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方法.新型抗癫痫药物(AED)具有抗癫痫谱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AED高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儿童癫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全球性的儿童临床试验缺乏,导致包括AED在内的大多数药物缺少在癫痫患儿中使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而直接根据成年人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简单剂量折算后使用,忽略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区别,新型AED在儿童使用中仍存在此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均提出对于新型A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以循证医学的理念进行指南制定,特别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作者拟对常见新型AED治疗儿童癫痫的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儿童口服尼美舒利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3期)、Cochrance 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3月。手工检索中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WHO Pharmaceuticals Newsletter、MHRA Drug Safety Update和FDA Drug Safety Newsletter。获得儿童尼美舒利安全性评价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RCT研究、非随机分组的对照研究和病例报告,此外还获取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各国药物监督和管理机构对尼美舒利的风险利益评估、适应证修改等资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RCT文献采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分析,余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WHO-UMC评价体系评价病例报告中不良反应与尼美舒利的关联性。结果 未检出儿童尼美舒利安全性评价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出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43篇,病例报告9篇,尼美舒利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1篇。①RCT文献结果:儿童口服尼美舒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体温过低、皮疹,肝酶升高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嗜睡或烦躁)。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布洛芬(P<0.000 01)和对乙酰氨基酚(P=0000 9);体温过低(P=0.01)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P=0.03)发生率高于布洛芬;ALT和(或)AST升高发生率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②病例报告分析结果:报道3例严重肝脏不良反应,其中2例死亡;1例很可能由尼美舒利引起,2例可能由尼美舒利引起;报道5例血尿,均很可能由尼美舒利引起。③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未检索到中国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印度监测4 092例患儿,报告肾脏不良反应13例,未报告肝脏不良反应。④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6月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仅用于1岁以上儿童,用于退热疗程不超过3 d;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07年评估尼美舒利风险和效益后,限制其适应证仅为止痛,不用于退热,且疗程不超过15 d,12岁以下儿童禁用;2011年2月印度卫生部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结论 儿童口服尼美舒利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体温过低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高于布洛芬,肝酶升高发生率可能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相似,严重肝脏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其与尼美舒利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评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的适用性,并建立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为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别从已开展糖尿病相关诊治工作的医疗机构,每家抽取老年科、内分泌科、肾脏科或相关科室医生各6~8人。通过现场填写纸质版问卷,或通过电子问卷对未到现场者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各维度评分、指南获取途径和影响实施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Nemenyi检验进行多组比较和两两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并结合逐步回归筛选出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725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99.6%。评分结果显示,可获得性评分最低,可接受性评分最高。多组比较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指南熟悉程度是各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指南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学术会议(52.1%)、微信(45.4%)、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3.5%)。调查对象中有139人认为该指南存在实施障碍(19.3%),其中认为实施障碍为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分别有136人(18.8%)、134人(18.5%)和133人(18.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指南适用性评价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能为指南的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全球门诊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门诊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和VIP数据库。纳入中、英文发表的0~18岁门诊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研究,以Combieg工具评价研究质量,描述性分析各级医疗机构和各年龄段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常见超说明书用药种类及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20个横断面研究,合计1 933 760例儿童,5 262 573条医嘱。结果显示①各级医疗机构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初级医疗机构19.5%(IQR 13.5%,24.5%),三级医疗机构26.0%(IQR 24.0%,35.0%);②各研究一致报告新生儿、婴儿或青少年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年龄居中的普通儿童最低;③半数以上研究将呼吸系统用药、全身用抗感染药、感觉器官和皮肤用药列为超说明书使用频率前5位;④有"无儿童用药信息"的超说明书用药分类的研究提示该类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无该分类的研究提示超年龄用药发生率最高。结论①全球门诊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率可能高于初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婴儿和青少年可能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②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可能高于门诊;③呼吸系统用药、全身用抗感染药、感觉器官和皮肤用药的超说明书使用常见;④"无儿童用药信息"的超说明书用药和超年龄用药较常见。建议将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儿童(或某年龄段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尚处空白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全合一静脉营养液(TNA)的早产儿确定使用肝素钠预防PICC导管堵塞的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儿的情况后,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CTR)、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 ects(DARE)、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MEDLINE(Ovid)和CBM,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1年,纳入有关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早产儿的生理情况后确定临床干预方案。