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王刚  毕聪  潘鑫 《现代肿瘤医学》2020,(12):2075-2079
目的:探讨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入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60例在DSA引导下行永久性支架植入姑息治疗(支架组),另60例行常规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支架组手术成功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术后发生支架再狭窄3例,肠穿孔2例),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需人工肛门,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96.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内感染8例,腹腔感染3例),术后1年随访生存率为95%,所有随访患者均未进行放化疗。术后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均明显缓解,但支架组与对照组相比,肠梗阻症状缓解更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住院费用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的患者,DSA引导下置入的钛镍记忆合金支架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并且患者生存时间与外科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116例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镇江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3例;年龄23~96岁,平均(55.1±14.0)岁。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本特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送达医院时的生命体征等。 结果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占全部患者的22.4%,65岁以下患者占78.4%。卒中患者以男性居多(62.9%),城市居多(72.4%)。从卒中症状开始到到达医院的时间平均为27 h(范围为0.5~72 h)。40例患者(34.5%)在症状出现后4.5 h内(窗口期)到达有溶栓能力的医院。患者总体NIHSS为(15.71±7.52)分,出血性卒中患者[(17.54±7.54)分]高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4±7.15)分](P<0.05)。所有脑卒中患者入院平均GCS评分为(12.12±3.35)分,缺血性卒中为(13.07±2.56)分,出血性卒中为[(11.11±3.80)分](P<0.05)。 结论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卒中患者以65岁以下患者为主,男性居多,尽管患者意识水平尚可,但普遍病情较重,而且仅约1/3患者能短时间到达医院。因此,社会、媒体和医疗机构应积极的宣传,使人们提高对危险因素和卒中的认识。急救中心也应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院前应急救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总结镇江市急救中心2011年5月19日救治56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经验。结果 56例患者经院前对症处理后,均安全送达镇江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途中未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结论应预防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及时响应,积极对症处理,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是院前成功救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手术治疗癫痫对其远期疗效及智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9例伴癫痫的TS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作症状学、EEG及头颅MRI的特点,随访远期发作的控制情况及智力水平。结果:术后随访24~30个月(平均26.1个月),EngleI级8例,EngleIV级1例。8例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中,5例智力水平显著提高,IQ平均增高18.2,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7岁。3例无明显变化,IQ平均增高2.3,手术时平均年龄为20.3岁。结论:在一部分TSC患者,当发作症状、MRI上的结节的部位、EEG痼样放电的部位一致时,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控制发作。手术时年龄较小的患者随发作的控制智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astleman’s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s病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MSCT特征。结果:9例中5例位于腹盆腔,4例位于腹膜后。9例中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局限型7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局限型和弥漫型各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Castleman’s病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弥漫浆细胞型Castleman’s病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12KDIGO指南诊断及分期标准,收集92例临床确诊为AKI患者,并将其分为AKIⅠ期组5 3例,Ⅱ期组2 6例,Ⅲ期组1 3例;收集同期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Ⅰ-Ⅳ期)30例(CK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所有入选者均于确诊后空腹抽取2 4 h内血标本,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血胱抑素C(Cys 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FABP含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分析HFABP对AKI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根据ROC曲线寻找HFABP的最佳截断值以及HFABP诊断AK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血清HFABP水平:AKIⅠ期组及AKIⅡ期+Ⅲ期组H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 5);HFABP水平随着AKI进展而升高,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Ⅰ期组HFABP水平稍低于CKD组(P0.05),而AKIⅡ期+Ⅲ期组HFABP水平高于CKD组(P0.05);(2)血清Cys C水平:AKIⅠ期组及AKIⅡ期+Ⅲ期组Cys 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AKIⅠ期组Cys C水平均稍低于CKD组(P0.0 5),AKIⅡ期+Ⅲ期组Cys C水平稍高于CK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FABP和Cys C呈正相关(r=0.821,P0.05)。在AKIⅠ期患者中,HFABP诊断AKIⅠ期的最佳截断值为1 5.1 6 ng/ml,HFABP和Cys C诊断AKIⅠ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 7 1、0.7 3 3;HFABP诊断AKIⅡ期+Ⅲ期的最佳截断值为20.12 ng/ml,HFABP和Cys C诊断AKIⅡ期+Ⅲ期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918。结论 HFABP是一种检测AKI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于AK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准确、无创的肺结节术中定位方法,以供更多的术者参考,惠及更多的肺结节患者。方法:收集100例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胸心外科行亚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结合术前CT影像,测定肺结节在胸壁内侧壁层胸膜上的定位点后,电凝钩留置在此点上,嘱麻醉师充分鼓肺后屏气,电凝钩在肺表面留下烧灼点,为肺小结节在胸膜表面的定位点。切下标本后,测量肺表面定位烧灼点与结节之间距离、结节与切缘距离数据,来评价定位准确性。结果:定位准确率达99.1%,其中仅有1例患者肺小结节与定位点有明显偏差(>1.5 cm),二次切割后找到肺结节,其余患者均为一次性切除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胸腔内胸壁定位法无创、简便、安全,无并发症发生,尤其对特殊部位肺结节能较准确定位,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科  潘鑫  张帆  杨胜良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1646-1647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0.1%,我国估计有75万患者,且每年以0.8%的速度增长,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属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者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阿立哌唑及利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也明显慢于T1时(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