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明  王火平  胡笑蓉  黄左安  黄丹丹  王咖  张顺 《浙江医学》2015,37(16):1371-1374,1379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胆汁淤积的部分分子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5只,建立肝硬化、HIRI模型。A组为正常大鼠HIRI组,B组为肝硬化大鼠假手术组,C组为肝硬化大鼠HIRI组。每组大鼠肝门阻断时间为30min。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后第1、3、5天的胆汁DBil、TBil含量,血清AST、ALT、TBil、DBil含量;Westernblot分析各组大鼠术后第1、3、5天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sep蛋白的细胞亚定位。结果术后第1天,C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第3天,C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均低于A组和B组(均P<0.05);术后第5天,3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大鼠术后第1、3天血清AST、ALT水平均高于A组,术后第1、3、5天血清TBil、DBil含量均高于A、B组(均P<0.05)。术后第1、3、5天,C组大鼠Bsep蛋白表达量均低于A组,术后第3、5天均低于B组(均P<0.05);C组Mrp2表达均低于A、B组(均P<0.05)。肝细胞Bsep蛋白明显向细胞质移位。结论与正常肝脏相比,硬化肝对缺血耐受能力差,HIRI后硬化肝的胆汁淤积情况更加严重。Bsep、Mrp2表达降低以及Bsep蛋白由细胞膜向细胞质移位的改变在硬化肝HIRI后胆汁淤积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知识掌握情况,为有效开展非户籍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普陀区非户籍人群(建筑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企业工人、外省市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综合知识得分为4.58±1.74分(满分为10分)。高中及以上者综合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者(OR=2.169,P<0.01);月收入低于1000元者综合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大于等于2000元者(OR=0.385,P<0.05);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综合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OR=0.535,P<0.05);建筑工人综合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OR=0.451,P<0.05)。结论非户籍人口对结核病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以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人群为重点,采取适合非户籍人口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舒明  徐飚  沈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107-1109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综合性医院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现状及分布特点,以便加强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上海市某区4所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MRSA感染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所调查的4所医院在2008年度共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248例,其中MRSA感染203例,占金黄色葡葡球菌感染的81.85%。全院住院病人中MRSA感染发病率为2.68‰,病人主要分布于ICU,占32.5%。医院MRSA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27.59%。结论该区4所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MRSA感染率为2.68‰,MRSA在检出的金黄色葡葡球菌中占81.85%,需要加强ICU MRSA感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以减少临床上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收集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2例。结果 2例患儿均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基础上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且辅检结果提示更高CRP、动态冠状动脉彩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KDSS是KD少见但严重的表现形式,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最大程度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199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肝移植中心首先尝试了原位劈离式肝移植(SLT),这种最初为获得活体供者移植器官设计的方法被应用于有心跳的脑死亡供者。随着近10年的发展,SLT除了为儿童供肝外,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成人受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受者与移植器官存活率甚至超过了全肝移植术。SLT为缓解供肝短缺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猪原位辅助性肝移植(APOLT)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良种幼猪18头,其中12头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另6头作为肝移植的供者。将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幼猪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进行APOLT术,切除受者肝脏左叶,将修整后的供肝右叶移植于原肝左叶肝床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肝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肝门静脉行端侧吻合,受者脾动脉在结肠后与供肝动脉行端端吻合,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对照组7d生存率仅为17%,而实验组为83%。实验组术后第7d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检查示原肝细胞再生明显。结论门静脉注射氨基半乳糖 脂多糖诱导的猪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APOLT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 ,随着肝移植的发展 ,供肝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扩大供肝来源 ,合理使用脂肪变性供肝。大量的事实证明[1,2 ] :供肝脂肪浸润程度 (脂肪变性肝细胞的数量 )与肝移植术后供肝原发性无功能 (prima rynonfunction ,PNF)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脂肪变性供肝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减少PNF的发生。其方法较多 ,发展较快 ,各有利弊。1 外形判断供肝植入受体前 ,外科医生首先观察到的是供肝的大体形态、质地、边缘。若供肝柔软、紫红色、边缘锐 ,这样的肝一般认为是“好肝”。而外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 72只 ,制备成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模型 ,而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士的宁 +甘氨酸治疗组和甘氨酸治疗组 ,每组各 18只。分别于再灌注后 1、3、2 4h检测血浆中内皮素 (ET)、透明质酸 (HA)、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谷丙转氨酶 (ALT)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的变化 ,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 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 ,甘氨酸治疗组中ET、HA、TNF α及ALT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 (P<0 .0 1或P<0 .0 5 ) ,SOD值相应升高 ,同时光镜下肝窦内皮细胞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 ,士的宁可部分拮抗甘氨酸的作用。结论甘氨酸对鼠肝热缺血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这种作用可能与肝窦内皮细胞及枯否细胞膜上的甘氨酸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70%的鼠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胆酸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毛细胆管膜上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Mrp2定位的改变。结果再灌注后6 h、1、3 d,Bsep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9±0.044、0.240±0.078、0.224±0.068),与胆汁、血浆中胆酸的异常改变一致。Mrp2表达的明显下调仅发生于再灌注后的6h(mRNA表达水平为0.038±0.032),与再灌注后1 h~5 d胆红素的异常变化不相符。再灌注后6h—5d,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定位减少、向胞浆内分布。结论Bsep表达的减少以及Mrp2定位的异常是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舒明  喻贵 《临床荟萃》2022,37(10):912
目的 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 dimer,DD)水平均较高,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亚组IL-6、TNF-α、hs-CRP、DD、Fi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Fib和DD水平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420,0.498,0.305,0.473,P<0.01),PT、APT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及凝血功能(Fib、DD)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