结果共检索出与问题相关的RCT 4篇,系统评价1篇。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为患儿制定以下治疗方案:每1 mL营养液中加入0.5 U肝素钠作为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的方法。应用期间注意监测患儿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记录导管开放时间及拔管原因。经上述治疗后,患儿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并拔管,PICC留置和开放时间均为20天,其间未发生PICC堵管、导管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使用肝素钠后也未发生肝素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及凝血功能障碍加重。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早产儿使用肝素钠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预防PICC导管堵塞,减少导管血栓形成、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风险,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儿科用药缺证据、缺适宜剂型、品种规格和科学折算的标准与方法,导致儿童用药剂量不合理已成为儿科用药中最突出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建立儿科用药剂量评价方法、监测儿科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成为全球儿童药物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解剖化学分类/限定日剂量"(ATC/DDD)体系的"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评价方法已广泛用于成人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2009年韩璐等依据DUI评价原理首次提出"儿童限定日剂量"(Children De ned Daily Dose,cDDD)和"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hildren Utilization Index,cDUI)的概念,并用于评价汶川地震0~1岁儿科伤员用药剂量合理性。本文旨在探讨cDUI用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的方法学问题。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探讨cDUI用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如下问题:①cDDD的含义;②标准体系建立;③儿科用药剂量的分类评价。结果①cDDD的定义虽参考限定日剂量的形式,但其内涵与后者有本质区别。与DDD作为用药评价的测量单位不同,设立cDDD的目的是以其为标准,衡量儿科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因此,cDDD应为儿科临床实际选用的标准剂量。②cDDD标准体系应用于儿科常见或重大疾病且已广泛使用的药品,接受时间和实践检验;针对药品的不同适应症分别设定相应儿童限定日剂量;对同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分别设立标准用药剂量。③评价体系应考虑年龄、体重、疾病种类与病情轻重对用药剂量的影响,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对上述因素分别赋予相应权重,客观、综合地评价用药剂量。结论规范儿科用药剂量对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与经济具有重要意义。cDUI方法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积极探索,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经验。尽管现有方法体系和已有评价研究存在缺陷,但前期研究实践表明,该方法原理在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领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15国超说明书用药政策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循证评价多国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法律、法规、指南等,为规范我国超说明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3个中文数据库,EMbase、PubMed等11个外文数据库以及15国药品管理部门/学术组织官方网站及WHO官方网站,获取各国/组织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律、法规、指南等文献。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自定义指标评价,从文献类型、内容相关性、时效性3个方面,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Excel制订资料提取表,由7名研究员独立提取资料,内容包括:文献基本信息,超说明书用药前提,允许超说明书用药的药品范围,超说明书用药规程及法律责任。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共获取文献4 735篇,经层层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04篇,含A级89篇(85.58%),B级15篇(14.4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目前,全球有与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相关立法的国家共7个,它们是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印度和日本。除印度禁止超说明书用药外,其余6国均允许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但仅英国和爱尔兰明确规定了超说明书处方权。(2)在明确超说明书用药责任的国家中,主要责任仍由医务人员承担。(3)有1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或学术组织发布了与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的指南或(和)建议。各国对超说明书用药规程的规范主要涉及以下程序:①获取超说明书用药相关信息与证据支持;②患者知情同意;③经伦理委员会或(和)药事管理委员会批准;④记录超说明用药的原因及疗效;⑤监测超说明书用药的不良反应。除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外,对企业的监管涉及:①要求企业培训专门人员处理超说明书用药相关问询;②公布企业医学部的联系方式;③不得鼓吹或广告宣传超说明书用药用法。此外,超说明书用药的保险支付是各国超说明用药政策中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结论超说明书用药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规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我国需尽快出台相应规章,以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条件有别于发达国家,制订我国超说明书用药规范时,应在循证评价各国现有超说明用药法律、法规、政策、指南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及专家意见,初拟一套规范制度,经试行后修订完善,再扩大试点并验收合格后,最终推行。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TreeScan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1日~2021年4月27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后,对文献基本信息(发表年份、单位、国家等)和研究信息(研究人群、药物、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归纳为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分为药物和疫苗)并进行评述。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自2017年起,关于TreeScan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发表数量最多(5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其中方法学研究7篇、应用研究11篇(疫苗6篇,药物5篇)。结论:近年来随着TreeScan方法学不断完善创新,其应用价值和前景也有所提高,尤其在疫苗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热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暴发及快速传播,大量相关研究证据迅速产生。然而,因证据质量参差不齐、证据转化质量不佳、证据转化速度较慢等问题,卫生决策者、临床医生及患者如何作出正确决策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快速系统评价证据,快速建议指南可及时、有效地将当前最新证据转化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面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构建新型证据生态系统,形成证据从生产、评价到应用、转化的完整闭环,从而提高医疗实践水平、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