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肺康复训练对其术后并发症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择期肺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除常规胸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外,试验组患者入院时接受肺康复健康宣教,术前5天、术后3天增加系统性肺康复训练介入。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术后1个月均进行以下评估:肺功能相关参数FEV_1、FEV、FEV_1/FEV%、PEF,咳嗽效力评级,6min步行试验。记录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的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FEV_1/FEV%外(P0.05),两组患者各项参数入院时与术后1个月后对比均存在组内显著性差异(P0.001)。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少、术后住院日短(P0.05),术后1个月肺功能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右上肺肺段内及肺段间跨亚段动脉发生比例及分型,以提高右上肺亚段切除手术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右上肺肺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比对右上肺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及CT薄层肺窗,分析右上肺亚段级解剖,进一步细化跨亚段动脉类型。结果 纳入111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75例,平均年龄(61.83±8.91)岁。右上肺跨亚段动脉共有29种类型,仅出现1次的类型比例为45%(13/29)。在S1、S2和S3肺段内,跨亚段动脉比例分别为52%(58/111)、41%(45/111)和32%(36/111)。其中,比例最高类型为S1内发自上干支动脉的A1b+A1at,占比67%(39/58)。S1与S2、S2与S3及S1与S3肺段间,跨亚段动脉比例分别为2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行胃切除术患者89例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运用鼻空肠营养管至术后第8天,观察2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并发症,监测手术前后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肝功能及其他生化代谢监测指标(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结果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EEN组小于PN组(P0.05),住院时间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营养费用EEN少于PN组(P0.05);2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下降(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治疗后2组均无显著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治疗后PN组高于EEN组(P0.05)。总胆红素(TBil)2组治疗后无显著改变。结论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对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并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后,病情复杂,治疗也困难。此期死亡数占各期死亡总数的41.2~60%[1、2]。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出血热肾衰有良好的疗效[3。我们采用血透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真菌病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肺真菌病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组共10例肺真菌病,9例完成胸腔镜下手术,1例因胸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胸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无术后复发。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肺真菌病,并发症少,效果及预后良好,是治疗本病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在病理ⅠA期(T1aN0M0)肺腺癌中的肿瘤学疗效,同时寻找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9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短期疗效,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为88%和85%,肺段切除为97%和96%(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均是肿瘤复发(RR=18.219,95%CI:2.484~133.652,P=0.004;RR=2.107,95%CI:1.403~3.163,P<0.001)和患者死亡(RR=12.765,95%CI:1.332~122.37,P=0.027;RR=2.223,95%CI:1.376~3.49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及实性型肺腺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和97%、88%和88%、78%和78%、75%和58%(P<0.05)。结论:肿瘤大小及病理亚型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接受肺段切除手术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亚于接受肺叶切除术者。  相似文献   
7.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8例,B级14例,C级6例)的110个肿块(平均直经6.1cm,1.9-13.7cm)共进行了105次治疗,平均治疗1.3次和6.3个点,平均随访9.2个月(1-1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6例(7.7%)出现并发症,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5.1%)复发,平均发生在治疗后6.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r=0.77216,P=0.0001),回归方程式为y=-1.794 1.733x。结论 RFA是一种治疗HCC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肺转流(CPB)后全身炎性反应(SIRS)的抑制作用.方法 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PGE1治疗组).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时从中心静脉持续泵入PGE1(20~30 ng·kg-1·min-1)至CPB结束.分别于转流前、心脏复跳后15 min、CPB结束后2 h及6 h检测循环血中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结果 两组心脏复跳后血PNM计数进行性升高,CPB结束后2 h达高峰.实验组 CPB后2 h、6 h血PMN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NF-α、IL-6、IL-8进行性升高,于心脏复跳后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CPB后6 h仍高于CPB前;对照组较实验组增高则更为显著(P<0.05).结论 PGE1可抑制CPB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并减轻由此引起的SIR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肺段切除术离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离体猪肺建立肺段切除术的动物模型。通过使用电刀分离6种不同的肺段,并分离完整的段间交界面。对不同肺段模型的漏气程度及建模时间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结果:本研究明确了正常猪肺的肺段解剖结构。离体猪肺6种不同的肺段切除术模型均能顺利建立,对段间交界面的分辨、裁剪有较好的模拟效果。6种肺段离体模型漏气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模型的建模时间比较,右肺顶叶a段的离体模型建模用时[(880±83)s]比其他5个肺段更短[右肺顶叶b段(1 531±79)s,左肺顶叶a段(1 384±75)s,左肺顶叶b段(1 207±56)s,左肺尾叶左a段(1 273±94)s,左肺尾叶右a段(1 179±108)s],建模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右肺顶叶a段的样本剔除率(11.11%)低于平均值(26.24%)。结论:离体猪肺的右肺顶叶a段切除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肺段切除术模型。  相似文献   
10.
储莉  陈康玉  刘伏元  闻伟  宇霏 《安徽医学》2020,41(11):1314-1318
目的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8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左心室功能(LVEF)、左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胱抑素(Cys-C)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降低,心脏指数、心输出量、每博指数、每搏输出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率、收缩压、心输出量、每博指数、每搏输出量治疗前后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FS升高,LVDD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VEF、FS、LVDD治疗前后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Cys-C、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NT-proBNP、Cys-C、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可明显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