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讨诱骗受体3(DcR3)对肝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DcR3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非特异性载体,转染HepG2细胞株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判断转染效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DcR3蛋白表达水平;并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标半胱天冬酶-3 (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检测3株肝癌细胞HepG2、MHCC-LM3和MHCC-97H的DcR3蛋白表达水平,发现细胞株HepG2较MHCC-LM3、MHCC-97H中的DcR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HepG2细胞株的DcR3的mRNA水平后,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 3和Bax转录水平明显下降,抗凋亡基因Bcl-2转录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培养到第4天时,LV-DcR3组增殖速度[(39.45±3.61)]与LV-NC组[(25.98±5.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当培养到第6天时,LV-DcR3组增殖速度[(65.84±6.16)]较LV-NC组[(33.3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R3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癌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钩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单层的侵袭能力和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利用Transwell小室和EAhy926细胞构建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分别加入钩体有毒株56606v株、减毒株56606a株、腐生型Patoc I株、伤寒沙门菌14028菌株和大肠埃希菌DH5α菌株,作用2、4、8 h后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计数到达Transwell下室细菌的数量,并检测内皮细胞单层对荧光颗粒的通透性改变.56606v株和56606a株分别与EAhy926细胞共同孵育24 h,流式细胞术Annexin v和PI染色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下观察钩体穿透内皮细胞单层过程中的形态特征.结果 感染后2 h,56606v和14028菌株开始在下室出现,而56606a株和Patoc I株到4 h后才出现.随时间的延长,下室的细菌数目持续增加;感染8 h后,56606v株到达下室的数量最多,且明显多于56606a株和Patoc I株(P<0.05).不同毒力的钩体均未引起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钩体56606v株和56606a株均未引起内皮细胞凋亡;电镜观察显示,钩体穿透内皮细胞单层主要是通过穿透内皮细胞胞体而非细胞间紧密连接处.结论 有毒株钩体对内皮细胞单层的穿透能力明显强于减毒株和腐生型钩体;不同毒力的钩体对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及内皮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丝/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转录和表达以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的影响,探讨其对SAP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组)、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溶剂(DMSO)对照组(R组)、PI3K/Akt抑制剂wortmannin组(W组).采用改良的Aho法制作SAP模型,分别在造模3、6h后抽血并处死大鼠,收集胰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RNA转录水平变化,并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同时观察各组腹水量、血清及腹水淀粉酶的变化.结果:S组和R组大鼠术后3、6h的腹水量、血清及腹水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较C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的腹水量、血清及腹水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较同时段的S组和R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NS组相比,S组和R组大鼠术后3、6h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和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转录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S组和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抑制剂wortmanin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下调SAP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对SA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在炎症状态下microRNA-107与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经50ng/ml佛波酯(PMA)诱导成熟的U93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10μg/ml)刺激组,LPS刺激时间为1、3、6h,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croRNA-10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p65)与磷酸化p65(p-p65)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microRNA-107、TNF-α、IL~(-1)β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p65/p65蛋白含量比值明显升高(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icroRNA-107表达量与p-p65/p65蛋白含量比值呈中度正相关(r=0.69,P0.01);与TNF-αmRNA表达量(r=0.835,P0.01)、IL~(-1)βmRNA表达量(r=0.839,P0.01)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脂多糖刺激PMA诱导的U937细胞后microRNA-107的表达升高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钩端螺旋体毒力株的机制,探讨天然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豚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1 h前分别加入细胞微丝阻断剂cytochalasin D、微管阻断剂colchicine和PI3K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同时设立不含阻断剂的对照组,1 h后检测细胞活性。与致病性问号钩体赖型Lai株共同孵育3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钩体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吞噬率。结果 对照组巨噬细胞对钩体的吞噬率为(38.98±0.91)%;cytochalasin D组、colchicine组和LY294002组的吞噬率分别为(23.99±1.40)%、(40.81±0.91)%和(39.64±3.56)%;cytochalasin D组吞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lchicine组和LY29400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丝参与了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毒力钩体的过程,微管在吞噬过程中不起关键作用,微丝的变化不依赖PI3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人单核细胞,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PAAF收集自重症胰腺炎患者.将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为4组:对照组(C组)、实验组(A组)、吡格列酮组(P组)、GW9662(G组).A组用PAAF刺激细胞;P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吡格列酮,2h后再用PAAF刺激细胞;G组先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30 min后加入吡格列酮,2h后再用PAAF刺激细胞.12 h后收集4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TNF-α、IL-6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p38MAPK的活化程度和I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AAF刺激后,A组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增加,NF-κB、p38MAPK活化,IκB蛋白水平降低,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组经吡格列酮干预后,TNF-α、IL-6的mRNA表达降低,NF-κB、p38MAPK活性下调,IκB蛋白表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应用GW9662后可拮抗吡格列酮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TNF-α、IL-6的mRNA表达增加,NF-κB、p38MAPK活化,IκB蛋白水平降低,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NF-κB、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控制炎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8例脑出血患者?125例脑梗死患者和147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上海地区汉族人群,3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等基线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比较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突变频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CT + TT基因型(9.3%?9.6%)和T等位基因(4.7%?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和1.0%,P < 0.05),脑梗死组中发现1例TT基因型,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TT基因型,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β = 1.712,OR = 5.537,95%CI:1.120~27.381,P = 0.036),与脑梗死的相关性(β = 1.432,OR = 4.187,95%CI:0.934~18.774,P = 0.061),表明C242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多态性与脑出血?脑梗死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与高血压和饮酒等传统危险因素相比,C242T多态性对脑梗死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指某些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多为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某些表面表达FcR的细胞结合从而介导病毒内吞和复制,增强病毒感染的过程。本文概述了ADE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病毒、流感病毒等几种传染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发现,借鉴ADE在几种病毒传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ADE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期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重症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对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毒力的钩体(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 Ⅰ株)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别于感染后0.5、1.5、3和6h加入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孵育30min,通过计算巨噬细胞对灭活表皮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检测钩体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感染后3h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钧体的吞噬、降解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徐萍  娄晓丽  陈诚 《胰腺病学》2013,(6):395-39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与凋亡激活的关系.方法 将80只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DMSO组)、吡格列酮干预组(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体质量的方法制作ANP模型,吡格列酮组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吡格列酮40 mg/kg体质量.术后1、3、6、12 h分批处死大鼠,收集胰腺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胰腺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大鼠有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胰腺组织PPARγ表达水平为2.69 ±0.46,显著高于ANP组的0.75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3h组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为8.35 ±0.95,显著高于同时点ANP组的4.37±1.22;caspase 3的活性为9.24±1.78,显著高于ANP组的5.04±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炎症减轻,PPARγ和caspase 3表达升高,胰腺细胞凋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