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伴有前列腺穿刺病史的BP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泌尿外科行HoLEP治疗的102例BPH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有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史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在行HoLEP手术前有前列腺穿刺活检病史,共42例(PB组);对照组为同一时期行HoLEP手术术前未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共60例(NP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及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残余尿量(PVR)、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B组患者术前血PSA水平显著高于NPB组[(10.30±3.62)μg/L vs(2.62±1.75)μg/L,P0.01],手术时间较NPB组延长[(78.00±18.25) min vs(67.93±15.89) min,P0.01],亚组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延长主要发生在HoLEP与前列腺穿刺间隔2周内的患者,其与间隔≥2周的患者间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91.17±16.51) min vs(68.13±12.45) min,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膀胱损伤、直肠损伤、输血等并发症。术后短暂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7.62%vs 45%,P=0.794]。术后随访3、6、12个月,两组患者PVR、Qmax、IPSSP、QO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oLEP手术治疗有前列腺穿刺病史的BPH患者安全、有效,前列腺穿刺后2周再行HoLEP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尿路感染,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英诺伟TMIVX-SC10输尿管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32例。结果32例患者中顺利完成碎石的31例,成功率96.9%,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45.5±11.9)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3±0.8)d。其中术后发热6例,2~3 d降至正常。未出现输尿管黏膜撕脱、输尿管断裂、感染性休克、漏尿等并发症。结论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在抗感染的条件下,可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4.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成为治疗复杂肾结石、嵌顿性上段输尿管结石的常规方法,超声气压弹道联合碎石术取石速度快、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在临床已广泛应用.PCNL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减少术后出血、防止严重出血值得探讨.我们2008年7月至2012年10月完成380例PCNL手术,术中发现58例取石通道有明显动脉出血,采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进行通道止血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 CD24在复发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制 CD24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复发性膀胱癌组织中 CD2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 CD24特异性 siRNA 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人膀胱癌 BIU -87细胞中,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BIU -87细胞中 CD24的表达情况改变,MTT 法、Transwells 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下调 CD24的表达后,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细胞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的表达变化。结果:CD24在复发性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高级别膀胱癌组织中,阳性率达76.2%。细胞学实验中,经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CD24 mRNA 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TT 检测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Tran-swells 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中 STAT3、CyclinD1、MMP -9表达有明显下降。结论:CD24在复发性膀胱癌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体外实验中,抑制 CD24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间接提示 CD24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复发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同期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4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 min(70~150 min),41例一次性取尽结石,3例行二期碎石后取尽,4例术后行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平均住院时间7.5d(5~12 d),术后感染、高热5例(其中发生感染性休克1例),1例术后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彩超示均无明显结石残留。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同期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对大鼠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炎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子印迹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P(HEMA-CO-MA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组、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P(HEMA-CO-MA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组、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HEM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组、加替沙星眼药水组、自愈组,每组各3只,分组进行饲养。比较各组角膜结膜情况并进行角膜细菌划线培养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角膜炎大鼠干预后48 h进行检测,自愈组划线细菌培养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别,PHEMA组划线菌落培养少于干预前,而加替沙星眼药水组、P(HEMA-CO-MAA)组及分子印迹P(HEMA-CO-MAA)组划线菌落培养明显少于干预前。角膜冰冻切片行HE染色,各组均可见水肿,相对于眼药水组,P(HEMA-CO-MAA)及分子印迹P(HEMA-CO-MA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组角膜基质水肿程度较弱,炎症浸润细胞较少。结论 P(HEMA-CO-MAA)和分子印迹P(HEMA-CO-MA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比PHEMA水凝胶角膜给药载体杀菌效果强,更具有未来长效缓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间层上皮细胞构成比例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前列腺癌标本分别进行CK5、CK8免疫组化染色将前列腺癌分为两类:即以中间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INT)共计32例和以腔面层上皮细胞为主的前列腺癌(CaP-LUM)共计28例。比较两类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AR)阳性率、患者年龄、血清t-PSA、前列腺体积、G 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雄激素抵抗率的差异。结果:两类前列腺癌相比较,CaP-LUM的AR阳性率为(77.21±10.22)%,而CaP-INT其阳性率为(24.42±11.41)%,CaP-INT的AR阳性率明显低于CaP-LUM(P<0.05)。远处转移的病例数,CaP-INT为14例,CaP-LUM为4例,CaP-INT转移率明显高于CaP-LUM(P<0.05)。在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CaP-INT组共26例,有6例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CaP-LUM共23例,有1例进展为AIPC,两者亦有显著差异(P<0.05)。CaP-INT在局部临床分期上也显著高于CaP-LUM(P<0.05)。而两类前列腺癌在年龄、血清t-PSA、前列腺体积及G leason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间层上皮细胞增多和前列腺癌侵袭性增加、肿瘤转移性增强及产生雄激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雄激素去除治疗的老年男性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检测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老年男性患者40例(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相关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和磷(P).结果与同期体检正常的老年男性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相关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的tPINP和β-CT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检测血清tPINP和β-CTx可以帮助临床评估行雄激素去除治疗的老年男性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上海市BPH人群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BPH及可疑前列腺癌的4185例上海患者的血清T—PSA值及游离PSA(F—PSA)值。所有患者均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超检查及直肠指诊。采用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PSA、F-PSA及F/T比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4110例BPH患者血清T—PSA及F-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001及r=0.28,Pd0.0001),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05,P=0.0005);上海市人群T—PSA值的年龄特异性分布大致为:40~49岁者为0~2.2ng/ml,50~59岁者为O~3.4ng/ml,60~69岁者为0~5.5ng/ml,70~79岁者为O~6.7ng/ml,80~89岁者为O~8.4ng/ml,90~99岁者为0~9.4ng/ml。上海市BPH人群较北京市BPH人群各年龄段特异性T-PSA值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P=0.01);较西安市健康人群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2,P=0.04);较黑人社区人群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0.62,P=0.0085)。结论:上海市BPH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血清T—PSA的年龄特异性分布有地区及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