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 4 0例 )、非冠心病患者 ( 2 3例 )颈动脉、股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冠心病组增高 (P <0 0 1) ,且股动脉硬化指标与冠脉病变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股动脉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对老年高危人群有必要定期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
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
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
析。结果(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
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
别为.7% (1.4~4.1),2.7% (1.3~4.0),5.2% (3.5~6.9),趋势P值=0.04;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
3.2% (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
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观察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少兰  孙花  肖敏  田相亭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37-1439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比观察不同机制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患者分成福辛普利组31例,伊贝沙坦组31例,对照组34例,应用高频超声对比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后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和喷硝酸甘油的反应。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下降至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辛普利组和伊贝沙坦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无创、准确地观察福辛普利和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有益于临床药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福辛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1个月内未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伊贝沙坦组,治疗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DD)超声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DD、血浆NO、ET1和vWF水平的变化。结果(1)肱动脉超声检测两组用药后FDD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福辛普利组分别为(640±126)%和(507±125)%,伊贝沙坦组分别为(654±137)%和(488±128)%,(P<001),其余各项指标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血浆NO、ET1、vWF水平变化两组用药后NO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1910±584)μmol/L和(1509±391)μmol/L、(2044±575)μmol/L和(1522±372)μmol/L,P<001〕;ET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减少〔(2804±783)pmol/L和(2176±756)pmol/L、(2772±823)pmol/L和(2201±653)pmol/L,P<001〕;两组用药前、后vWF水平为(8529±971)%和(7532±791)%、(8629±982)%和(749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且与福辛普利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共298例,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共分为三组:第一组<5.5%(n=31),第二组5.5%6.5%(n=177),第三组>6.5%(n=90),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组(HbA1c>6.5%)与中低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尿病病史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r=0.024,p=0.684),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APO-A、APO-B、高敏C反应蛋白多因素后Spearman偏等级相关(r=0.061,p=0.364)。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托伐普坦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诊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n=125)未使用托伐普坦和治疗组(n=76)使用托伐普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水肿改善和血钠升高水平显著(P0.05),血肌酐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差异。结论:托伐普坦可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和水肿情况,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浆丙二醛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血浆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0例,以及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人群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浆常规生化指标、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MI、HDL-C、ApoA-1、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hs-CRP、MD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到急性心肌梗死组呈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MD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MDA水平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与MDA水平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这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抗炎、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特点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岁以上老年女性、男性患者各42例。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以双支、三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以C型及B型病变为主,与老年男性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性、女性两组间危险因素除吸烟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三支病变、C型及B型病变为主,影响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处理情况,探讨非梗死相关动脉的处理时机。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AMI患者252例,其中未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用药物治疗51例,行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而需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患者196例,其中7d内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排除急诊PCI治疗当时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患者)19例,7—14d内处理的患者81例,28-35d处理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的重点为各组3个月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结果与其他组相比,28—35d干预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9.38%)、因心源性疾病二次入院率最低(10.4%)(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第28—35天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治疗学是指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昼夜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变化规律。研究给药时间和方法,以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的学说。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人体的时间生物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或通过特定的给药技术使药物作用与疾病的发生节律相一致,从而达到优化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