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pacemaker function / defibrillation function,CRT-P /D) 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超反应的预测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9例因心力衰竭采用CRT-P /D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不良事件发生等临床数据.以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升高幅度分3组: 超反应组(幅度≥ 15%,14例),中度反应组(5%≤幅度< 15%, 23例),轻度/无反应组(幅度< 5%, 22例) .采用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RT-P /D治疗发生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明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反应组术前心房颤动比例、右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 明显低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P<0. 05),双心室起搏比例明显高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P<0. 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 1. 5年(OR = 17. 54, 95%CI = 1. 41 ~ 216. 96,P = 0. 02) 、RA<35 mm(OR = 23. 70, 95%CI = 1. 60 ~ 349. 32,P = 0. 02) 、双心室起搏比例> 96%(OR = 36. 35, 95%CI = 12. 17 ~ 609. 03,P = 0. 01) 是术后发生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无事件(心衰再住院、恶性心律失常、全因死亡) 生存率超反应组高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Log Rank: P<0. 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复合不良事件的发生,心房颤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 05,HR = 2. 35, 95%CI = 1. 067 ~ 5. 19) .结论 对于CRT-P /D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病程< 1. 5年、RA<35 mm,双心室起搏比率> 96%是发生超反应的重要预测因素,心房颤动是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1导联起始r波振幅(R-V1)对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CRT的108例患者中,遴选出术前心电图为t-CLBBB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55例,根据R-V1振幅分为研究组(R-V1≥0.1 mV,n=26)和对照组(R-V1<0.1 mV,n=29)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专人随访并记录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评估CRT患者心功能应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Association,NYHA)分级变化,测量QRS时限,检测各心腔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等,评估两组患者的CRT反应性及临床获益情况.患者均完成至少6个月随访.结果 CRT前两组间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两组患者QRS波时限、LVEF、FS、LVEDD等指标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对照组ΔLVEF和ΔFS较研究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 术前R-V1<0.1 mV的患者CRT反应性明显优于R-V1≥0.1 mV的患者.R-V1振幅可作为影响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常规电生理标测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XP/Carto3)标测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mature ventricularcontraction,RVOT-P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44例室早病例:36例室早患者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常规组),108例室早采用Carto XP/Carto3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Carto XP/Carto3组).从靶点标测、消融、术中X线曝光以及手术总耗时等时间方面对两种标测方法进行比较;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d和3d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肌钙蛋白Ⅰ(serum 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观察随访疗效.结果 Carto XP/Carto3组在室早靶点标测、成功消融、X线曝光以及手术总时间方面均较常规电生理标测组明显缩短(P<0.01),心肌损伤指标CRP、cTn Ⅰ和CK-MB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4.4% (34/36)和100% (10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随访时,常规组即刻成功的34例患者中有3例室早复发,Carto XP/Carto3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无新的复发病例.结论 Carto XP/Carto3标测指导的消融靶点定位更精准,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更好;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的射频消融仍具有较高成功率,手术费用相对便宜,为经济困难而又确实需要消融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5月对150例临床待诊或已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QTc离散度 (QTc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和支架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15 0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术者 ,根据其结果分为 3组 ,即正常组 (n =44 ) ,有易患因素而冠脉造影正常组 (n =60 )和冠心病组 (n =46)。测量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其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测量其中 2 0例接受了PTCA及支架术的患者术前 ,术后 2h和 7d的QTcd。按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方法计算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冠心病组QTcd显著大于正常组〔( 70 5± 8 2 )ms对 ( 4 4 3± 7 6)ms ,P <0 .0 1〕和有易患因素而冠脉造影正常组〔( 70 5± 8 2 )ms对 ( 4 4 8± 8 0 )ms ,P <0 .0 1〕 ,PTCA及支架术后 2h、7d的QTcd均小于术前〔( 76 2± 8 1)ms对 ( 4 0 2± 4 6)ms,P <0 .0 1;( 76 2± 8 1)ms对 ( 3 8 9± 4 3 )ms,P <0 .0 1〕。QTcd≥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87 0 %、特异性 5 1 9%、准确性62 7%。结论 QTcd离散度增加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8a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呋噻米、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和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86例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6-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现象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就其临床特征、消融策略及消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消融效果不同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分析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结果 共入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4~77(58.36±10.82)岁,病史6个月至2年,患者经消融后腔内即刻静息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00±31.12 mmHg vs 57.09±33.44 mmHg,P=0.01)及早搏刺激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4.09±19.34mmHg vs 139.60±44.52mmHg,P<0.01)均明显下降,随访3个月后心脏超声提示室间隔厚度(18.15±92.84 rmm)较术前无明显差异(19.50±2.67mm,P=0.35),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71.09±31.40 mmHgvs 52.38±35.76 mmHg,P=0.28),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相似,但患者NYHA明显改善(1.64±0.15 vs2.36±0.20,P<0.01).与非反应组(5例)比较,反应组(6例)患者有室间隔厚度更薄、左心室直径更小、BNP更低的趋势.结论 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改善心功能,短期内可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接受CRT治疗的9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CRT术后12个月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RT反应将患者分为反应组(n=47)和无反应组(n=47)。探究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术前、术后24h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与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均短于术前,且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均短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4h,无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T术后24hQTc间期明显缩短及CRT术后24hTpe间期明显缩短是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心电图在预测患者发生CRT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即CRT术后24hQTc间期明显缩短及CRT术后24hTpe间期明显缩短是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桡/尺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624例,其中男346例,女278例,年龄33~84岁,临床上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无禁忌证。使用5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首选穿刺右侧桡动脉,若失败再选择穿刺右尺动脉、左桡动脉或左尺动脉,分别使用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19例患者经桡/尺动脉径路成功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5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而改股动脉径路成功。结论经桡/尺动脉入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极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