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疟疾是世界上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虫媒寄生虫病。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及药物间的交叉抗性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医学问题。为了探讨抗性产生的机理和寻找无交叉抗药性的新药提供可靠的模型,我们选择国际上评价抗疟药的标准虫株一伯氏疟原虫 K173(Plasmodium bergheikeybery173strain)为同一母株,采用小剂量递增和大剂量复燃法相结合,在药物压力下,通过小鼠灌胃给药经连续血清200代的培育,同步建立起不同类型药物和抗性程度不同的抗氯喹(RCQ)、抗奈酚喹(RNQ)、抗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重点,进而为提出更好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综合ICU 2010—2011年入住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及留置尿管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较2010年,医院感染率下降显著,感染例次率下降不显著;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增加不显著,而留置导尿管及呼吸机使用率下降显著;同时,对应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感染率略有增加;医院感染(HAI)患者发生感染时的插管日数比较差别不显著。结论综合ICU导管相关感染率的下降趋势与医院增加的干预及控制措施有关,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保证其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挥发性麻醉剂后处理对SH-SY5Y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SH-SY5Y神经细胞行1h的氧糖剥夺和20h的再灌注.在再灌注之初立即给予不同浓度的异氟烷、七氟烷或地氟烷进行后处理1h.观察相应挥发性麻醉剂不同浓度组、氧糖剥夺组及对照组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结果 氧糖剥夺可以损伤SH-SY5Y神经细胞,在再灌注开始1h内给予挥发性麻醉剂后处理,可显著降低氧糖剥夺和再灌注导致的LDH释放.结论 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3种常用的挥发性麻醉剂在SH-SY5Y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后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中的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入ICU后给予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治疗等).于入ICU后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同时采集入ICU治疗前及入ICU后1、3、5、7、10d各时点的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检测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d病死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患者PCT水平逐渐下降,从治疗第3天[存活组/死亡组:(2.98±0.48)μg/L/(4.98±0.66)μg/L]开始,与入ICU时[存活组/死亡组:(4.04±0.50)μg/L/(6.02±0.50)μg/L]相比有明显下降(均P<0.05).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48 ±0.18)μg/L],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04±0.45)μg/L].APACHE 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存活组:25.86±8.73/12.07±6.20)(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56(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而APACHE Ⅱ评分与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Ⅱ评分综合分析,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1)是从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抗疟化合物。青蒿素的发现改变了以往抗疟药物均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格式,开创了一类以过氧化合物为特征的、对抗氯喹虫株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物。七十年代青蒿素结构发表以来,国内外在化学、药理以及临床方面均进行了大量工作,成为当今抗疟药方面最活跃的一个研究课题。这里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6.
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的耐药性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采用Peters 4日抑制实验,涂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并计算原虫抑制率,分析了维拉帕米对伯氏疟原虫敏株、抗本芴醇株及抗氨喹株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不但能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敏感株)的杀虫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本芴醇株对本芴醇的敏感性。与之相比,维拉帕米对氨喹杀灭敏株的作用没有影响,也不能逆转抗氨喹株的氨喹抗性。结论:维拉帕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芴醇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及其抗本芴醇株的杀虫作用;维拉帕米对抗本芴醇株及抗氟喹株产生逆转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松止血带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四肢手术常使用止血带,在给手术带来方便的同时,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1]。而在松止血带时可造成缺血组织的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在这种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文献报道,异丙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2],保护机体,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本文通过术中静注异丙酚测定血中MDA及NO的变化,观察异丙酚对松止血带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损  相似文献   
8.
鼠疟原虫K173株抗氯喹系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伯氏疟原虫K_(173)株,小鼠体内试验系统,采用剂量递增连续3天给药法,历时420天,连续血传60代,培育出高度抗氯喹的RC/k173系,其抗性指数大于100.以维持剂量继续血传60代或经冷冻保存360天,其抗性强度仍保持在原来水平.但停药血传到第10代,抗性基本消失.抗药系原虫的毒力较亲代系低.对7种常用抗疟药敏感性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系除对乙胺嘧啶、周效磺胺和伯喹敏感外,对另外4种药物均显示出程度不等的交叉抗药性.推荐该品系可作为新抗疟化合物与氯喹交叉抗性研究的模型,并以给药血传或冷冻保存作为保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伯氏鼠疟模型筛选了17个2,4-二氨基-6-取代氨基磺酰喹唑啉类化合物。初步结果显示,化合物Ⅰ4,Ⅰ5,Ⅰ10,Ⅰ11和Ⅰ12口服有较好抗疟作用,对正常敏感株(N)的SD50为0.43~2.4mg/kg×4d,高度抗氯喹株(RC)为0.19~0.42mg/kg×4d,(NK65)株为7.2~100mg/kg×4d,抗磺胺株(ORA)为11~76 mg/kg×4d。上述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RC)株的疗效显著优于(N)株,但对(NK65)株的疗效较差,与磺胺类药物有轻度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合成了14个α-烷氨基甲基-1,6-二氯-4-芴甲醇(Ⅱ)盐酸盐。初步动物筛选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在25~100 mg/kg的剂量对鼠疟有抑制性治疗作用,其中Ⅱr在剂量为2.5 mg/kg即能抑制原虫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