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衢江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1例均在治疗7~14天内出现下肢肿胀缓解、疼痛减轻、肤色改变等,其中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84,62%(11/1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能够有效的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早期发现并治疗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细胞肾癌(RSC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例69岁藏族男性RSCC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左侧腰痛2个月及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就诊;CT扫描发现肿瘤位于左肾上极背侧,最大径7.5 cm,术前临床分期T2aN0M0.行经腹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未接受化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生存.收集到文献报道的RSCC患者56例.RSCC 5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5±1.2)岁,发病高峰年龄在50~ 70岁.男女比为1.15∶1.肿瘤中位直径10.0 cm.无转移者中位生存期17.0个月;转移者中位生存期8.0个月.结论 RSCC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诊断闲难,依靠切除或者穿刺组织病理学诊断.诊断时无转移者生存期优于有转移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藏地方性膀胱结石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l例西藏地方性膀胱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体质量,评估营养状况。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方法及可能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患儿轻度营养不良,2枚膀胱结石最大径分别为2.0及1.5cm,经膀胱切开取石术治愈,排尿中断的症状消失。随访8周无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地方性膀胱结石是一种少见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腹部X线平片,有时需要借助CT扫描。对边远地区患儿及较大、多发膀胱结石患儿及膀胱容量≤50ml患儿可选择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净石率高。改善膳食结构、纠正营养不良可能预防原发性地方性膀胱结石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及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免疫调剂和抗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心血管病中心收治的CHF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A组)20例、阿托伐他汀组(B组)20例、免疫球蛋白组(C组)20例、阿托伐他汀+免疫球蛋白组(D组)20例.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 经过治疗,四组CHF患者的心肌酶指标、IL-10、TNF-α、IL-6和IL-18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D组[依次分别为(37.74±6.33)IU/L、(36.18±4.54)IU/L、(184.94±16.44)IU/L、(23.24±1.66)IU/L、(59.15±7.25)pg/ml、(174.26±20.43)ng/L、(11.32±2.11)ng/L、(41.18±5.33)pg/ml]与其他三组相比下降尤为显著(P<0.05).治疗后四组CHF患者LVEF均显著升高,D组[(52.15±6.13)%]升高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及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于CHF患者可起到免疫调剂和抗炎性反应的作用,对控制CHF患者病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CABG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术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且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电话随访1年,记录患者是否发生缺血事件。结果:血块强度MAthrombin[OR=1.123,95%CI:(1.014,1.244),P0.05]、BMI[OR=1.234,95%CI:(1.002,1.518),P0.05]与远期缺血事件发生呈正相关,MAthrombin=66.40mm[ROC曲线下面积0.663,95%CI:(0.536,0.790),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521)]、BMI=24.60[ROC曲线下的面积0.642,95%CI:(0.500,0.784),灵敏度为0.632,特异度为0.676]是诊断界值。结论:MAthrombin66.40mm可考虑作为接受CABG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缺血事件发生的预测界值,应控制BMI≤24.60以减少远期发生缺血事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例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均有高血压基础疾病,治疗均采用含地塞米松的方案化疗。1例随访21个月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另2例经首次化疗均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状态。结论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罕见,治疗多以全身化疗为主,部分还可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不详。  相似文献   
7.
谢静  余成  邓立新 《海南医学》2011,22(12):72-7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连续用药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结果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对轻、中度哮喘患儿病情有较好疗效,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及其交互作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方法  基于金昌队列平台,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计算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及不同组合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家族史、BMI、WHtR对糖尿病发病的独立作用和联合作用。运用相乘模型分析家族史与BMI/WHtR的交互作用。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前期人群5 495例,平均随访2.2年后,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15.69%,其中有家族史组发病率(18.31%)高于无家族史组(15.26%)(χ2=4.664,P=0.031),随着BMI/WHtR水平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91.727,P < 0.001;χ2=73.334,P < 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当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BMI ≥ 28 kg/m2或中心型肥胖)同时存在时,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HR=4.401,95% CI:3.026~6.401;HR=2.565,95% CI:1.989~3.307),且均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当家族史/BMI ≥ 28 kg/m2/中心型肥胖三个因素叠加,糖尿病发病风险达到最高(HR=4.977,95% CI:3.351~7.392)。  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相互叠加增加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两者的独立效应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余成 《海南医学》2010,21(4):128-13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误诊原因及误诊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NEC的危险因素,门诊首诊率,住院后确诊率,发病时间和预后情况以及不同NEC分期治愈情况和治疗结局等多项指标。结果有窒息、胃肠喂养、早产、低氧等因素的患儿更易发生为NEC。门诊首诊高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住院后确诊病例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患儿各期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不同发病时间阶段的病例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减少处于NECⅢ期的病例才是NEC目前防治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5例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MSCT)和CT仿真内窥镜(CTVE)表现,探讨CTVE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主动脉夹层进行MSCT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在AW工作站上进行CTVE成像。5例中Ⅰ型主动脉夹层2例;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2例。结果:2例Ⅰ型和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均清楚地显示了狭窄的真腔和扩张的假腔,以及假腔内的血栓,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分支受侵情况。清晰地显示1例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内膜裂缝。结论:CTVE技术是一种无刨伤、无痛苦,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