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9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9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丘镜滢BecherR,SpeicherM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初诊时染色体核型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我们对179例ANLL的骨髓染色体进行研究,对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特异性染色体畸变的类...  相似文献   
2.
3.
对4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简称M3)患者在形态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骨髓染色体G显带检测结果:t(15;17)检出率93%,12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CISS)检测,结果:10例初诊患者t(15;17)的检出率100%,在42例中,NN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3例,AN型(正常和异常克隆嵌合体)22例,AA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17例,简单易位[只有t(15;17)]36例,复杂易位(同时有附加异常)2例,变异易位t(5;15)1例,FAB分型M3a 37例,M3b 5例.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CISS(MCC)分析:形态学的确诊率88%,5例曾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其他类型.另2例核型分析为NN型,后经染色体和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5例误诊者4例为M3b(细颗粒型),MCC结合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在临床资料可供评价的21例中19例达到完全缓解(CR),2例具有复杂异常核型和变异易位者未能取得缓解,分别进展为难治性白血病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核型与其他一些临床参数如: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初诊时DIC发生率、全反式维甲酸(ATRA)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等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对引物(ETOU_1/ETOD_1)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AML_1-ETO融合转录本,12例初治患者(M_111例、M_41例)中一致性扩增到预期的200bp大小的片段,其中7例证实有典型t(8;21)或其变异型。扩增片段大小及其限制性内切醇谱提示t(8;21)易位的AML_1和ETO基因断裂点局限于一个内含子。5例M_2已完全经解2~38个月仍检测到相同的AML_1-ETO融合mRNA,提示体内仍残存少量t(8;21)异常克隆。AML_1-ETO融合转录本的检测是诊断和监测t(8;21)AML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染色体培养难度较大,分散不良,形态短小,从而给G显带技术带来困难.我们对白血病染色体显带不够的标本,采取脱油、脱色处理,并进行第二次补胰酶消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AML1-ETO融合mRNA是t(8,21)(q 22;q22)易位断裂点区域的转录产物,t(8;21)是FAB-M_2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最近,~t(8,21)断裂点序列已得到克隆。我们应用一对引物(ETOU_1/ETOD_1)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扩增到16例AML患者的AML1-ETO融合转录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仅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93例)或600mg/d(7例)。结果中位追踪49.0(4,5—58.0)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6.0%,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为26.6%,预计54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6%。治疗中,18.0%和28.0%的患者分别出现了Ⅲ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3,RR:4.196)和治疗前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0.05(P=0.012,RR=4.173)为独立预示Ⅲ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普遍,大多程度轻微。10.0%和13.0%的患者分别检出了Ph^+和Ph^+细胞克隆演变,除个别Ph^+细胞克隆演变者外多数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骨髓中存在高比例(100%)的Ph^+细胞(P=0.027,RR=0.523或P=0.004,RR=0.424)和治疗中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P=0.001,RR=0.306或P=0.004,RR=0.337)为独立影响MCyR或CCyR获得时间和比例的不利因素。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Ph^+CML慢性期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bcr/abl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RQPCR)技术连续监测34例α干扰素治疗无效Ph+CML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前后不同时间120份骨髓标本bcr/ablmRNA水平。治疗前骨髓Ph+细胞百分率均≥95%。结果RQPCR的敏感度为10pgRNA,标准品日间差及日内差均<5%。10例伊马替尼治疗前标本中位bcr/ablmRNA水平为5.79%,各例之间差异甚大(0.24%~60.90%)。72份Ph+细胞百分率为0%~94%的治疗后标本bcr/ablmRNA水平与Ph+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82,P<0.001)。7例治疗12个月内达到完全遗传学缓解(CCyR)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迅速降低,可供分析的6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较治疗前下降65.9%~98.8%。达到CCyR后,bcr/abl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继续下降,直至为0。4例治疗12个月后获得显著遗传学缓解患者(Ph+细胞百分率均<35%)bcr/ablmRNA水平缓慢下降,可供分析的3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bcr/ablmRNA水平分别比治疗前下降2.5%、18.5%及61.6%。5例持续遗传学无效,并且维持在慢性期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1例缓慢下降,2例缓慢上升,2例基本不变。4例治疗中发生急变的患者bcr/ablmRNA水平均逐步升高。结论对于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核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核型及其预后意义柴晔丘镜滢党辉何琦师岩洪波陆道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其中位生存期为15~28个月,10%~35%的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因而识别与病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准确估...  相似文献   
10.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校正后QT间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其校正后QT间期(QT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初次化疗前及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c,以Bazett公式计算出QTc,结果: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200mg/m^2者,1/37QTc延长,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200mg/m^2者,5/11QTc延长(P<0.05),结论: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增加,QTc延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