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0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353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584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076篇
内科学   982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8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36篇
综合类   3450篇
预防医学   1525篇
眼科学   172篇
药学   1563篇
  9篇
中国医学   1391篇
肿瘤学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1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74岁,男,因“确诊套细胞淋巴瘤3年,头晕乏力3月伴腹泻20余天”,于2021年10月27日收治入院。3年前患者确诊套细胞淋巴瘤,至上级医院行RCHOP方案化疗6次,化疗结束后患者自诉症状缓解。1年后患者淋巴瘤复发,但未予治疗。3个月前患者感头晕乏力,伴腹泻20余天,水样便,每天4~5次,量不多。2021年10月20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治疗1周后未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考虑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人体内代谢的交互作用,基于PBPK模型模拟上述化学物质混合物同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长期混苯作业有关苯的终生致癌风险值: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7.43×10-3,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1.21×10-4,两者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1.45~19.06,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0.15~1.69;混苯作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水性涂料生产线风险极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工作场所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预测苯致癌风险及混合有机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法 以2021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疾病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组家庭人口数大致相当、性别相同、年龄±0.5岁、婚姻状态相同且无无精神疾病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785名。病例年龄18~71岁,以60~71岁所占比例最高,占42.17%,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9.11%。婚姻状态以未婚所占比例最高,56.3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之中的沟通(β'=-0.103)、角色(β'=-0.032)、情感反应(β'=-0.111)、家庭教养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03)、母亲偏爱被试(β'=0.081)、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37)、父亲过分干涉(β'=0.181)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纳入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并交叉核对纳入结果,提取有效数据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60例IPF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 3.71,95% CI [2.68,5.14],P<0.00001);改善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MD=0.31,95% CI [0.23,0.38],P<0.00001)(MD=3.59,95% CI [1.51,5.66],P=0.0007),一氧化碳弥散量(MD=2.54,95% CI [1.83,3.25],P<0.00001);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圣乔治评分:呼吸困难(MD=-12.70,95% CI [-21.07,-4.32],P=0.003),活动能力(MD=-8.38,95% CI [-13.66,-3.10],P=0.002),疾病影响(MD=-13.87,95% CI [-22.53,-5.22],P=0.002);并可降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喘息(MD=-0.66,95% CI [-0.84,-0.49],P<0.00001),咳嗽(MD=-0.71,95% CI [-1.04,-0.37],P<0.0001);有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MD=5.92,95% CI [4.61,7.22],P<0.00001);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OR=0.55,95% CI [0.27,1.14],P=0.11)。结论 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IPF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临床不良事件(便秘、嗜睡、口干、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泻等)发生率。但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RCT试验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研究CD患者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CD患者共100例,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疾病相关信息,研究对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 、患者报告结局(PRO2)、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表(IBDQ)和FACIT-F疲劳量表。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焦虑、抑郁对IBDQ和FACIT-F评分的影响。 结果:C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焦虑:58% vs 9.4%;抑郁:43% vs 11.8%,P < 0.001),SAS和SDS评分显著增高;患者为女性、具有肠外表现、根据患者自我报告症状评估疾病处于活动期为焦虑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和患者自我报告症状评估疾病处于活动期是抑郁危险因素;具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IBDQ(焦虑:171.24 ± 24.30 vs 190.95 ± 20.61, P < 0.001;抑郁:170.47 ± 27.97 vs 186.35 ± 19.59, P = 0.002)和FACIT-F(焦虑:12.53 ± 6.15 vs 15.62 ± 7.65, P= 0.028;抑郁:9.44 ± 4.08 vs 17.14 ± 6.86 , P < 0.001)评分明显降低。 结论:C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焦虑和抑郁发生风险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具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更易感到疲劳,健康生命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43例,根据术前T&T嗅觉识别阈值分为嗅觉丧失组(24例)与嗅觉减退组(19例),对可能影响CRSwNP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Lund-Mackey评分、嗅裂前区评分(anterior olfactory cleft score, AOCS)、嗅裂后区评分、上鼻甲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上鼻甲黏膜嗅觉标记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阳性细胞数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AOCS是CRSwNP患者嗅觉障碍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上鼻甲黏膜OMP阳性细胞数越多,CRSwNP患者嗅觉障碍加重的风险越小。结论 AOCS、上鼻甲黏膜OMP阳性细胞数与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