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但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查阅20余篇文献,就近年来引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作以分析,并提出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生产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借鉴,促进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不同剂量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血液、唾液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MULT197V10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双黄连粉针剂高、中、低剂量(740,555,370mg·kg^-1)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高、中、低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0.79±0.12)h,AUC=(1.30±0.13)mg·h·mL^-1,Vc=(0.21±0.036)L,CL=(0.19±0.019)L·h^-1;t1/2=1.52±0.14h,AUC=(1.22±0.20)mg·h·mL^-1,K=(0.36±0.04)L,CL=(0.16±0.030)L·h^-1。;t1/2=(0.34±0.021)h,AUC=(0.22±0.004)mg·h·mL^-1,K=(0.33±0.027)L,CL=(0.66±0.014)L·h^-1。高剂量给药后黄芩苷唾液浓度范围为:0.11~0.78μg·mL^-1,中、低剂量给药后唾液样品中未检测到黄芩苷。结论通过高、中、低剂量及相应的AUC对比,AUC随剂量增加不成比例增加,说明双黄连粉针给药后黄芩苷在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消除过程。另外,黄芩苷向唾液中分布的浓度较血液低的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不同剂量给药后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唾液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血浆中丁香苦苷的含量,对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丁香苦苷单体和丁香苦苷PEG-PLGA纳米粒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40g/L)给予丁香苦苷和丁香苦苷PEG-PLGA-NPs后,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所得数据用3p97软件分析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浓度在0.01~100.3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250X+16364,提取回收率在85%以上、RSD低于5%。药动学参数表明丁香苦苷单体与丁香苦苷PEG-PLGA-NPs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丁香苦苷PEG-PLGA溶液的T1/2α和T1/2β是丁香苦苷溶液的1.58倍和11.46倍,AUC是丁香苦苷溶液的2.40倍,血浆清除率约为其0.42倍。结论:本实验研究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丁香苦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冯宇飞  常书源  秦国昭  井中旭  王艳宏 《中草药》2020,51(23):5934-5942
目的 优化线粒体靶向金丝桃苷脂质体(DLD/Hyp-Lip)制备的最佳处方,并研究研究其在胎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其线粒体靶向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LD/Hy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磷脂总量与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用量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与DLD用量比等条件对DLD/Hyp-Lip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LD/Hyp-Lip处方。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径仪观察测定脂质体粒子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血清稳定性实验和体外释药、线粒体靶向性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DLD/Hyp-Lip最佳处方为磷脂总量和金丝桃苷用量比为12.50:1,磷脂总量与胆固醇用量比为6.00:1,DSPE-PEG与DLD用量比为3:5;测得金丝桃苷包封率为(95.57±0.56)%,载药量为(8.55±0.57)%。所制备的DLD/Hyp-Lip外观良好,平均粒径为(124.9±3.4)nm,Zeta电位为(-6.2±1.9)mV;在胎牛血清中性状稳定,在体外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量达到40%。线粒体靶向实验表明DLD/Hyp-Lip可以促进药物聚集在线粒体部位。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精准有效的优化DLD/Hyp-Lip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DLD/Hyp-Lip制备与处方的优化,制备的DLD/Hyp-Lip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DLD/Hyp-Lip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载金丝桃苷的DLD/Hyp-Lip具有良好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性,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中存在一些具有潜在致敏性的小分子物质,因相对分子质量太小而缺乏免疫原性,当其与合适的载体偶联后可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如何将小分子半抗原与载体偶联制备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完全抗原,是中药注射剂小分子致敏物质筛选的关键.作者从中药注射剂半抗原的特点、载体的选择和使用、偶联方法、完全抗原的纯化鉴定等方面论述了人工抗原抗体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情况及其在中药注射剂致敏物质筛选中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及免疫芯片技术在中药注射剂致敏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控制提供新的实验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brucin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B-SLN)对Hep G2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情况。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B-SLN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利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摄取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条件下的细胞摄取情况。结果:马钱子碱组和B-SLN组对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时间延长和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马钱子碱组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08.5,78.5 mg·L~(-1),B-SLN组48,72 h的IC50分别为563.3,114.9 mg·L~(-1);药物质量浓度在125~500 mg·L~(-1)时,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摄取量由50.2%增加到71.2%;温度在4℃和37℃条件下,细胞摄取量由43%增加到55.2%;摄取时间在30~240 min时,随孵育时间的增加,细胞摄取量由9.7%增加到56.4%。结论:SLN给药系统能显著提高马钱子碱对抗癌细胞的活性,且B-SLN具有增加药物被细胞摄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冯宇飞  井中旭  高彦宇  杨丹琦  马育轩  马悦  李冀 《中草药》2017,48(13):2780-2786
稳心草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Hypericum attenuatum,在我国植物资源广泛,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有解毒消炎、止血生肌、调经活血等功效,文献记载民间用之治疗烫伤、多汗症,特别是在我国东北地区民间常用其全草代茶饮用可治疗心脏病,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现代研究表明,稳心草含有黄酮类、挥发油及间苯三酚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肿瘤、抗抑郁、抑菌等药理作用。综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稳心草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刺交叉电针对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期合并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后长期卧床褥疮III-IV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围刺交叉电针组三组每组20例。其中针刺组为在创面的四周围刺,在12点钟、3点钟、6点钟、9点钟四个方向分别直刺一针,不连电极;电针组在12点钟与3点钟针一组,分别连接正负极。9点钟与6点钟针一组,分别连接正负极。围刺交叉电针组在12点钟与6点钟针一组,分别连接正负极。在3点钟与9点钟针一组分别连接正负极。针刺周一至周六2次/天,周日1次,疗程21天。结果:针刺组、电针组和围刺交叉电针组相比,在总有效率方面,围刺交叉电针组(95%)优于针刺组(80%)和电针组(85%),有统计学差异(P<0.05);PUSH量表评分,治疗后7天、14天、21天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刺交叉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电针组;疼痛比较,治疗后三组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刺交叉电针组优于电针组,电针组优于针刺组;治疗后三组的炎性因子IL6、IL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刺交叉电针组优于电针组,电针组优于针刺组。结论:围刺交叉电针能提高脑出血后遗症期合并褥疮的恢复速度,促进患者创面伤口的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文献,文章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TDM)发展滞后的现状,对如何借鉴西药TDM开展中药TDM进行了探讨,以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各类中药为突破口,总结归纳了中药TDM的研究思路并分析了其研究方法,且在方法中提到无创伤性样品(如尿液、唾液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