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心肌标志物的正确应用为临床准确诊断、鉴别心血管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现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研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目的 了解H-FABP的理化性质和临床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疑似AMI患者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6h、6~12h两个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灵敏度,同时测定15例非AMI疑似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H-FABP、cTnT、CK-MB水平,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结果H-FABP在发病〈6h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4%,明显优于cTnT的50%、CK-MB的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6~12h,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100%、cTnT为92%、CK-MB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AM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住院患者8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N-7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胱抑素C(cystatinC,Cys C)、肾小球滤过率]、L-FABP水平的差异,分析尿L-FABP水平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尿L-FABP水平预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AKI组入院后第一次检查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Cys C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在入院12 h时尿L-FABP水平开始升高,而非AKI组的尿L-FABP水平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AKI组入院第12 h、第24 h、第48 h时尿LFAB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患者入院第12 h的尿L-FABP与入院后第一次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Cys C均呈正相关(r=0.234,0.308,0.274,0.295),尿LFABP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阈值为49.46,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5.83%,约登指数为0.558,曲线下面积为80.89%。结论 AKI患者的尿L-FABP水平异常升高,尿L-FABP可作为预测患者发生AKI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后不同时刻的静脉血进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检测结果,比较单项检测和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水平。结果在入院后3h,H-FABP阳性率为97.1%,显著高于hs-CRP和cTnT的阳性率(P〈0.05);cTnT、hs-CRP均在发病后24-48h达到峰值,在发病后72h,hs-CRP、H-FABP、cTnT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单项检测中,H-FABP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最高(96.5%、96.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了100.0%,同时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达97.8%。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能有效降低误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0对膀胱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了48例膀胱癌和21例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FABP6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FABP6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FABP6的表达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FABP6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FABP6的蛋白表达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P<0.01)。FABP6蛋白表达增加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1.0.037)。同时,FABP6蛋白的表达上调与膀胱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41)。结论FABP6的过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表达于人类肝脏、小肠、胰腺和肾脏,能结合并转运脂肪酸,具有抗氧化及信号转导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L-FABP是多种肾脏疾病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能早期发现肾脏损伤、监测肾脏疾病进展及反映肾脏疾病预后,并且L-FABP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因此L-FABP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L-FABP与肾脏疾病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及其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应用在预测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以期能为临床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便可靠的方法.方法 前瞻性收集心脏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h的血和尿标本,分别检测Scr、尿L-FABP和NGAL水平,比较AKI和非AKI患者术后各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AKI的准确性.结果 总共109例患者中26例(23.9%)发生了AKI,其中AKIN Ⅰ、Ⅱ和Ⅲ期分别占46.2% 、34.6%和19.2%.尿L-FABP 和NGAL水平在AKI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h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其浓度变化明显早于Scr.两时间点各标志物单独预测AKI的发生及Ⅱ和Ⅲ期AKI的AUC均在0.81~0.87.用Logistic 回归方程联合术后同一时间点的尿NGAL和尿L-FABP,则术后即刻和术后2h预测术后AKI 及严重程度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 AUC=0.911~0.927).结论 尿L-FABP和尿NGAL在心脏术后AKI早期即显著升高,比Scr能更早地预测AKI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两者联合应用则可使诊断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 2 0例胃癌患者 (胃癌根治 87例 ,胃癌姑息切除 33例。)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对照。对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于术后 1 ,3 ,6 ,9,1 2个月检测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 ,每 3个月随访 1次 ,观察其复发情况 ,至少随访 1 2个月或至死亡。结果 胃癌组血清C -反应蛋白(CRP)、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和α -酸性糖蛋白 (α 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铜蓝蛋白 (CER)、转铁蛋白 (TFR)和前白蛋白 (PA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根治组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根治组术后复发者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 )。CRP ,α1 AT和α AG阳性组复发率 (60 % ,63 .3 % ,46 .1 5 % )显著高于阴性组 (1 4 .2 8% ,1 3 .1 6 % ,1 4 .85 % )。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能为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40例AKI患者及30例AKI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血标本,同时选取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AKI患者血HMGB1、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检测AKI患者各分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前与肾功恢复正常后血HMGB1、Cys C、Cr水平并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30例AKI高危人群入院后0 h、6 h、12 h、24 h、48 h的血HMGB1水平,并与同时段血Cys C、Cr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AKI患者组,血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HMGB1水平与AKI患者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肾功能恢复正常后,血HMGB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在AKI高危人群组,血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进展至AKI者血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进展至AKI者。(3)在AKI高危人群组,出现急性肾损伤前,血HMGB1较Cys C、Cr更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HMGB1水平在肾脏损伤早期即有变化,且与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可望作为AKI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L-FABP)及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以及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需行RRT的AKI患者共48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留取尿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L-FABP及尿IL-18水平。