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对正常儿童的融合性辐辏和融合性分开运动检查的异同.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8~15岁无眼部疾患并且进行充分屈光矫正的儿童100例,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法测量融合性分开运动和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各种检查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当三棱镜排镜分别放置在主导眼和非主导眼时,融合性辐辏运动和融合性分开运动看远和看近时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数据呈正相关(辐辏运动r=0.60,P<0.01,分开运动r=0.46,P<0.05) 视远时,无论融合性辐辏还是融合性分开运动,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查的破裂点和恢复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棱镜排镜法在检测正常儿童看远的融合性辐辏与分开运动时与同视机法可获得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实验数据,选用多点法、斜率法以及过原点的曲线斜率法分别计算相对校正因子,求得待测组分的计算值后,再分别与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和过原点校正的标准曲线法三种方法得出的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以准确度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方法的差异,为方法建立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葆健  付晶  洪洁  王京辉  孙省利  褚航  阎丽 《眼科》2020,29(2):133-137
目的 对比分析同视机法与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知觉眼位检查法检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主观斜视角的差别。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55例。方法 用同视机检测患者的远距离主观斜视角,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知觉眼位检查方法检测间患者的中距离主观斜视角。主要指标 水平主观斜视角和垂直主观斜视角。结果 同视机检查水平主观斜视角平均值为(-8.85±5.39)°,垂直眼位偏斜平均值为(2.13±1.33)°;知觉眼位检查水平主观斜视角平均值为(287.41±220.80)像素(1°=53像素),垂直眼位偏斜平均值为(25.06±33.95)像素。水平主观斜视角的检出率,知觉眼位检查(84.79%,301/355)高于同视机检查(63.10%,224/355)(χ2=51.115,P=0.000);垂直眼位偏斜的检出率,知觉眼位检查(82.82%,294/355)高于同视机检查(6.44%,23/355)(χ2=267.033,P=0.000)。同视机检查23例存在垂直眼位偏斜的患者,其水平主观斜视角为(-10.48±3.19)°,其垂直主观斜视角为(2.13±1.33)°,两者之间不呈线性相关(r=-0.211,P=0.335)。知觉眼位检查294例存在垂直眼位偏斜的患者,其水平主观斜视角为(291.05±220.43)像素,垂直主观斜视角为(25.06±33.95)像素,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406,P=0.000)。206例患者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了水平主观斜视角,同视机检查为(-8.84±5.31)°,知觉眼位检查为(296.14±222.19)像素,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301,P=0.000)。22例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垂直眼位偏斜,同视机检查为(2.09±1.34)°,知觉眼位检查为(42.95±40.88)像素,两者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119,P=0.598)。结论 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同视机法与知觉眼位主观斜视角检查法均能反映患者双眼分视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眼位偏斜状态;知觉眼位检查法在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检出率明显高于同视机法;垂直方向的知觉眼位偏斜随着水平方向知觉眼位偏斜的增加而增大。知觉眼位检查法是一种更灵敏精确地反映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偏斜状态的检查方法。(眼科, 2020, 29: 133-137)  相似文献   
5.
该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白茅根中16种真菌毒素的QuECh 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白茅根以1%乙酸-乙腈超声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用甲醇和含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优化选择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6 2~1.000,定量限为0.03~186.68μg·kg~(-1),回收率为60.28%~129.2%,RSD为0.29%~11%。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基质成分复杂的白茅根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视机及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50例垂直肌麻痹患者同视机三级功能及近立体视锐度的变化。结果示,45例(90%)保存有立体视觉;50例均具有融合功能,垂直肌麻痹患者的水平融合范围均小于正常融合范围,水平融合范围平均值与正常融合范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垂直融合范围均大于正常的融合范围,垂直融合范围平均值与正常融合范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运动眼外肌麻痹的患者,代偿头位与头正位时的同视机定量立体视、近立体视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斜视度≤10^△者与〉10^△者近立体视锐度的保有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斜视度≤10^△与〉10^△者定量与定性立体视锐度的保有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CSHTM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甲醇2 g·L-1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1 nm。结果 建立复方苦参注射液UPLC指纹图谱,确立了9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9。甲基氧化偶氮甲醇樱草糖苷、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6种成分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2%、100.90%、101.45%、103.85%、99.95%、100.46%,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1.96%、0.67%、1.60%、1.15%、1.02%、1.2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复方苦参注射液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单视功能与发病年龄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间歇性外斜视发病于幼年 ,而且保持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单视功能与发病年龄间有无关系 ,过去报道不多 ,本文对北京同仁医院 1 55例 6~ 1 2岁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对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3月间施行外斜视矫正手术的 1 55例 6~ 1 2岁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 74例 ,女 81例。发病年龄 6个月~ 1 2岁 ,平均 4岁。手术年龄 6~ 1 2岁 ,平均 9岁。矫正视力0 9及以上者 2 93眼 ,占 94 51 % ,弱视 1 7例 ,占 5 49%。 1 7例弱视中除 2例为高度近视眼矫…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性,5岁.于2006年9月10日因双眼突然视物不见6 d,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病毒性)".给予羟甲基无环鸟苷静脉滴注180 mg共3 d,以后改为150 mg共2 d;地塞米松20 mg、头孢尼西纳1.0 g,共5 d;视力未见好转.患儿于2006年10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  相似文献   
10.
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京辉  卢炜 《眼科》2006,15(5):331-334
目的了解共同性外斜视各种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161例。方法对1161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外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斜视度等。结果116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470例(40.48%),恒定性外斜视258例(22.22%),知觉性外斜视166例(14.30%),残余性外斜视38例(3.27%),连续性外斜视2例(0.17%),共同性外斜视伴垂直斜视227例(19.55%):先天性外斜视2例(0.17%)。斜视度>60~Δ者中间歇性外斜视175例(37.24%),恒定性外斜视199例(77.55%)。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知觉性外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1.0者945例(94.97%)。共同性外斜视近视性屈光不正者519例(85.36%)。结论在共同性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占首位。恒定性外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视力与矫正视力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近视性屈光不正。(眼科,2006,15:331-3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