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地佐辛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ER2、HO-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予以常规TME,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加用地佐辛,观察2组患者根治、保肛以及复发的情况,2组患者苏醒即刻、苏醒1 h、苏醒2 h的VAS、SAS以及BCS评分情况,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6个月血清HER2和HO-1水平,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根治率、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麻醉复苏即刻、1 h、2 h的VA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HER2水平在术后6个月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HO-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均未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地佐辛对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同时能降低血清HER2、HO-1水平及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pr2及Noda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Dpr2 mRNA、Nod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Dpr2及 Nodal蛋白的表达。生存率统计采用 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采用 Log-Rank检验,预后分析采用 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Dpr2 mRNA的表达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0.0015±0.008 vs.0.004±0.0004,P<0.000),Nodal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0091±0.0014 vs.0.0048±0.0014,P<0.000)。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而言,结直肠癌组织中Dpr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而Nodal蛋白表达则增加(P<0.001)。同时,结直肠癌中Dpr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无关,结直肠癌中Noda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经生存分析及 Cox 风险模型显示,Dpr2及Nodal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Dpr2/Nodal通路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肿瘤形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 LCA)对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3型直肠癌病人疗效及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IMA3型直肠癌病人10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2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不保留LCA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9.2±25.2)分钟和(145.8±22.5)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4)天和(12.2±2.8)天,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6±2.5)枚和(14.8±2.6)枚,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3.2±1.3)枚和(3.0±1.5)枚,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1%和83.3%,复发或转移率分别为14.3%和1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5.6±5.4)小时和(45.3±8.6)小时,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1.9%和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6%和12.0%、1.9%和4.0%、5.8%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生活质量分别为(56.2±9.2)分和(56.5±10.5)分,术后分别为(78.8±12.2)分和(78.4±1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保证临床安全及疗效的情况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有效降低IMA3型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共7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61岁.发病部位:胃41例(56.94%),小肠24例(33.33%),结直肠6例(8.33%),食管1例(1.39).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SMA、DOC-1、S-100阳性率分别为98.61%(71/72)、70.83%(51/72)、34.72%(25/72)、100.00%(18/18)、5.56%(4/7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其余70例均完整切除.21例行伊马替尼治疗,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9%、79.54%、53.69%.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可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52岁;4例有胎便排出延迟病史,11例自幼儿期有间歇性便秘、腹胀史;14例钡剂灌肠可见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的典型表现,6例行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所有患者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4例行Soave术,4例行Swenson术,8例行Rehbein术,5例行改良Duhamel术。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慢性便秘史、钡剂灌肠和肛门直肠测压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主要诊断依据,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环状混合痔是内痔或混合痔累及肛管的环周,是痔疮较重时的表现[1]。我院对这种环状混合痔患者,大多采用混合痔分段外剥内扎术,手术后都容易因静脉、淋巴回流不畅而引起肛门局部水肿,因此,如何改善术后的静脉、淋巴回流,减轻术后水肿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地奥司明是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以及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于该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应激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应激指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丁二醇(BG)、胰高血糖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CRP、IL-6、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CME手术有助于缓解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肿瘤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的维持,肿瘤血管的生成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参与,包括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作为Ras/Raf/MEK/ERK途径是该网络信号的核心,本文就MAPK/ERK信号通路中各环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联系做一综述,进一步研究其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做出推论。  相似文献   
9.
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diamine telraacetic acid,EDTA)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ICSH)认定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作为较理想的血常规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但EDTA可以导致个别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1],并且与抗凝时间有关,即抗凝时间越长,血小板聚集现象越严重,血小板数量越低[2].目前,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笔者近期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痔出血并EDTA-PTCP行手术治疗患者,现将诊疗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明确诊断39例(48.75%),误诊41例(51.2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54例行小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26例行姑息性手术或改道术;20例患者行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肠瘘、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无其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4%(44/63)、41.27%(26/63)、22.22%(14/63)。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