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茴三硫治疗慢性肝损害北京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茴三硫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瘀胆性肝病等的保肝、利胆和解毒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按病例选择标准将人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茴三硫组,70例)给予茴三硫25mg,tid;对照组(硫普罗宁组,36例)给予凯西来1片,tid;两组疗程均为8周。根据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的判定标准,来评估两组药物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茴三硫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27.1%和80%,硫普罗宁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6%、27.8%和83.3%,治疗前后两组的各症状及肝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两组间无显没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茴三硫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馒性肝损害,可以明显减轻患症状,改善肝功能,其疗效与硫普罗宁效果相近,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 3 3 4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并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 3 2人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 ,并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55人作为无并发症组 ,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年龄相接近的正常对照组 ( 4 0例 )比较。结果 :血清vWF水平正常对照组 0 .92U± 0 .44U/ml;无并发症组 1.15U± 0 .42U /ml ;微血管并发症组 1.3 7U± 0 .44U/ml;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空腹血糖分别与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ExpB分别为 3 .0 2 3 ,1.3 3 7,P <0 .0 5~ 0 .0 1) ,以vWF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分别与vWF呈显著独立正相关 (B =0 .53 ,0 .3 5,0 .2 9,P <0 .0 5~ 0 .0 1)。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以vWF升高所反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Ⅱ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文献报道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性激素水平异常 ,而且性激素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血管病变、血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变化近年来大多数文章认为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睾酮(T)降低、雌二醇 (E2 )升高、雌二醇与睾酮比值 (E2 /T)升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SHBG)降低。有报道 :男性糖尿病病人的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激素 (LH)以及雌二醇与睾酮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 。…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死亡及终末期肾病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第84届内分泌协会年会上报告了一些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观点。内容包括:HOPE研究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甚至是肾功能不全的保护药;ACEI可能能够预防糖尿病;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阻滞剂(ARB)肾保护作用的证据;糖尿病中血压控制的重要性;ARB改善这些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使用ACEI和ARB的临床建议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22例糖尿病人4400个红细胞形态的异常百分比,并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口形、嵴形红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2.64±1.27比4.29±1.03,P<0.001),细胞渗透脆性明显上升(0.17±0.04比0.33±0.17,P<0.05)。提示,糖尿病人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出现不仅与红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外,还可能与红细胞所处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度的环境有关。而影响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的因素较为复杂,红细胞的圆形隆起在降低其渗透脆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影响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影响 ,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 2 1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GF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GFR下降组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腰臀围比值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 (P <0 .0 1 )。② 2组的GFR、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的对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糖尿病病人GFR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年龄、肌酐、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史和尿素氮。提示 :为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 ,除了要有效控制血糖外 ,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和积极防治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不同 ,将 92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II型组 31例 ,ID型组 30例及DD型组 31例。用苯那普利治疗 6个月后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平均动脉压 (MABP)、肌酐清除率 (Ccr)及ACE的变化。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后 3组UAER、MABP、ACE均下降 ,以II型组下降幅度最大 (分别为 58.6%、2 .87kPa和 72 .3% ) ,DD型组下降幅度最小 (P <0 .0 5) ;而Ccr在DD型组下降幅度最大 ,II型组下降幅度最小 (P <0 .0 5)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型对UAER下降率有显著回归效果(R2 =0 .72 ,P <0 .0 0 1 )。提示 :ACE基因型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II基因型患者对ACEI治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羟苯磺酸钙对血液流变及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国产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药物羟苯磺酸钙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粘滞度、红细胞脆性以及出血时间等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羟苯磺酸钙0.15、0.21和0.30g/kg,灌胃 ,每日1次 ,连续3d ,可明显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明显降低大鼠血液粘滞度及改善大鼠红细胞中间脆性 ,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抑制大鼠颈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对于小鼠 ,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 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对抗胶原诱导的血栓形成 ,其降低血栓引起的死亡和偏瘫率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能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的血液学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全胃肠道促动力药,但其对糖尿病胃轻瘫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和胃动素(MTL)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MMC及MTL的改变,观察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患者MMC及MT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尿病组MMC 正常者仅27 .5 % (14/51)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其中MMC Ⅲ期缺失者占41 .1 % ,MMC 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5) 。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