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肝组织CD8 T细胞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HBV变异者27例,无变异者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25例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CD8 T细胞分布;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变化;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HBVDNA水平,PCR-RFLP测定前C区G1896A、P区YMDD变异。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伴肝病进展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BV变异肝病无明显变化者(3.00±1.33,2.57±0.83vs4.32±0.96,P<0.01),后者与HBV无变异者没有明显差异(4.32±0.96vs4.77±2.11,P>0.05)。外周血Treg细胞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r=0.411,P<0.01);免疫组化显示HBV变异伴肝病进展患者肝组织CD8 T明显增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汇管区较多CD8 T浸润。结论Treg比例降低与HBV变异肝病进展可能有关,可作为HBV变异后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初步显示,肝组织CD8 T浸润与外周血Treg细胞呈负相关,提示HBV变异后肝脏病进展的免疫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erferon-a therapy on CD8 T memory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IFN-α and CD8 T memory subsets. Methods Blood samples from 57 patients with CHB were collected before treatment (0 week), at 12 weeks and 24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pegylated IFN-α. Assays were performed on freshly isol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s). For phenotype analysis, All data were acquired on a flow cytometer instrument and prepared for analysis.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CD8+ TEM and lower frequency of CD8+ TCM in inactive HBsAg carriers than that in CHB patients prior to treatment was observed (P <0.05). The proportion of CD8 + TCM was higher in group nonresponders than in group respond-e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CD8 + TEM was lower in group nonresponders than in group responders (P < 0.05 ). The average dosage of IFN-α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respon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responders. Conclusion The dominance of circulating effector memory T cel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limination of viral infection, and possibly benefit for response to therapy with IFN-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与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发病特点,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的分布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特点。方法 观察20例合并口咽部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口腔病损情况,病损部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计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伊曲康唑治疗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学疗效比较。结果 19例为白念珠菌感染,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20例艾滋病患者可见舌部感染6例,口腔侧壁感染14例。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别在119.40±127.43、652.50±338.57和0.163±0.130范围。伊曲康唑治疗HIV/AIDS组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6.67%、50.00%、61.11%、6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最常见靶部位是舌和口腔侧壁。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抗真菌疗效与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29日,一名41岁的新闻记者在一外科小手术6天后死于脓毒血症。据估计脓毒血症的年死亡率为30-50/100,000人,排在死因的第十位,脓毒血症可危及各个年龄组的人群,可发生在社区,也可因长期使用监护器械引起,亦可发生在各医疗专科医院的住院病人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持久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对照的方法研究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接受国产ADV10 mg/d或安慰剂治疗12周,此后为开放研究,所有患者接受96周ADV治疗后停止试验,随访观察12周,观察治疗期间以及停药后肝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HBeAg变化.结果 (1)54例患者随机接受ADV(38例)或安慰剂(16例)治疗,经治疗12周ADV组ALT由(135.84±10.63)U/L降至(58.92±4.95)U/L(组内P<0.001),优于安慰剂组由(145.56 ±17.19)U/L降至(159.50 ±37.05)U/L(组间P<0.001);lgHBV-DNA下降幅度ADV组为2.51、安慰剂组为1.04(P<0.001);(2)ADV治疗48、96周ALT复常率为63.30%、70.50%,AST复常率为87.80%、88.60%,HBVDNA低于检测值(<103拷贝/ml)比例分别为53.06%、54.55%,96周HBeAg转阴率11.36%;(3)在96周试验中止后17例患者停止ADV治疗,12周的随访过程中HBV DNA全部转阳,伴随88.24%(15/17)患者肝功异常.结论 国产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96周停药病情极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相似文献   
8.
吴燕京  金瑞  董培玲 《北京医学》2010,32(3):207-209
目的探讨体表胃电图参数与消化道相关症状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62例,其中A级为18例;B级为24例;C级为20例。同时选择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胃电图检测记录包括空腹及进食试餐后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DF)、主功率(DP)、餐后/餐前功率比(PR)几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结果①健康组、肝硬化组DF分别为3.0±0.21cpm、2.8±0.23cpm;DP分别为46.35±5.19dB、43.71±3.47dB;N%分别为49.23±12.71%、36.27±8.99%;PR分别为1.16±0.11、1.09±0.06。肝硬化组DF、DP、N%、PR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②肝硬化3组中N%分别为(41.08±5.96)%、(34.99±11.65)%、(33.48±5.59)%;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C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R分别为1.12±0.02、1.09±0.04、1.05±0.07。Child-Pugh分级A、B、C三组中C级与A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肝硬化组较对照组相比其DF、N%、PR明显下降,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②Child-Pugh分级A、B、C级三组N%、PR依次降低,证明肝脏的损害越重,其胃电异常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频率与CD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0-200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160例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 、CD8^ 进行跟踪分析。结果:(1)CD4^ >500个/μl66人次(12.7%),CD4^ 为200个/μl-500个/μl212人次(41.1%),CD4^ <200个/μl234人次(45.3%)。在CD4^ <个200/μl中,CD4^ <100个/μl128人次(24.8%),CD4^ <50个/μl89人次(17.2%)。(2)CD4^ >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3人次(15.6%)。CD4^ <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70人次(72.6%),CD4^ 为100个/μl0-200个/μl之间发生机会性感染42人次(39.6%),CD4^ <10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128人次(98.4%),其中CD4^ <5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87人次(97.8%)。结论:中国成人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CD4^ >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CD4^ <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CD4^ <100个/μl和<50个/μl时,感染率约为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