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G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GA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每天早餐后口服帕罗西汀,有睡眠障碍者允许睡前服用唑吡坦;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周至第3周期间,每天给予1次rTMS治疗(周六、周日除外),共治疗10次.于入选时及治疗1,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于治疗第4周末复查各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脑电图.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还发现rTMS对改善GAD患者睡眠也有促进作用.在4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有头痛(头晕)、血压升高等副反应发生,但程度均比较轻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脑电图异常病例.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GAD具有协同疗效,可进一步提高GAD患者有效率及缓解率,同时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抑郁症与焦虑症共病患者6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TMS组(帕罗西汀+rTMS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假rTMS刺激组)33例。2组患者均于入组次日早餐后口服帕罗西汀,TMS组与入组后第3周开始rTMS治疗,对照组行假rTMS刺激。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判断疗效,并对照不良反应量表(TESS)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过程中,TMS组服用帕罗西汀平均剂量为每日(28.4±3.1)mg,对照组为每日(35.9±3.5)m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2、4和6周后,2组患者的HAMD-17和HA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时间点,TMS组患者的HAMD-17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TMS组治愈18例(58.06%),对照组治愈12例(3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可有效地改善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改善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9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根据2周末PANSS减分率分为早期改善组51例(≥20%)和非早期改善组39例(<20%)。选择同期45例女性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清BDNF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改善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较低(均P<0.01),治疗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期改善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较高(均P<0.05)。非早期改善组治疗前,治疗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早期改善组和非早期改善组第2、8周末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是治疗2周末早期改善的影响因素。治疗第8周末早期改善组治疗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非早期改善组的59.0%(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BDNF异常降低,但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且治疗前BDNF水平对早期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闭经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一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生育,还会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多数研究提示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是闭经的主要原因,但是极少有前瞻性研究评估这一假设。目的找出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出现闭经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入院时处于月经周期的中间时段、未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清中6种生殖激素的水平,即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水平。将利培酮治疗12周内未来月经的31例患者(闭经组)与年龄匹配、月经仍然规律的31例患者(对照组)对照,比较上述激素水平。结果我们发现育龄妇女利培酮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升高4倍,但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闭经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泌乳素水平差异不明显。然而,治疗前闭经组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治疗前其他5种生殖激素水平后,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仍然与治疗期间出现闭经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不支持高泌乳素血症导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闭经这一观点。如果本研究结果中雌二醇水平的预测作用能够得到大样本研究的证实,那么临床医师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易发生闭经的高风险患者而言可以优先选用导致闭经风险低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科  潘鑫  张帆  杨胜良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1646-1647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占人群的0.1%,我国估计有75万患者,且每年以0.8%的速度增长,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属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者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阿立哌唑及利培酮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63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32例(药物治疗和常规宣教+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1例(药物治疗+常规宣教),治疗药物采用小剂量米氮平,为期4周,在入组时及4周末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前后多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评价睡眠质量和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的总睡眠时间(TST)、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变慢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歪曲认知,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对8项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633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治疗6周后,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1.27,95%CI为(0.65~2.49),显著性检验Z=0.70(P=0.4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1,2,4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西酞普兰比帕罗西汀减分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仿,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方面,西酞普兰引起嗜睡、便秘、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显著少于帕罗西汀,但失眠、多汗显著多于帕罗西汀。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的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现状,为制定并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抽取浙江省14家精神病专科医院,从每家医院中以月份为单位抽取2010年3个月的出院患者病案共7 684份。通过查阅病案统计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不同精神病病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等级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构成比,对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3.41%,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病类型及医院等级有关;感染部位前3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结论加强老年患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是精神病专科医院院感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ni-CEX+DOPS教学法在老年精神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老年精神科实习的62名护士,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试验组采用Mini-CEX+DOPS教学法。实习4周后,对比两组实习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应变能力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ni-CEX+DOPS教学法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护理带教中可以显著提高其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应变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1 0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OR=3.50,95%CI为(2.37,5.15),P<0.000 01]及心电图缺血改善有效率[OR=3.32,95%CI为(2.23,4.95),P<0.000 01]均较高。结论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