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多时相99m Tc-EHIDA显像技术分析生理状态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胆汁排泌功能途径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2岁。胆囊结石组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1.7岁。胆汁反流性胃炎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42.0岁。应用动态多时相99m Tc-EHIDA闪烁显像技术,分析胆汁排泌途经。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排胆分数(GBEF)、排胆率(GBER)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胆囊结石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中,与6例反流阴性和13例轻度反流患者相比,4例呈重度反流患者显像剂在肠道的放射性浓集程度明显减低,且十二指肠开始显影的时间均在35 min后。结论动态多时相99m Tc-EHIDA闪烁显像能生理(非侵入)状态下检测胆汁排泌的途径异常,其临床诊断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复方致炎剂(inflammation soup,IS)1 d组(IS 1 d组)、实验IS 3 d组(IS 3 d组)和实验IS 6 d组(IS 6 d组)。在雄性SD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实验组分别给予1 d、3 d、6 d IS 20μl/d及对照组给予6天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TRPV1在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均可见TRPV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上TRPV1蛋白表达量、阳性细胞数及mRNA明显升高,以实验IS 6 d组最高(P<0.05)。结论: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增加。TRPV1表达上调可能是偏头痛外周敏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甲胺四环素(MC)对偏头痛大鼠痛觉超敏行为、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枢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S组)、新型致炎剂(IS)4d组(IS4组)、IS 7d组(IS7组)、IS/MC预防组、IS/NS预防组、NS/NS预防组、IS/MC治疗组、IS/NS治疗组、NS/NS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各组大鼠眶周痛觉阈值,免疫荧光染色测定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硬脑膜给予IS第3天眶周痛觉阈值较NS组明显下降(P<0.01)。IS/MC预防组眶周痛觉阈值明显高于IS/NS预防组(P<0.01)。IS4组、IS7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IS/MC预防组、IS/MC治疗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分别低于IS/NS预防组、IS/NS治疗组(P<0.01)。IS/MC预防组C-fos平均荧光密度值明显低于IS/NS预防组(P<0.01)。结论在慢性硬脑膜炎症所致的中枢敏化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能仅在启动阶段起作用,对于痛觉超敏的维持无作用。MC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大鼠模型痛觉超敏的发生,但对已存在的痛觉超敏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99Tcm-聚合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由99Tcm-MAA肺灌注显像结合X线胸片检查确诊,并于溶栓治疗1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部分病例于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结果 5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拴治疗前99Tcm-MAA肺灌注显像共观察到347个受损肺段,X线胸片均无相应肺段或亚肺段异常.溶栓治疗后1周复查肺灌注显像,164个受损肺段(47.3%)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次复查,199个受损肺段(57.4%)恢复正常(χ2=10.68,P<0.05).结论 99Tcm-MAA肺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肺栓塞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心肌ECT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的心肌摄取99Tmc-MIBI和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陈旧性心梗64例、正常对照组30例和心绞痛组(AN)76例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对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进行组间协方差分析,并比较组间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OMI组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多发者居多(P<0.01),且总的异常节段数明显多于其它两组(P<0.01);除TPFR之外,OMI组的心舒缩功能参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N组(P<0.01)。结论:OMI心肌摄取和心室功能改变的显示有助于心梗预后状况的准确诊断,对OMI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变化规律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学变化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眭:对45例心肌缺血(AN)、31例阴性对照组和69例陈旧心肌梗死(OMI)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心室功能ECT显像。比较3组断层显像间心肌各壁放射性分布的状况及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AN组呈现可逆性放射性缺损或分布减低;除最大充盈时间(TPFR)外,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峰值充盈速率(PFR)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对心肌的损害和引起PFR和PER减低较OMI组轻,OMI对心脏舒缩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增益比的放射物理质量控制和保证(QA/QC)的策略。   方法  确诊的肺癌和肺转移瘤患者287例, 男184例, 女103例, 平均年龄61.9岁。对无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non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A-NSCLC)亚组和肺转移瘤组常规采用CT靶区定位, 对CT难以确定肿瘤靶区的中央型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the central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A-NSCLC)亚组采用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协助定位; 应用体积剂量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 DVH)等评估TPS的质量并优化; 影像引导粒子植入中必须进行实时的位置校正。对无法单独经皮CT引导植入粒子的晚期中央型病灶结构复杂的肺癌亚组(central lung cancer, C-LC亚组), 要同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fiber optic bronchoscopy, FFB)直视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 植入后必须进行剂量学等验证。   结果  137例的NOA-NSCLC亚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外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 OAR)心、肺及脊髓的平均照射剂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NOA-NSCLC亚组和50例的肺转移瘤组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分别达92.1Gy、106.2 Gy。局控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97%(126/137例)和96.00%(48/50例)。1年生存率分别是91.24%(125/137)和83.40%(42/50)。2年生存率分别是50.36%(69/137)和52.30%(26/ 50)。COA-NSCLC亚组的35例和C-LC亚组的65例患者的局部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2.30%(60/65), 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31/35)和80.30%(53/66);无放射性肺损伤或肺纤维化出现。   结论  恰当的放射剂量学QA/QC策略是保证粒子植入疗法提高治疗增益比的必须措施, 尤其是能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肺损伤或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髓1~2后角星形胶质细胞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痛觉超敏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新型致炎剂炎性汤(inflammatory soup,IS)3d组(IS3 d组)、新型致炎剂7d组(IS7 d组)、生理盐水组、氟代柠檬酸(FCA)预防组(IS-FCA预防组)、FCA预防对照组(IS-NS预防组)、FCA治疗组(IS-FCA治疗组)和FCA治疗对照组(IS-NS治疗组).采用新型致炎剂刺激大鼠硬脑膜模型,应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眶周皮肤的痛觉阈值,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颈髓1~2后角神经元激活标志物C-fos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①Von-Frey结果:与对照组阈值相比,IS3 d组、IS7 d组疼痛阈值下降明显(分别为3d组:6.4±0.3与5.3±0.3,F=40.15;7d组:6.3±0.2与3.0±0.3,F=382.5,均P<0.01),IS-FCA预防组、IS-FCA治疗组疼痛阈值均在给予FCA第4天明显升高(预防组:5.5±5.1与5.1±0.2,F=16.00;治疗组:4.3±0.2与3.0±0.2,F=138.0,均P<0.01).②GFAP免疫荧光:IS3 d、IS7 d组高于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3 d:24.5±4.4与14.8±2.5,F=32.54;7 d:38.9±7.1与14.6±1.8,F=63.56,均P<0.01).③C-fos免疫荧光:IS3 d组较对照组增高(20.4±2.3与8.4±1.1,F=129.0,P<0.01),IS7 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硬脑膜炎症所致的偏头痛痛觉超敏中,我们发现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且其特异性抑制剂FCA能有效预防并缓解痛觉超敏,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启动和维持痛觉超敏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孕妇女的妊娠中止和流产处理是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都是可行的,但是护理要格外注意,如果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不能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的话会严重影响流产的效果也容易对患者造成身心损害,我们通过对370例流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和护理研究得出了有效的结论,总结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战区总医院32例,南阳市中心医院24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8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诊断均符合颈动脉夹层标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非血管内取栓组(53例)和血管内取栓组(33例)。非血管内取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住院期间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比例、颅内出血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卒中发生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两组患者血管闭塞部位、静脉溶栓、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血管内取栓组患者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非血管内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 5%(15/33)比11. 3%(6/53),69. 7%(23/33)比45. 3%(24/53);均P 0. 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