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利福平抗黄热病毒(YFV)感染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04、0.2、1、5、25、125、625μmol/L)的利福平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24 h,通过CCK-8检测利福平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其细胞半数毒性浓度(C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04、0.2、1、5、25μmol/L)的利福平,检测其抗YFV感染的剂量效应,并计算I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5μmol/L利福平,孵育不同时长(2、4、8、12、24 h),检测其抗YFV感染的时间效应.YFV感染Huh-7细胞后,在感染的不同时间段(2、4、6、8、12 h)加入25μmol/L利福平(药物作用时间2 h,病毒感染2 h),检测其抗YFV感染最显著的起效阶段.利用病毒结合实验、内吞荧光标记实验评价利福平对YFV入侵靶细胞的影响.结果 利福平细胞毒性较弱(CC50为176.9μmol/L),抑制YFV作用显著(IC50为1.868μmol/L,P<0.01);动力时间窗、结合和内吞实验表明,利福平能抑制YFV结合、入侵靶细胞(P<0.01),但不影响YFV的内吞过程.此外,利福平在感染后期的复制阶段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 利福平可抑制YFV感染靶细胞,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在病毒感染早期的入侵阶段阻断病毒结合靶细胞.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保护机制,不仅调节细胞代谢,在应激条件下,自噬通过降解并回收利用细胞成分促进细胞存活。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自噬作为监督机制将病毒抗原传递给富含免疫感应器的内体/溶酶体,激活固有免疫反应,自噬还可加工提呈病毒抗原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此外,自噬体本身就可降解病毒。然而,病毒为了逃避自噬,也进化出许多阻止自噬的方式。由于自噬的抗病毒作用,人们期望利用自噬对微生物感染进行治疗。本文对自噬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融合表达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部分片段。方法 构建含有汉滩病毒G1S0 7嵌合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pFBD -G1S0 7,转化DH10Bac致敏菌 ,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将嵌合基因重组至穿梭质粒Bacmid上 ,快速筛选出含有G1S0 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含G1S0 7嵌合基因之重组杆状病毒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 ,该蛋白可被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G1特异性单抗所识别 ,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细胞内。结论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G1S0 7融合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整合素β_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在RRS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RS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人整合素β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汉坦病毒入胞机制.方法:大量制备前期构建的β3-pYesM△PolyA、 G1-Met和G2-Met质粒,共转染至酵母温度敏感株cdc25-2,进行双杂交鉴定.结果:双杂交结果表明,β3可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在酵母菌中相互作用,而不与G1相互作用.结论:在汉坦病毒与整合素β3受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血脑屏障分隔小胶质细胞与外周巨噬细胞,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实验型脑型疟(experimental cerebral malaria,ECM)发生中的活化特征。方法利用依文思兰渗出法确定ECM小鼠血脑屏障开放时间,在不同感染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炎症和活化因子的变化。结果ECM小鼠血脑屏障显著开放始于感染后第6 d。感染后第5 d,脑内促炎因子、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以及CD11b+、CD45+细胞的占比和数目均显著上调。CD11b+细胞可根据CD45表达量分群,其中CD45high亚群占比在感染后第5 d下调而第7 d上调。结论小胶质细胞参与ECM小鼠脑内炎症反应,且其活化与CD45表达量相关,CD11b+CD45high可作为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快速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清除致病微生物。然而,强烈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过度炎症,甚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含胱天蛋白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位于细胞质中,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负调节因子,可以抑制体内过度的免疫反应。NLRC3既能够通过影响核因子κB(NF-κB)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相关信号通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还能通过干扰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体复合体的组装和活性来抑制炎症反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激酶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mTOR)等通路影响细胞的代谢、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NLRC3对细胞功能的这些调控作用,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控NLRC3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朱锦宇  黄耀添  朱庆生  阎岩  吴兴安 《医学争鸣》2000,21(12):1537-1539
目的 培养和鉴定重组腺病毒载体Ad-NT-3。方法 在293细胞中培养扩增Ad-NT-3,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测测定其滴度。从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NT-3部分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以测定Ad-NT-3中NT-3的存在及种属。结果 Ad-NT-3扩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病毒。从形态学证实Ad-NT-3扩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病毒。从形态学证实Ad-NT-3含有  相似文献   
8.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课堂小竞赛”的方法、规则和所需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源性抗HFRS病毒抗体轻链基因转染到鼠骨髓瘤细胞Sp2/0并进行初步表达。方法 将含人源性NHFRS本轻链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VkEpSV-neo,用脂质体法转染鼠骨髓瘤细胞Sp2/0,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染色法检测转染及表达结果。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人源性抗HFRS病毒抗轻链基因不仅已成功地转染进Sp2/0细胞,并得到了良好的表达。结论 在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成功表达人源性抗HFRS病毒抗体轻链基因,对抗HFRS病毒抗体人源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