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与胃癌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外科3 69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对胃癌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3 692例患者中,男性2 889例(78.3%),女性803例(21.7%)。贫血患者1 493例(40.4%),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8.5岁。术前贫血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术前未贫血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前贫血组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41,95%CI:1.018~1.280,P=0.024)。在术前贫血组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的生存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贫血会增加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术前贫血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肠道慢性炎症,其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病理检查结果、内镜表现以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从而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评估区域折射型IOL对散光的包容性。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07/2022-03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型IOL(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7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mo残余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75 D<残余散光度数≤1.50 D的患者35例40眼作为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0.75 D的患者27例33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mo视力、离焦曲线、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斯泰尔比值(SR)、调制传递函数(MTF)\〗、主观视觉质量(视功能问卷评分)、满意度及脱镜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及术后 6 mo残余散光度数均有差异(P<0.01)。术后6 mo,两组患者裸眼远、中、近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均无差异(P>0.05),离焦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在附加球镜度数+2.00--4.00 D离焦范围内各点视力均无差异(P>0.05)。

结论: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 IOL能够包容1.50 D以内的规则散光。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血管异常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胎龄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文献对ROP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多,如胎龄、吸氧、分娩方式、新生儿支气管肺的发育不良、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目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出生后高浓度吸氧是国内外普遍公认的ROP独立危险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患儿的血液指标异常可能与ROP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炎症细胞及血脂对ROP的影响进行综述,为ROP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奥曲肽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各56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静脉泵注,联合用药组给予两种制剂的联合应用。观察3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变化的影响是一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细胞因子和淀粉酶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时间静脉滴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行ERCP术的患者,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术前3d、术前1d及术中给予45万U和15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观察4组患者术后阳性率、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及术后淀粉酶水平.结果 术前3d组ERCP术后患者血液中TNF-α、IL-6与CRP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ERCP术后血液中三项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 d组及术中45万组患者术后阳性率、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低于术前1d组及术中15万U组患者(P<0.05);术前3d组与术中45万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d组及术中45万组患者术后1d尿淀粉酶值明显低于术前1d组及术中15万U组患者(P<0.05);术前3d组与术中45万U组尿淀粉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及3d4组之间尿淀粉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d应用15万U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K-115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为青光眼术后抗瘢痕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8-09/2019-09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青光眼手术患者的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HTFs原代培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HTFs模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细胞活化模型,并采用K -115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 TGF-β1组采用10μg/L TGF-β1处理24h; TGF-β1+5 K-115组采用5μmol/L K-115预处理2h后加入10μg/L TGF-β1处理24h; TGF-β1+10 K-115组采用10μmol/L K-115预处理2h后加入10μg/L TGF-β1处理24h。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 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 Hoechst 33342/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提示K-115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增殖; 划痕试验提示K-115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迁移;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K-115可以增强TGF-β1诱导的HTFs自噬。Hoechst 33342/PI染色提示K-115并未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K-115可能是通过增加HTFs自噬而非诱导凋亡机制调控TGF-β1诱导的HTFs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及应用内镜对检测胃上皮内瘤变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因胃黏膜病变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2例,其中73例证实为胃上皮内瘤变作为瘤变组,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影响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及应用内镜对检测胃上皮瘤变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期饮酒、不吃早餐、喜好油腻食物、熬夜及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引起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病变大小是影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积极干预胃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病变的患者长期饮酒、不吃早餐、喜好油腻食物、熬夜及伴H.pylori感染等危险因素;对于直径≥3 cm的病变,应当直接行内镜下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患儿168例22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将分为角膜缘切口组(A组,54例78眼),跨肌止端切口组(B组,48例62眼),近穹窿切口组(C组,66例84眼)。根据手术累及肌肉条数分为单条眼外肌组(68眼),双条眼外肌组(106眼)及三条眼外肌组(50眼)。评估患儿眼表健康状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干涉仪等分析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睑板腺开口情况。结果:术后1wk,三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mo,不同手术切口及手术累积不同肌肉条数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儿TBUT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儿的OSDI、CFSS、TBUT显著优于A组(P<0.05);且双条组患儿TMH显著高于单条组(P<0.05),三条组患儿的OSDI高于单条组(P<0.05)。术后3mo,各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较术后1wk,1mo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C组患儿的OSDI、LLT、TMH、CFSS、TBUT及SⅠt均显著优于A组(P<0.05);双条组患儿TMH、CFSS、SⅠt及睑板腺开口情况均优于三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条和三条组患儿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单条组(P<0.05)。患儿OSDI、CFSS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与手术累及肌肉数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穹窿切口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采用角膜缘切口组及跨肌止端切口组;且单条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双条组及三条组患儿。采取的近穹窿切口,减少手术累及肌肉数,有利于青少年斜视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