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PN)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向间质细胞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依据加入的重组人骨桥蛋白(rhOPN)的浓度,将HK-2细胞分成6组,rhOPN的浓度依次为:0.00、0.04、0.08、0.12、0.16、0.20 mg/L,刺激时间为48h.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素(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 在形态学上,rhOPN能够刺激HK-2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分析发现上皮细胞的表面标记E-cad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间质细胞的标记物α-SMA、FN的表达逐渐升高,实时定量PCR检测E-cad依次为:1947.0±301.0、1114.0±187.4、668.7±180.4、436.7±121.8、242.7±105.2、223.5±73.4; α-SMA依次为:0.01465±0.003 38、0.034 28±0.01200、0.06034±0.005 65、0.09205±0.010 68、0.11360±0.018 92、0.186 30±0.021 75;FN依次为:0.000 818±0.000103、0.001 341±0.000203、0.001 708±0.000128、0.002 170±0.000161、0.003 369±0.000314、0.004961±0.000364.Western blot检测E-cad依次为:1.719±0.159、1.370±0.016、1.238±0.031、0.916±0.056、0.520±0.065、0.456±0.073;α-SMA依次为:0.623±0.127、0.640±0.031、0.865±0.045、1.015±0.107、1.290±0.103、1.381±0.040; FN依次为:0.475±0.044、0.499±0.062、0.904±0.066、0.981 ±0.052、1.272±0.093、1.614±0.056,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OPN刺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也逐渐增强.结论 OPN能够刺激HK-2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免疫抑制方案将肾移植患者分为环孢素(CsA)治疗组(79例)和他克莫司(FKS06)治疗组(33例),对患者临床资料、sCD30水平、肌酐值及血药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CD30水平及第24月时肌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D30水平在手术后均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开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第24个月时肌酐值、血药浓度均与术前sCD30水平相关(P<0.05).结论 以CsA或FKS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均能降低肾移植患者术后sCD30水平;并且sCD30水平与远期肾功能、血药浓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优克龙对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乙二醇、氯化铵以及葡萄糖酸钙联合诱导大鼠,构建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模型。优克龙干预上述模型4周,收集尿液、肾脏组织行HE染色,尿液中生化成分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与凋亡关键蛋白的水平检测。采用草酸钙结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构建草酸钙结石细胞模型。α?硫辛酸干预上述细胞模型,探讨草酸钙结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采用优克龙干预上述细胞模型,探究优克龙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结果: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草酸钙结石数量显著升高,而优克龙可显著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这一效应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自噬与细胞凋亡水平有关。在细胞模型中,α?硫辛酸可显著抑制由草酸钙结晶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过程,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后激活了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优克龙也可抑制氧化应激过程,细胞中MAPK通路激活水平显著下降,细胞自噬与凋亡水平均明显抑制。结论:优克龙可显著抑制肾脏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并可抑制由草酸钙结晶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过程,通过MAPK通路明显降低细胞的自噬与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因肾动脉入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引起肾实质缺血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多种靶器官损害,自体肾移植为治疗RVH的主要方法.2008年10月,我们收治1例RVH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失败后,行腹腔镜下左肾切取+自体肾移植术,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亲属活体供者供肾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102名供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及评估,其中男性32名,女性70名,供肾时年龄为34~62岁,平均为51.7岁.采用腹腔镜切取供肾74例,开放手术切取供肾28例;其中取左肾90例,取右肾12例.术后对供者进行长期随访,收集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的随访检测资料,检测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为3~99个月,平均37.85个月,供者均健在.供肾术后早期供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分别在术后1周和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供者的血清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但未超出正常范围;除术后第1天供者的血清BUN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外(P<0.05),其他随访时间血清BUN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供者的GFR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术后2周开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术后3个月时的增幅最大;术后各随访时间均未检测出尿蛋白定性呈阳性的供者.结论 活体供肾后,供者的血清Cr水平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超出正常范围,GFR呈代偿性增高,活体供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体外实验数据表明了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反应中存在CD30阳性的T细胞.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手术前后患者血清溶解性CD30分子的检测,结合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于评估受者术后免疫状态、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病例分析,于2004-04/2007-03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完成.对象:肾移植患者153例,男103例,女50例,平均年龄37岁.方法:分别采集移植前 (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移植后第0,1,3,5,7,14,21,28天移植受者外周血3 mL,分离血清-20 °C保存,使用由BenderMedSystems提供的溶解性CD30 细胞因子ELISA 检测试剂盒,检测各样本溶解性CD30水平.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溶解性CD30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对17例发生急性排斥患者与136例未发生排斥患者的术前溶解性CD30水平进行比较,排斥组平均113.2 U/mL,未排斥组83.2 U/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后5 d内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而从术后5 d开始,排斥组与未排斥组具有明显差异(P < 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和排斥缓解的时间与溶解性CD30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术后5 d溶解性CD30水平可以很好的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曲线下面积为0.850,理想的临界值为100 U/mL,其特异性为85.0%,敏感性为83.6%.预后结果显示,术前溶解性CD30阳性患者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 < 0.01).结论:肾移植患者溶解性CD30水平对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及对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shRNA干扰质粒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模型中对大鼠移植肾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初步探讨OPN在慢性移植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 DNA,通过PCR技术扩增BTLA基因,构建p WPTS-m BTLA慢病毒载体,磷酸钙法感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TLA m RNA和BTLA蛋白表达,50%组织培养感梁剂量(TCID50)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滴度。通过感染p WPTS-m BTLA及p WPTS-GFP慢病毒载体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初步研究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鼠p WPTS-m BTLA慢病毒载体,并制备高滴度病毒颗粒(1.3×108pfu/ml)。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发现4 d及8 d T细胞的增殖效应均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在0~8 d内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过表达BTLA基因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其增殖及活化有抑制作用,提示成功构建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鼠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