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3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肝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均有表达.PPARγ可调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产生,参与氧自由基生成和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外基质平衡,调控细胞周期及凋亡、增殖活性,在肝癌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icroRNA141(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 PCR(SYBR Green)法检测48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1的表达。结果 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19±0.52,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01±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结肠癌组织中miR‐141的表达增高;miR‐14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相对表达量为6.05±0.14,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为4.3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R‐141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miR‐141的出现为结肠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5 8例消化系疾病患者血清与腹水VEGF含量。结果 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 (P <0 .0 1)。联合检测血清与腹水VEGF含量 ,其诊断肿瘤性腹水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腹水VEGF有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血清与腹水VEGF检测有助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hrelin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和ghrelin干预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ghrelin干预组于模型制作前30 min和造模后3 h腹腔注射ghrelin,SO组开腹后翻动胰腺后关腹。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酶化学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随着时间延长病变加重;ANP组血清淀粉酶、TNF-α、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均P〈0.05),表达水平与肺病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ghrelin干预组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明显降低(均P〈0.05),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ghrelin可减轻大鼠ANP后的肺损伤,并对MPO和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了NF-κB的表达,从而干预了炎症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IL)-24对多种人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还具有抑制裸鼠人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苏州大学医学院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IL-24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并分别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和大肠杆菌BL-21中稳定表达。我们在此研究基础上,将两种质粒的表达产物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24蛋白直接注入裸鼠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瘤体内,观察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电刀(简称T刀)与Dual刀在ESD治疗食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食管病变且行ESD治疗的5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ual刀组(30例)及T刀组(2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切除速度、完全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T刀组与Dual刀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刀组、Dual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7.86±24.62)min和(66.28±29.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P=0.024);切除速度分别为(22.80±7.31)mm2/min和(16.20±7.24)m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4,P=0.001);病灶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6.2%(25/29)和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742)。T刀组出现并发症2例(6.9%),Dual刀组并发症共5例(1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449)。两组均未见术后穿孔、出血情况。结论在食管病变ESD中,T刀相较于Dual刀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切除速度,安全性、有效性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将EC8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学生经预习、实践和点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教学效果与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以ECS为载体的新型药理学实验教学形式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实践机会,强化其对药代学和药效学的理解,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免法测定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17例Hp阳性,6例Hp阴性)患者血浆及胃窦组织生长抑素含量(SS),9例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为对照组。结果:3组血浆SS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胃窦组织SS分别为7.05±1.67pg/mg湿重和8.35±3.2pg/mg湿重,与对照组(14.55±1.8pg/mg湿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5),但Hp阳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阴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窦生长抑素降低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酸分泌异常有关,而Hp似与之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含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菌.方法:将质粒pIRES2-EGFP-4-1BBL转入LB5000(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甲基化,利用修饰后重组质粒转化终宿主菌SL3261,抗生素筛选后挑取单个菌落扩增进行抽提质粒和PCR鉴定,SL3261疫苗菌与HepG2细胞体外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和RT-PCR分别检测GFP(绿荧光蛋白)的表达和4-1BBL基因的转录.结果:导入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经抽提质粒电泳后获得了同原转化质粒相同大小的目的条带,质粒PCR获得了约930 bp的条带,200个HepG2细胞感染SL3261为201±46 CFU、SL3261-pIRES2-EGFP为163±37,而SL3261-pIRES2-EGFP-4-1BBL为158±32,含质粒SL3261在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能力同原细菌基本相同(P>0.05).感染含质粒SL3261的HepG2细胞观察到GFP表达,感染含重组质粒SL3261的HepG2细胞经RT-PCR检测到约930 bp的目的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能携带大鼠4-1BB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SL3261疫苗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4月1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0~30岁、40~50岁及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中位年龄为49岁,病变多位于空、回肠,结直肠少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0例行腹部CT检查,3例行肠镜检查,3例肠镜检查中1例提示肠道肿瘤,2例提示肠道炎性改变或息肉。1例小肠三维重建CT提示小肠淋巴瘤可能。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确诊,病理分型中外周T细胞型淋巴瘤5例,NK/T细胞型淋巴瘤5例,肠型T细胞淋巴瘤3例。免疫表型13例CD3及CD45-RO均呈阳性表达,Ki-67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