随访90 d,记录预后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尿L-FABP、尿IL-18、APACHEⅡ评分及其联合后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入选的48例患者中,28 d内死亡20例(41.67%),28 d内依赖透析23例(47.9%);90 d内死亡28例(58.3%),90 d内依赖透析20例(41.67%)。(2)尿IL-18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19和0.844;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依赖透析的AUC分别为0.706和0.645。(3)尿L-FABP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7和0.734;预测患者28 d及90 d依赖透析的AUC分别为0.719和0.674。(4)联合尿IL-18和尿L-FABP,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死亡的AUC分别提高至0.78和0.866;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依赖透析的AUC分别提高至0.741和0.684。(5)将尿IL-18、尿L-FABP与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患者28 d及90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04和0.895;预测28 d及90 d内依赖透析的AUC分别为0.802和0.746。结论:尿L-FABP和尿IL-18可单独预测AKI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后预测能力提高,再与临床指标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能力再次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肌酸磷酸激酶(CK)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7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手术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2例,观察组2(行手术治疗发现无肠坏死者)15例,分别在入院时、术后第1d、术后第3d采静脉血,检测血标本中IFABP及CK的含量;正常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静脉血1次。结果:两观察组入院时血清IFABP及CK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第1d,两观察组IFABP水平均降至正常,CK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d,两观察组IFABP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CK水平较前明显降低。结论:IFABP及CK是诊断肠缺血、肠坏死的敏感指标,且IFABP对肠梗阻术后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含量水平在肝纤堆化患者中的变化,分析LN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饲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LN水平,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健康献血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差异,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LN水平在慢性肝炙患者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4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王著性(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雏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测定血清LN水平对肝圩维化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7至2008年间2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门静脉开放后2、4、6、12、24、48、72和120 h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检测Scr和尿NGAL及L-FABP水平。根据急性肾损伤网(AKIN)标准中的Scr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观察两组各时间点尿NGAL、尿L-FABP和Scr水平的动态变化;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尿NGAL和L-FABP诊断AKI的精确性。 结果 25例患者中11例发生了术后AKI,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AKI组与非AKI组的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8±50.32) 比(59.84±14.72) μmol/L,P < 0.05]。AKI组与非AKI组术后2~120 h尿L-FABP均显著升高,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1.41(1036.89~4048.93) ng/mgCr比5246.97(2406.33~7688.21) ng/mgCr,P < 0.05]。AKI组术后2、4、6 h尿NGAL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9.02(29.79~237.29)比22.94(8.69~46.23) ng/mgCr,29.34(16.06~536.91)比 12.66(8.91~22.78) ng/mgCr和34.23(11.47~81.26)比11.84(6.57~20.10) ng/mgCr,均P <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与尿L-FABP相比(当4 h截断点为3451.75 ng/mgCr时,AUC为0.760),尿NGAL对早期诊断AK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4、6 h的截断点分别为43.02、26.97和17.19 ng/mgCr时,AUC分别为0.766、0.773和0.773)。 结论 尿NGAL在肝移植术后早期AKI的诊断上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许能作为肝移植术后AKI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但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早期血清β痕迹蛋白(βtrace protein,β-TP)明显升高,是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检测指标之一[1-2].我们检测了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评估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163例,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年龄(60.89±14.13)岁,BMI(25.01 ±4.36)kg/m2;女84例,年龄(62.37±10.13)岁,BMI(25.21±3.93) kg/m2.病程(10.61±7.15)年.按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白蛋白尿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选取60名本院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反应蛋白在腹股沟嵌顿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接诊的74例诊断为腹股沟嵌顿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经手术探查进行分析。 结果(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到腹股沟疝缺损的腹壁影像,能够判断嵌顿内容物的性质;(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直疝嵌顿占1.35%,斜疝嵌顿占91.89%,股疝嵌顿占6.76%,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3)嵌顿内容物的分布比例,内容物在肠管所占比例为56.76%,比例最多;内容物在大网膜的比例为39.19%;内容物在阑尾合并肠管中比例为2.70%;内容物在卵巢中的比例为1.35%。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4)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与之存在密切相关性。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反应蛋白在腹股沟嵌顿疝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组 (SMA组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2 ,4h取血 ,检测各时点的血清IFABP、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BB型同工酶 (CK BB)和乳酸脱氢酶 (LDH )。结果 对照组血清I FABP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MA组结扎后 1h血清IFABP水平迅速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 ;结扎 2h达高峰。血清中CK ,CK BB和LDH活性均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CK ,CK BB和LDH出现显著性升高的时间依次为缺血后1,2 ,4h(P <0 .0 5 )。结论 IFABP是小肠缺血性疾病的早期、特异、敏感的生化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7月,59例患者行首次单纯OPCAB.根据围手术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值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将患者分为正常组(Ⅰ组)、心肌损伤组(Ⅱ组)和心肌梗死组(Ⅲ组),分析各组H-FABP、CK-MB、cTnI含量的变化,并应用ROC曲线分析H-FABP诊断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截断点和应用价值.结果 Ⅲ组的H-FAB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及Ⅰ组(P<0.01),H-FABP峰值出现时间早(人ICU 2 h即达到高峰),维持时间短(入ICU 4 h即开始下降),术后1天回到基线水平.经ROC曲线检验,以H-FABP 22μg/L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截断点,入ICU即刻诊断灵敏度为90.9%,特异性为77.1%.入ICU 2 h的H-FABP值灵敏度为72.7%,特异性为75.0%.结论 H-FABP有助于OPCAB术后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家族的一员,是一种表达在人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酸结合蛋白质,分子量14.4 kDa~([1])。近期研究发现L-FABP在肾脏损伤和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