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6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576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552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972篇
内科学   949篇
皮肤病学   354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05篇
综合类   213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723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1100篇
  17篇
中国医学   1082篇
肿瘤学   3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84-3190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小RNA-942-5p(miR-942-5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样本库保存的73例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942-5p的表达。分析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同时分析TCGA数据库中miR-942-5p表达与HCC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Transwell小室检测干扰miR-942-5p表达后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StarBase V3.0网站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预测分析miR-942-5p的下游靶点,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miR-942-5p表达量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2.390 vs. 1.764,P0.05)。miR-942-5p表达量与HCC患者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临床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miR-942-5p高表达HCC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iR-942-5p低表达HCC患者(19.535%vs. 53.873%,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后,肝癌HCCLM3和MHCC97H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扣针蛋白5(FBLN5)是miR-942-5p的直接下游靶点(P0.05),沉默miR-942-5p表达导致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FBLN5表达增加。结论:miR-942-5p在HCC组织中表达异常升高并与恶性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miR-942-5p抑制FBLN5表达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浴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麦饭石药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药浴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药浴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物浸浴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证遣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杨文华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杨文华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以肾虚精亏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肾虚精亏、髓枯血瘀”为病机关键,治疗以“补肾生髓、祛瘀生新”为根本大法,同时注重调补阴阳,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炭类止血药物及中药药对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不同特征选择技术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探讨江西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为江西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互信息、Lasso回归、决策树对特征进行筛选,比较XGboost、SVM、随机森林、MLP、logistic回归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模型中的效果。结果 Lasso回归优于其他两种特征选择方法,筛选的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等15个特征纳入最终模型,与其他分类算法相比,MLP分类性能最好,AUC与约登指数分别是0.8740(95%CI:0.8694~0.8804)和0.6267。结论 Lasso回归可以限制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并输出高风险因素,结合MLP分类算法,能够较好的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会发生肺部感染,为其精准防控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枳术丸水煎液及其拆方对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从细胞分子层面分析中医攻补兼施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空白血清组,每组10只。白术组灌以17.7 g·kg-1·d-1白术水煎液,枳实组灌以8.9 g·kg-1·d-1枳实水煎液,枳术丸组灌以26.4 g·kg-1·d-1枳术丸水煎液,空白血清组灌以无菌蒸馏水3 mL,每日1次,连续7 d,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将4组含药血清分别配成5%,10%,15%,20%4个体积分数,干预24 h,观察ICC的数量、形态,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各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将大鼠结肠ICC细胞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组、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各组IC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ICC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CC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空白血清组、白术组、枳实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均为10%,枳术丸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为5%。与正常组比较,所有实验中空白血清组对IC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ICC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与白术组和枳实组比较,枳术丸组对ICC增殖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枳实组比较,白术组对ICC增殖率变化不明显。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ICC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内的XIAP,PCNA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枳术丸、枳实、白术在一定浓度下均能通过增加XIAP,PCNA蛋白表达促进ICC的增殖,且对ICC的凋亡无明显影响;以攻补兼施法立法的方剂枳术丸能促进ICC的增殖,并且其增殖效果优于攻伐单药枳实和补益单药白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患者在孕早期流产危险因素列线图。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因稽留流产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职工医院治疗的孕妇125例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时期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年龄、环境因素、动物接触史、叶酸使用、文化程度、流产情况、疾病史、激素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早期发生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孕早期稽留流产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组孕妇年龄、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年龄(OR=1.809,P=0.003)、吸烟饮酒(OR=78.120、P=0.044)、职业暴露(OR=61.238,P=0.021)、T水平(OR=5.432,P=0.001)是孕早期发生MA的危险因素。PRL(OR=0.376,P=0.003)、E2(OR=0.258,P=0.016)、P(OR=0.396,P=0.005)是孕早期发生MA的保护因素。预测孕早期M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C-index为0.912(95%CI:0.874-0.943)。结论列线图中孕妇年龄、环境因素、激素水平能较准确的预测孕早期发生MA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新产程模式下剖宫产和产钳术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分娩结局的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住入院的103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 其中以产钳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组,53例以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为对照组,评估其分娩结局,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孕产妇的影响。采用χ2 检验比较剖宫产及产钳分娩两组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时、产后感染、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III度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切口预后不良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产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66%(1/60)、1.66%(1/60)、3.33%(2/60),χ2 值分别为(4.514 和5.698、4.826,P值分别为 0.040 和 0.020、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6/53)、13.20%(7/53)、15.09%(8/53)],但是研究组会阴III度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发生率为分别为[15.00%(9/60)、13.33%(8/60))、(11.66%(7/60)),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53)、1.88%(1/53)、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切口预后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8.33%)、4(6.66%)],略低于对照组[(6(11.32%)、4(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86、0.233,P 值均>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可明显降低产时、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软产道裂伤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但同时需要注意软产道裂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