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Graves 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 及Klotho 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7 年3 月~ 2018 年3 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GD 患者50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50 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利用ELISA 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IL-23,IL-17 及Klotho 蛋白的含量;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TSH 受体抗体(TSH-receptor antibody,TRAb)的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IL-23,IL-17 和Klotho 蛋白指标对G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论 观察组患者体内FT4,FT3 及TRAb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SH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964, 88.390, 108.911,-36.201,均P <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47.83±1.62pmol/L),IL-23(52.98±6.31pg/ml)及Klotho 蛋白(8.97±0.12n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6.83±1.01pmol/L,10.92±2.01 pg/ml,6.13±0.14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783, 44.910, 96.507,均P < 0.05);GD 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Klotho 与TSH 呈显著负相关(r =-0.417,-0.599,-0.725,均P < 0.05),与FT3,FT4 和TRAb 呈显著正相关(r =0.389 ~ 0.979,均P < 0.05);IL-23,IL-17 和Klotho 蛋白的cut-off 分别为2.217pmol/L,0.672 pg/ml 和106.23 ng/L 时,对GD 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IL-23,IL-27和Klotho 水平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均高于低IL-23,IL-27 和Klotho 水平组(Log-Rank χ2=4.156,4.848,5.765,均P< 0.05)。结论 IL-23,IL-17 及Klotho 与甲状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其在GD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GD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B组行单纯泪阜肿物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情况和泪液蛋白含量,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春季角结膜炎活动期患者睑板下注射曲安奈德后的眼表症状、泪膜及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确诊为春季角结膜炎活动期患者20例(24眼),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眼),A组行睑板下注射曲安奈德(每次20 mg,共注射1次),B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天3次,连续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1个月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及泪液各蛋白测定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河高度降低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14 d后,A组患者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指数增高、泪膜破裂时间减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增高、泪河高度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强,总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较B组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泪河高度均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强,而B组患者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泪河高度及角膜荧光素染色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并且A组较B组眼表指数减少,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曲安奈德睑板下注射治疗能提高春季角结膜炎活动期患者泪膜稳定性,升高泪液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 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Hg(1kPa=7.5mmHg)和(14.62±3.50) mm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Hg和(14.67±3.71)mm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 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为DR患者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8-01/09就诊于我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的自愿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和非糖尿病患者17例进行研究,记录患者一般信息、腰椎骨密度(LB)、髋关节骨密度(HB)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HB与DR程度呈负相关(r=-0.23,P=0.02)。按性别分组对骨密度与DR程度进一步分析,男性患者LB和HB组间无差异; 女性患者LB和HB组间有差异(F=3.52,P=0.02; F=5.21,P<0.05),女性患者伴随DR的发展,LB和HB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伴有DR患者骨密度降低较明显,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进行积极干预,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下睑松弛矫正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下眼睑松弛导致的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右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外侧睑板条悬吊术;B组行常规Kuhnt睑板三角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4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干眼各亚症状评分、眼表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蛋白(TP)、乳铁蛋白(LF)、溶菌酶(LZM)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OSDI、BUT、泪液总蛋白量、LF、LZM及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DI、BUT、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泪液总蛋白量、LF、LZM及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下眼睑松弛导致的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外侧睑板条悬吊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和泪膜稳定性,升高泪液蛋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电话随访是对患者进行随访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质量的随访能使医患双方获益。但临床研究相关的随访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耗时、费力、患者依从性不佳等问题。笔者所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笔者对1 000余例胸外科肺癌患者进行了术后症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的随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将从明确临床研究随访目的、了解患者在随访中的需求和运用随访技巧等方面,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麻痹肌肌腹下行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对比。方法 收集36例(36眼)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B组行A型肉毒素眼外肌注射治疗,每组各18例(18眼)。记录术后1周与6a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及屈光度变化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12例(66.7%)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治疗1周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治疗6a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1周8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a14例存在双眼视功能。B组患者术后12例(66.7%)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者9例(50.0%);治疗1周后及随访6a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1周6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a7例存在双眼视功能;两组治疗后1周近视度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a,A组近视度数为(-3.52±2.82)D,B组为(-5.78±3.42)D,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相比,在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眶-球硅管连接术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春季角结膜炎(vernalkeratoconjunctivitis,VKC)活动期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改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眼科门诊确诊为VKC活动期患者20例(40眼),分别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泪液蛋白测定、角膜知觉检查与中央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并与20例40眼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KC活动期患者左右两眼间和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左右两眼间的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KC活动期患者右眼较对照组右眼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减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增高、泪河高度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强,泪液总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敏感度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KC活动期患者左眼检查结果较对照组改变与右眼改变一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发现,VKC活动期患者中央角膜可见角膜上皮细胞部分结膜化,其上皮层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少量朗格汉斯细胞浸润,角膜上皮下有大量非成熟型朗格汉斯细胞浸润;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纤细,呈盘旋、弯曲异常分布。结论 VKC活动期患者眼表及泪液改变明显,多表现为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蛋白含量降低,角膜敏感度降低且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纤细及走形异常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Transpalpebral Diaton眼压计(TDT)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在正常人群中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探讨影响两种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4-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非青光眼患者100例(200只眼),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TDT测量眼压,B组采用NCT测量眼压。同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CCT)、眼轴、散光度及泪膜四项〔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河高度〕。结果 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CCT、眼轴、散光度及泪膜四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左眼眼压、右眼眼压均低于B组(P<0.05)。两组CCT<500 μm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CT 500~550 μm者和>550 μm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A组眼压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B组眼压与年龄呈正相关,与CCT、散光度呈负相关(P<0.05)。直线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TDT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P<0.05);年龄、CCT、散光度是影响NCT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P<0.05)。结论 TDT测量值比NCT测量值偏低,且受年龄影响,与CCT和散光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