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门控嵌合抗原受体T(smgCAR-T)细胞系统并在体外验证其抗肿瘤和可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基因全长合成和磷酸钙转染法构建smgCAR-T及其阳性(CAR+-T)和阴性(CAR--T)对照细胞。同时构建表达VEGFR2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A38VEGFR2+)。验证并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再体外验证CAR-T细胞靶向结合能力。在不同的效靶比下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γ的浓度来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分泌功能,用乳酸脱氢酶浓度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证实CAR-T细胞和靶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CAR+-T细胞+MCA38VEGFR2+组具有最强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在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组中,随着C16-(S)-3-甲基吲哚雷帕霉素(Rapalog)滴度升高靶细胞杀伤率逐渐升高;当Rapalog为40 nmol/L时杀伤率达到最大值,为(66.25±13.20)%。分别向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细胞组(A和B组)加入40 nmol/L的Rapalog后,在24 h时可观察到两组杀伤率出现同步升高[(44.25±6.24)%比(49.25±5.56)%,t=1.1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换培养基后,再次添加了Rapalog的A组中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率升高明显;而未再次添加Rapalog的B组中靶细胞杀伤率升高缓慢;此时,A和B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0±3.16)%比(56.50±6.61)%,t=8.873,P<0.01]。结论构建的smgCAR-T细胞在体外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受小分子化合物Rapalog的可逆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OLF)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持续静脉滴注(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根治术(D2)后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胃癌根治术(D2)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DCF方案30例(第1天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5-Fu5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每21天重复)或OLF方案32例(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5-Fu 450 mg/m2静脉滴注,每21天重复)化疗4周期.结果 DCF组总有效率56.7%,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OLF组总有效率56.3%,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Ⅲ~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F和OLF两种方案均是治疗进展期胃癌术(D2)后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差别,但OLF方案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高,是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3.
4.
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仕伦  王琦 《腹部外科》2009,22(3):141-142
腹内疝(internal abdominal hernia)是指脏器通过腹腔内孔隙偏离原来的位置,形成隐匿于体内的异常突起。临床所见的腹内疝多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文献报道腹内疝的发病率约为0.2%~0.9%,占肠梗阻病因的5.8%。由于其往往起病凶险而又难以早期诊断,容易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其是外科医师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体内激活5-氟胞嘧啶靶向杀伤大鼠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建立人直肠癌及人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共24只,将其中18只直肠癌荷瘤裸鼠模型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A组:先给予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以1000U/kg自尾静脉注射,72h后按50mg/kg给予5-氟胞嘧啶前药,每周1次,共3次.B组:按50mg/kg给予5-氟胞嘧啶,每周1次,共3次.C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7周后计算肿瘤体积、瘤重及抑制率.D组:剩下6只人乳腺癌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给药方法 同A组.结果 A组肿瘤重量、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4.28%、52.67%,与C组相比较,P<0.05,B组、C组及D组无明显抑制.结论 抗CEA单抗-胞嘧啶脱胺酶偶联物在体内能特异地识别直肠癌细胞并能有效激活5-氟胞嘧啶前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金三莪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金三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1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γ-IFN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金三莪、γ-IFN及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时,各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影像学变化,按非创伤性指标的肝纤维化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中药复方金三莪抗肝纤维化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8%,与对照组(4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与γ-IFN组(81.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B超影像学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1);与γ-IFN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各项指标仍维持稳定,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金三莪能有效降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疗效,与γ-IFN组相比抗肝纤维化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无γ-IFN所易致的发热、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较少见,仅占胃恶性肿瘤的1%~7%,属非上皮性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2005年至2009年诊治的PGL 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联合金属支架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高龄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作为过渡治疗,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之后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②对照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的同期病人直接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结果①采取过渡性植入金属支架后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24例,其中21例施行根治性切除,2例因转移至肝脏和肺未能切除,另1例因房颤未行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21个月。其中施行根治性切21例均无复发和转移,3例未能切除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对照组:24例采取直接腹腔镜手术治疗,24例行根治性手术,2例因术后肠瘘、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发生胃转移死亡。随访:24例,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比两组病人,发现病人在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生存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直接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的病人,联合金属支架植入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两组病人在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与临床散发性结直肠癌类似且同时表达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Krastm4Tyj/J小鼠与Smad4tm2.1Cxd/J小鼠转换遗传背景后进行杂交建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获得基因型为Kras~(LSL-G12D/-)+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向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黏膜下注射Lentivirus Cre-IRES-Luciferase,在IVIS系统下观察并统计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成瘤情况,对其瘤变组织进行取样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以验证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成瘤能力。结果经培育筛选获得了能够同时表达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构建的病毒载体利用Cre重组酶成功感染并诱导小鼠肠上皮细胞突变而形成癌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Kras~(LSL-G12D/-)+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能在Cre重组酶作用下诱导癌变,模拟了人类散发性结直肠癌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镶嵌血管(MV)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室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5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标本。经CD34和CEA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组织中的MV表达,并与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等临床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0例直肠癌患者中发现20/50(40.0%)存在MV表达。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MV表达的比例分别为1/12(8.3%),1/10(10%),8/15(53.3%),10/13(76.9%)。直肠癌M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41,P=0.001)和远处转移(r=0.423,P=0.002)正相关、与生存时间负相关(r=-0.510,P=0.001)。结论:直肠癌存在MV表达。检测直肠癌中MV的表达对于判断直肠癌的恶性转化、病理过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