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336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而皮纹特征也是多基因遗传的,关于精分症与皮纹学关系的研究,国外虽有报道,但意见不一,国内报道也极少,为探讨我国汉族人精分症患者的皮纹特征,我们收集了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住院确诊成人患者336例(男171例,女165例)的指纹和掌纹,进行了七个项目等的统计分析,与本组的汉族正常值(南京医学院  相似文献   
2.
对4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简称M3)患者在形态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骨髓染色体G显带检测结果:t(15;17)检出率93%,12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CISS)检测,结果:10例初诊患者t(15;17)的检出率100%,在42例中,NN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3例,AN型(正常和异常克隆嵌合体)22例,AA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17例,简单易位[只有t(15;17)]36例,复杂易位(同时有附加异常)2例,变异易位t(5;15)1例,FAB分型M3a 37例,M3b 5例.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CISS(MCC)分析:形态学的确诊率88%,5例曾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其他类型.另2例核型分析为NN型,后经染色体和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5例误诊者4例为M3b(细颗粒型),MCC结合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在临床资料可供评价的21例中19例达到完全缓解(CR),2例具有复杂异常核型和变异易位者未能取得缓解,分别进展为难治性白血病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核型与其他一些临床参数如: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初诊时DIC发生率、全反式维甲酸(ATRA)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等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和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MIC)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初治AML的骨髓穿刺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7例形态学诊断为AML-M4和AML-M5的患者最终经MIC分型诊断为AML-M525例;AML-M419例(其中AML-M4Eo5例);t(8;21)AML2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例。结论在AML-M4及AML-M5的MIC分型中,骨髓形态学仍具有重要的的诊断价值,免疫分型和染色体检查与形态学相互依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member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索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MM患者骨髓细胞、MM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基因的表达。以cmtm5拷贝数与abl拷贝数的比值表示cmtm5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1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047±0.062)显著低于2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cmtm5表达量(0.255±0.333,p0.01)。ISSⅢ期患者组cmtm5基因表达量(0.034±0.034)显著低于ISSⅠ期患者组的表达量(0.103±0.109,p0.01)。两种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及CZ1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为0.014±0.009、0.004±0.006)均低于正常人骨髓细胞。15例治疗有效患者的cmtm5基因表达量与治疗前及复发时相比显著升高(0.020±0.005;0.227±0.038,p0.01)。cmtm5基因的表达量与骨髓浆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07,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水平、M蛋白量、免疫球蛋白分型、IgH是否阳性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cmtm5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且与ISS分期有关,与骨髓浆细胞数呈负相关,此结果说明cmtm5基因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急淋白血病中日细胞表型多见,其次为T细胞表型,初诊时骨髓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5%,数目异常较儿童异常患者少见,结构异常中55%为Ph染色体,具有Ph染色体者完全缓解率低。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双表型、双克隆型各1例,均有复杂Ph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8.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M4,2例M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9例患者骨髓中可见Auer小体(52%),而骨髓嗜酸细胞增多(>5%)见于5例(6.7%);免疫分型高表达CD34和HLA-DR,仅有13例患者表达CD19(20.9%);细胞遗传学分析示62.5%患者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附加异常类型为性染色体丢失(LOS),+4,del(9q)及+8;通过常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82.7%;随访1-96月,19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0.5月(3-42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0个月,5年预期生存率为32.3%;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髓外白血病,年龄及缓解后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生存期较单纯t(8;21)患者短(P=0.019),而不同附加异常之间无明显差异;髓外白血病亦是不良的预后因素(P=0.012),年龄≤15岁患者比年龄>15岁者生存期长(P=0.04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预后好于单纯化疗者(P=0.030).结论:中国人群t(8;21)AML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性,其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及髓外白血病者预后更差;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t(8;21)AML患者应该建议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贾利敏  史惠琳 《河北医药》2010,32(6):665-666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结论奇数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是MDS的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 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的M 及 μ 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对RT 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 ,其中 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 CP特征 ,RT 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 及 μ 型扩增带 ,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 ,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 及 μ bcr/abl之间及小于M 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 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 ,例 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 18外显子 (e18)内部 ,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 2 (a2 )处 ,它们之间插入了 4 0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 1b序列 ,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 int 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 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 bcr/abl(b2a2 )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 2 (a2 ) ,为e13a3(b2a3)型。结论 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T PCR扩增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