通过高脂饲料饲养后,在X线透视下经颈动脉行股动脉球囊损伤,建立改良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与传统造模方法相比,评判造模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管腔内径,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阳性面积的变化,以及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模型组的股动脉管腔内径显著狭窄(P<0.001),其狭窄程度与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存在相关性(r=-0.753)。同时,血管内膜泡沫细胞阳性面积率显著增多(P=0.018)。该变化与传统造模组相比,更为显著。结论改良法建立粥样斑块模型不但具有可行性,而且可控程度高、易重复。这种造模方法可以通过微创技术TIMI评分与血液生化学进行评价;与传统模型相比,更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不稳定斑块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中斑块内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1(TFPI-1)、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2(TFPI-2)的变化规律。方法 新西兰雄兔通过高脂饲养合并股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建模8周、10周和12周,分别截取球囊损伤处股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斑块组织内TF,TFPI-1和TFPI-2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斑块内TF,TFPI-1和TFPI-2的mRNA水平。结果 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TFPI-1和TFPI-2的观测区域内阳性染色面积均逐渐增加。自8周、10周到12周,血管斑块中TF的mRNA水平和TFPI-1的mRNA水平均逐渐增加;TFPI-2mRNA表现为前期无明显变化,12周时显著下调(P<0.001)。结论 在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随着斑块内T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增加,TFPI-1和TFPI-2反应性表达增加,但其表达水平未能完全抑制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深入开展,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受到更多关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选择性的不同,直接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展。通过对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选择性阻断,可延缓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程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与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种药物通过对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的调节,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等的凋亡程序,稳定斑块,减缓斑块进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