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到了晚期都没有什么特效疗法,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早期的诊断方法及有效治疗。我们应用感觉神经测量仪(Neurometer)对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尿病组MMC 正常者仅27 .5 % (14/51)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其中MMC Ⅲ期缺失者占41 .1 % ,MMC 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5) 。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穴位体表血流量昼夜生理变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瑞典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F_2型对21例(男10例、女11例)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及心肺肝肾疾患的正常人(年龄22~37岁)进行24小时动态穴位体表血流量测定。测定部位为:双侧三阴交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双侧甲襞、指腹、耳心及膻中穴、鼻心穴、舌尖、舌左、舌右、舌中,共18个部位,每隔三小时测定一次即8:00、11:00、14:00、17:00、20:00、23:00、2:00、5:00共八次,每次每个部位测量30秒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22例糖尿病人4400个红细胞形态的异常百分比,并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口形、嵴形红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2.64±1.27比4.29±1.03,P<0.001),细胞渗透脆性明显上升(0.17±0.04比0.33±0.17,P<0.05)。提示,糖尿病人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出现不仅与红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外,还可能与红细胞所处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度的环境有关。而影响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的因素较为复杂,红细胞的圆形隆起在降低其渗透脆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测定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是指晚8点以后不吃不喝,第二天清晨抽血测定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饭时按时服降糖药或打胰岛素,从吃第一口饭计时间,饭后2小时所测的血糖。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应该〈110mg%,饭后2小时血糖应该〈140mg%。对于高龄老人或胰岛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经常低血糖的病人,血糖数值可以放宽一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情况, 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1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72例, 女性81例. 年龄57.0±10.0岁, 病程8.2±7.5年. 所有病例均由眼科医生散瞳查眼底, 部分行荧光造影检查, 确诊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采用放免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确诊有无尿病肾病(DN), 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液粘度并观察其甲襞微循环情况, 包括微血管形成、微血管流态和微血管周围状态. 所有资料用SPSS6.0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R者90例. 在这90例中并发DN者80例, 占88.9%, 非DR组63例中并发DR者38例, 58.5%, 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与非DR组相比, DR组中SBP、全血粘度指标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均显著增高; (P<0.05, P<0.001, P<0.001); 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中、轻度异常组(P<0.05); DR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微血管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均显著高于非DR组, 而血液流速显著低于非DR组, 并有明显的细胞聚集和袢周渗出(P<0.05). 结论: Ⅱ型糖尿病并发DR和DR中并发DN与非DR组相比其SBP, 全血高低切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价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 (商品名亚莫利 ,Amaryl,安万特公司 )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无磺酰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0 4例 ,以 2 :1的比例随机分入格列美脲组和格列苯脲组 ,观察时间为 16周 (8周剂量调整期 ,8周维持期 )。结果格列美脲降血糖的有效率为 88.7% ,格列苯脲组为 83.3%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格列美脲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和HbA1c方面和格列苯脲同样有效。格列美脲对于餐后 2h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升高作用低于格列苯脲 ,但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两组相似。格列美脲组对肝肾功能和血压无不良影响 ,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 (18.2 %vs 33.3% ,P <0 .0 5 )。结论 格列美脲治疗 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改变以及临床影响因素的分析. 方法: 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216例住院2型糖尿病人的GFR,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肾病分为四期, 还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压、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 比较各期GFR改变以及多项临床指标对其影响. 结果: 发现随着DN的进展, 各期GFR(ml/min)均值依次降低(Ⅰ期84.0±18.7, Ⅱ期79.0±21.0, Ⅲ期69.0±15.9, Ⅳ期53.7±18.2), UAER(μg/min)逐渐上升(Ⅰ期4.5±2.4, Ⅱ期94.0±57.9, Ⅲ期314.0±604, Ⅳ期724.0±923.8),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507 0, P<0.001). 在任何一期DN患者中, 有高血压病史者的GFR均比同期无高血压史者都有显著性下降(Ⅰ期76.3±17.4 vs 84.9±18.7, Ⅱ期67.9±22.9 vs 82.1±19.6, Ⅲ期55.7±17.2 vs 69.2±12.0, Ⅳ期47.5±17.2 vs 57.7±17.9, P均<0.05); DN早期高血糖可以使GFR明显升高(P<0.05), 而DN晚期高血糖使GFR上升的作用不明显; 以GFR为因变量, 以上述临床多项指标为自变量, 进行GFR的多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和收缩压分别与GFR呈独立负相关(r为-0.56, -0.28, P<0.005). 结论: GFR是目前临床上反映DN不同阶段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二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合并高血压的DN患者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 还要有效地控制血压, 才能达到有效地减慢GFR的下降速度, 延缓DN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