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K)增溶型非诺贝特(fenofibrate,FNB)片剂并进行体内外研究。方法 用吸附法以HK为FNB的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FNB-HK)。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非诺贝特在FNB-HK中的存在状态。通过考察体外溶出度,优化处方并制片。将自制片和市售片分别对家兔单剂量口服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FNB-HK表征表明HK能够抑制非诺贝特的结晶。经过处方优化,乳糖做填充剂,8%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时,片剂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溶出速率。自制片与市售片相比,体内达峰时间提前,达峰浓度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9.95%。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片剂能显著改善FNB的溶出速率,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费伟东  叶轶青  陈玥  吴晓东  宋倩倩  姚瑶  郑彩虹 《中草药》2020,51(13):3473-3481
目的阐明双氢青蒿素(DHA)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DHA与FeSO_4体外芬顿样(Fenton)反应生成氧自由基(·OH)的能力;MTT法检测D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包括FeSO_4与去铁胺预处理组)。MTT法考察谷胱甘肽(GSH)与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DHA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DCFH-DA染料考察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能力;采用C11-BODIPY581/591与DiO分别考察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对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能力以及细胞膜结构的影响;利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试剂盒测定DHA(包括FeSO_4预处理组)对HepG2细胞内GPX-4活性的影响。结果 Fe~(2+)能够催化DHA发生芬顿样反应并生成·OH;DH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9.96±8.78)μmol/L,FeSO_4与去铁胺分别能够增加或者降低DHA的细胞毒性;DHA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细胞形态变大,细胞膜呈散点状分布并呈现解离状态。FeSO_4预处理组与DHA组相比较进一步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并且细胞膜形态完全破坏。FeSO_4能够增强DHA对GPX-4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DHA通过芬顿样反应升高细胞内活性氧而最终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另外,外源性铁可以加速DHA发生芬顿样反应进而加速肿瘤细胞铁死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接枝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为核(PAA-MSN),采用薄膜水化法自组装形成Angiopep-2(氨基酸残基序列为TFFYGGSRGKRNNFKTEEY)修饰的功能化MSN脂质囊纳米粒(ANG-LP-PAA-MSN)。通过Angiopep-2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和脑胶质瘤细胞上高表达的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1(LRP-1)特异性地识别、结合,旨在增加水溶性药物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_2O_3)跨血脑屏障并靶向脑胶质瘤能力。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等考察递药系统的理化性质和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其不同pH(pH 6.0、7.4)环境下的释药特征;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递药系统对人脑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MEC)和脑胶质瘤细胞(C6)毒性;通过构建体外BBB细胞模型研究载体对As_2O_3跨膜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该载药纳米粒(ANG-LP-PAA-MSN@As_2O_3)呈圆整的"核-壳"结构,分散性与稳定性良好,载药量为6.32%;PAA接枝后的递药系统突释现象显著改善并表现出pH响应特性;脂质囊包裹以后的递药系统显著提高了生物安全性,同时增加了药物的跨BBB转运率;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ANG-PAA-LP-MSN@As_2O_3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脑胶质瘤效果。结论该智能靶向递药系统能够有效增加As_2O_3跨BBB转运,增加药物在脑胶质瘤部位的聚集,并实现肿瘤部位pH响应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孔径(6.0±0.2)nm、孔容(0.94±0.03)cm3/g、比表面积(701.4±0.70)m2/g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920±120)nm,以其为载体负载艾塞那肽。所得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因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可提高载药量至(15.2±2.0)%。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纳米粒在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d1释出近35%,d14时缓慢释出40%。将艾塞那肽的水溶液和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分别皮下注射给予SD大鼠。结果两组的t1/2为0.60和14.53 h,AUC0→t为1.71和8.60 ng·ml-1·h,MRT为1.14和21.30 h,可见该载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和MRT,有望成为艾塞那肽皮下注射给药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聚丙烯酸(PAA)修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三氧化二砷(ATO)纳米粒(PAA-ATO-MS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共沉淀法制备氨基改性MSNs,静电吸附载入ATO,PAA酸碱共轭制备PAA-ATO-MSNs。采用透射电镜、小角粉末衍射仪、氮气吸脱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高速离心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选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 H 5.0、6.0和7.4)作为释放介质,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大鼠尾iv给药后,考察ATO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制备的PAA-ATO-MSNs透射电镜下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58.60±1.32)nm,Zeta电位为(-28.40±0.3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40.95±3.21)%和(11.42±1.75)%。体外释药具有p 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 H值减小而增大。药动学研究表明,与ATO原料药和ATO-MSNs相比,PAA-ATO-MSNs给药后ATO的t1/2β显著延长,AUC显著增大(P0.01)。结论 PAA-ATO-MSNs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p H值响应性及缓释特性,能明显改善ATO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该载体作为ATO肿瘤靶向递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徐骏军  陈丹飞  宋倩倩  林涛  费伟东 《中草药》2018,49(23):5532-5540
目的制备包载As_2O_3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烯亚胺(PEG-PCL-PEI,PPP)纳米粒(As_2O_3-PPP-NPs),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PPP三嵌段聚合物为载体材料,通过静电载药原理一步制备As_2O_3-PPP-N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纳米药物的载药量与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s_2O_3-PPP-NPs的溶血毒性;噻唑蓝(MTT)法考察As_2O_3-PPP-NPs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采用ICP-OES以及共聚焦显微镜考察HepG2细胞对As_2O_3-PPP-NPs的摄取效率以及摄取机制。结果所制备的As_2O_3-PPP-NPs呈类球形,分散良好,粒径约为88.7 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2.75±3.83)%和(4.39±0.2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As_2O_3-PPP-NPs具有缓释以及低pH响应释药的特征,能够实现肿瘤环境的特异性释药。溶血实验表明,As_2O_3的负载中和了PPP材料的正电性,从而降低了溶血毒性。细胞毒性试验表明As_2O_3-PPP-NPs对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6.24、5.85μmol/L,具有较理想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细胞摄取研究表明,As_2O_3-PPP-NPs因表面荷正电,容易被细胞摄取迅速,并具备溶酶体逃逸的特性,能实现As_2O_3在细胞浆中释放从而发挥药效。结论 As_2O_3-PPP-NPs展现出显著的缓释以及低pH响应释药的特性,并具有溶酶体逃逸的特征,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抗实体瘤纳米递药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纳米粒(mPEG-GNA-MSNs),以实现对药物的缓释并增强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Stöber法合成氨基改性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NH2-MSNs),挥干溶剂法载入GNA,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基活化酯(mPEG-NHS)与NH2-MSNs形成酰胺键来制备mPEG以封堵载GNA介孔的二氧化硅纳米粒(mPEG-GNA-MSNs)。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X射线小角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纳米粒进行表征,透析袋法考察mPEG-GNA-MSNs的体外释放规律。采用MTT法考察空白载体和载药纳米粒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和肝正常细胞(LO2)的毒性。结果:制备的mPEG-GNA-MSNs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均一;mPEG-GNA-MSN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59±0.26)%和(14.52±0.18)%;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48 h释放达到平衡;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mPEG的修饰能够降低载体对HepG2和LO2细胞的毒性,并增强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毒性。结论:m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GNA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并能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